首页期刊导航|畜牧与饲料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与饲料科学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畜牧与饲料科学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刘红葵

月刊

1672-5190

cnmxky@vip.163.com

0471-5294608,5294500,5295703

010031

呼和浩特市昭君路22号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综合实验大楼

畜牧与饲料科学/Journal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 《畜牧与饲料科学》是经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1973年创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5-1228/S;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5190。本刊为月刊,192页,邮发代号:16-101。 主要栏目:基础科学、实验技术、生物工程、实用技术、奶牛专栏、遗传繁育、资源与环境、饲料科学与动物营养、草业科学、食品科学、畜牧生产、教学园地、兽药科学、动物检疫、经济与管理、疫病防治、临床兽医、工艺设备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放牧型阿拉善白绒山羊和蒙古羊不同部位羊肉的氨基酸指纹特征分析

    张春华胡晓晓王博萨初拉...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放牧型阿拉善白绒山羊和蒙古羊羊肉的氨基酸指纹特征.[方法]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采集阿拉善白绒山羊和蒙古羊的股二头肌、背最长肌和肋间肌样品共 137 份,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GB 5009.124-2016)中规定的方法测定羊肉样品中 17 种氨基酸的含量;采用化学计量学判别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羊肉的氨基酸指纹特征.[结果]基于正交信号校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方法对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羊肉的氨基酸含量分离效果最好.2 个品种羊肉样品中均检测到 17 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EAA)7 种.17 种氨基酸含量在 2 个品种羊肉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 2 个品种羊肉的总氨基酸(TAA)、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相近.3 个部位羊肉的 17 种氨基酸含量普遍存在显著(P<0.05)差异,TAA、EAA和NEAA含量也存在显著(P<0.05)差异;肋间肌的特征氨基酸有Gly、Pro和Ala,而His、Tyr、Gly、Lys、Ala、Phe和Met 7 种氨基酸在进行羊肉不同部位区分时可能是重要的标志性氨基酸.2 个品种和 3 个部位羊肉的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均在 40%左右,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均高于 60%,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发布的理想蛋白质EAA/TAA和EAA/NEAA的推荐值.[结论]初步建立了阿拉善盟放牧型阿拉善白绒山羊和蒙古羊不同部位羊肉的氨基酸指纹特征;2 个品种羊肉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丰富,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羊肉氨基酸聚类分析指纹特征分析阿拉善白绒山羊蒙古羊

    细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耐受性的研究进展

    王帅王富兰赵艳坤郑楠...
    9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季铵盐类消毒剂是指用具有消毒作用的季铵类化合物制成的消毒剂,是一类应用于公共场所、食品加工、水产养殖、卫生保健等领域的强效阳离子抗菌消毒剂,在防止环境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由于不合理使用季铵盐类消毒剂,导致细菌逐渐对其产生耐受性,耐受菌的检出率也逐年上升,而消毒剂耐受性基因的产生更是加剧了"人-动物-环境"界面的相互传播.细菌可通过生成生物被膜、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主动外排系统、合成降解酶、改变作用靶点和获得遗传因子等不同作用机制,对季铵盐类消毒剂产生不同程度的耐受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综述细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耐受性现状、耐受性检测方法和耐受性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明确细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产生耐受性的影响因素,为科学认识和规范使用季铵盐类消毒剂及有效遏制细菌对其的耐受性提供参考.

    细菌季铵盐类消毒剂耐受性

    额敏县1株羊粪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与致病性研究

    苏政于月通朱婷婷陀海欣...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羔羊腹泻粪便样本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鉴定,了解其耐药性和致病性特征.[方法]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额敏县某养羊场采集腹泻羔羊肛拭子样本 4 份,使用高盐甘露醇培养基(MSA)选择性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 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种属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分析分离菌株对 9 类 11 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PCR法检测分离菌株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建立昆明系小白鼠腹腔感染模型,开展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试验.[结果]从 4 份羔羊腹泻样本中分离到 1 株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该菌株在MSA培养基上形成有光泽、中度隆起、金黄色或柠檬色的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可见分离菌株为革兰阳性,呈葡萄串状排列;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分离菌株的序列与我国湖南省长沙市猪肺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序列的相似性为 100%;结合形态学观察和 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鉴定该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株对青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噻吩、利福平和红霉素耐药,对庆大霉素、阿奇霉素、氯霉素、诺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敏感.在检测的 8 类 20 种毒力基因中,该菌株携带sea、seg、sei、eta、clfA和clfB基因.该菌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 2.24×108 CFU/mL,死亡小鼠脏器病理变化明显.[结论]从额敏县某养羊场羔羊腹泻样本中分离鉴定到 1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该菌株具有多重耐药表型,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具有一定致病性.研究结果为该地区羊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的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耐药性致病性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肉牛感染泰勒原虫的PCR检测与种类鉴定

    朱婷婷曹梦雅司俊飞张振杰...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掌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以下称第九师)肉牛泰勒原虫的感染情况.[方法]从第九师 161 团、163 团、164 团和 165 团规模化肉牛养殖场或养殖户,分别采集肉牛抗凝血 48、22、25、23份,其中,规模化养殖肉牛 48 份,散养肉牛 70 份,提取血液全基因组DNA.利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法对肉牛全血DNA样本分别进行环形泰勒虫、东方泰勒虫、中华泰勒虫检测,通过序列比对鉴定泰勒原虫种类,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种类遗传进化分析.采用χ2 检验法分析不同采样地点、不同饲养模式下肉牛泰勒原虫的感染率差异.[结果]PCR检测结果显示,在 118 份肉牛血液DNA样本中,检测出泰勒原虫阳性样本 82 份,感染率为 69.49%(82/118);检测到的阳性样本均为东方泰勒虫,未检测到环形泰勒虫和中华泰勒虫.第九师 161 团、163 团、164 团和 165 团肉牛的泰勒原虫感染率分别为29.17%(14/48)、95.45%(21/22)、96.00%(24/25)和 100%(23/23);不同采样地点肉牛泰勒原虫的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极显著(χ2=62.195,P<0.01).散养条件下肉牛泰勒原虫感染率较高,为 97.14%(68/70),规模化养殖条件下肉牛泰勒虫感染率较低,为 29.17%(14/48);不同饲养模式下肉牛泰勒原虫的感染率差异极显著(χ2=62.061,P<0.01).在获得的 82 条序列中,有 78 条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牛源东方泰勒虫MPSP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ON462019)同源性为 100%,序列型命名为TSE1;有 4 条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牛源东方泰勒虫MPSP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ON462018)同源性为 100%,序列型命名为TSE2.种系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鉴定的东方泰勒虫TSE1 和TSE2 序列均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牛源东方泰勒虫聚成一支.[结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肉牛感染的泰勒原虫种类为东方泰勒虫,散养条件下感染率更高,应加强对散养肉牛泰勒原虫的检测.

    肉牛泰勒原虫检测鉴定

    青海省共和县牦牛芽囊原虫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马丁允陈九思马金秀林妹琪...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青海省共和县牦牛芽囊原虫(Blastocystis)的流行情况及其基因亚型分布特征.[方法]从共和县桑德牧场(n=89)、看着项毛牧场(n=12)和赞拉家庭牧场(n=374)采集新鲜牦牛粪便样本475 份,全部提取粪便样本DNA,采用巢氏PCR方法扩增芽囊原虫SSU rDNA;对获得的部分阳性样本序列进行双向测序,基于SSU rDNA序列进行基因亚型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475 份牦牛粪便样本中,检测出 361 份芽囊原虫阳性样本,总感染率为 76.00%(361/475);桑德牧场、看着项毛牧场和赞拉家庭牧场均检出芽囊原虫阳性样本,感染率依次为 96.63%(86/89)、91.67%(11/12)和70.59%(264/374).选择 126 条芽囊原虫SSU rDNA测序,进行基因亚型鉴定,经序列比对分析,共发现5 种芽囊原虫的基因亚型,其中,ST10 亚型检出率最高,为 80.95%(102/126);其次为ST26、ST25、ST21和ST5 亚型,检出率分别为 9.52%(12/126)、6.35%(8/126)、2.38%(3/126)、0.80%(1/126).[结论]共和县牦牛芽囊原虫感染较为常见,其基因亚型存在遗传多样性;发现了人兽共患基因亚型ST5,应加强对该地区牦牛芽囊原虫的感染情况监测.

    牦牛芽囊原虫基因亚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SSUrDNA

    我国猪群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及人兽共患风险分析

    王臣荣许瑞勤刘向阳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原虫,是引起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的病原.隐孢子虫可以通过水和食物感染包括人和家畜、家禽在内的多种宿主,引起宿主出现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这不仅给畜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尚未见针对隐孢子虫病的有效疫苗或特效药物,因此,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得尤为重要.对我国猪群隐孢子虫感染率、感染虫种分布、感染风险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人兽共患风险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猪隐孢子虫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隐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人兽共患病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