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易忠

双月刊

1674-8891

nnszxb@163.com

0771-7870836

532200

广西崇左市城南区丽川路1号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反映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理论刊物。坚持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促进我校与兄弟院校学术交流服务,突出学术性、师范性、地方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明清广西全州蒋氏宗族建设与主流文化的运用

    胡小安李夏宇
    1-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今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的蒋氏宗族,在宋明时期出现品官之后,开始修谱建构祖先谱系;到了清代后期,开始修建大宗祠、合修族谱,实现大部分蒋氏的联宗.这些举措,不仅是维持宗族发展的需要,也是主流文化传播影响下,吸纳部分非汉族群体进入汉族家族,以建构宗族的方式进行地域社会整合,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纳入中华主流文化系统的机制和路径.

    全州宗族蒋氏联宗主流文化

    我国多民族民歌的主体间性及其和谐共生

    胡牧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多民族民歌在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产生主体间性.多民族民歌的产生和分布主要得益于多民族之间的互动和交融.文章探讨了多民族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的间性关系,揭示了多民族民歌的主体间性.多民族民歌的主体间性建立在多民族主体间性的基础上.多民族民歌和谐共生,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也包含着多重和谐意蕴.这些和谐意蕴赋予了民歌新的价值功能.多民族民歌的和谐共生,成为确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表现.

    多民族民歌主体间性和谐

    民族互嵌式社区:概念、实践与未来——基于文献的研究

    许淇星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互嵌式社区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具体表现,是新时代党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途径.理解民族互嵌式社区的概念,明晰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治理的现状,探寻民族互嵌式社区未来发展的进路,对于新时代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言意义匪浅.文章基于文献研究的方法,解读、分析民族互嵌式社区的概念、实践及未来发展的研究,以期为党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在多民族地区强化"五个互嵌"、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参考.

    互嵌民族互嵌社区文献综述

    抒情与返乡——陶丽群创作论

    潘颂汉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丽群小说里的返乡书写呈现了底层人物的坦诚相待与面对苦难时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隐隐间抒发了作家对底层人物的悲悯之情.通过真挚而细腻的返乡书写,陶丽群的小说在想象与抒情中建构乡土、质询乡土,直至缝补了异乡经验和乡土记忆之间时而紧张、时而舒缓的关系.陶丽群小说温婉而锐利的情感内核,沉郁而不没落的叙事格调,为广西当代小说创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陶丽群抒情返乡书写底层性归宿感

    百色女作家创作面面观——以杨映川、陶丽群、潘小楼为中心

    安殿荣
    31-3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映川、陶丽群、潘小楼等作家、诗人,在百色深厚历史文化的滋养下,创作出各具风格的文学作品.她们从百色出发走向全国文坛,并逐渐形成一个颇有影响力的百色女作家群.她们的作品,尤其是小说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百色女作家的心思细腻和柔肠百转,且敢于触碰生活痛点、探索复杂人性、书写艰难人生.她们笔下的女性有其柔软也有其坚韧,她们有的在巨大的苦难中与自我和解,有的还可以主导和引领着小说中的各色人物逐一突破人生困境,彰显了女性特有的力量和品质.

    百色女作家群小说创作特征

    丰富与丰富的愉悦——论莫维铭散文的抒情形态

    谭萃颖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莫维铭的散文充盈着丰富的情感体悟,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与对人性的颂扬,展现壮乡人民顽强质朴的生命意志.莫维铭在创作过程中,情感是其建构主体性的关键,以或奔放或沉郁的丰富情感,书写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真切朴素的抒情形态,表达内心真挚的情感.基于此,文章从家国情怀、日常情思、生命意识3个层面,分析莫维铭散文的抒情形态,揭示主体性的情感丰盈、精神发散及美学形式的表达.

    莫维铭散文抒情美学

    继承与嬗变——窥探陶丽群的小说创作

    蒙慧杨国伟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丽群作为百色当代女性作家的代表,乡土与女性两大主题几乎贯穿她目前所有的作品,也成为打开其小说世界的钥匙.她在叙述乡土、女性世界时借鉴了鲁迅短篇小说常用的"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两大结构模式.此外,她赋予了这两种模式新的含义,通过对"看/被看"的反思和重造来反映当下女性的社会现实,突出女性力量的崛起,通过对"归乡"模式的再造来思考现代社会下人们归乡的意义,表达自己理想化的"归乡"想象,试图突破当下乡土书写的困境.

    陶丽群小说创作鲁迅叙事模式

    清代至民国时期左江流域民间契约文书中身份再生产研究——以何村契约文书为例

    杨丽云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何村契约文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角度呈现了清代至民国时期左江流域农民以土地为媒介进行身份再生产的过程.何村人利用契约中永佃和允葬条款依身定份地建村定居生活,成功打造实践孝礼和祭祀的重要精神场所.何村土地在永佃制催化下实现土地流转,使得外地人能够买地入籍定居何村,导致何村人出现贫富分化的现象.何村契约文书中身份再生产的成功案例,证实永佃属性的契约是契约中身份再生产的基础,乡土性契约为身份再生产提供了动力,完备性契约条款和传统习惯法是实现契约中身份再生产的重要保障.

    永佃土地何村契约文书祭祀身份再生产

    广西物流产业与绿色经济协调水平测度

    翁世洲陈敬丹徐丽
    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物流产业与绿色经济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为深入了解广西物流产业与绿色经济两个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水平趋势,文章参考相关文献构建出物流产业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收集2010-2020年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出这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得分.根据评价得分,运用GSCE模型对其协同水平进行测算,结论表明广西物流产业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态势且大部分时间处于良好协调以上水平.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打造绿色模式、推动物流发展,调整能源结构、提升能源效率,出台相关政策、配备绿色设施,发挥区位优势、引进物流人才等建议,以期为促进广西物流产业与绿色经济优质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物流产业绿色经济协调水平测度因子分析GSCE模型

    中国境内南亚语声调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赵姣泮依炀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界对中国境内南亚语声调的描写和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的研究主要从记录描写、实验分析、历史起源与发展等方面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声调描写的广度和深度、声调声学本质特征的发掘及声调起源问题的探讨上仍需要提高.因此,对中国境内南亚语声调研究的学术史和前沿动态的梳理,有助于学界加深对南亚语声调研究的认识,进而明确未来研究的方向.

    中国境内南亚语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