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易忠

双月刊

1674-8891

nnszxb@163.com

0771-7870836

532200

广西崇左市城南区丽川路1号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反映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理论刊物。坚持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促进我校与兄弟院校学术交流服务,突出学术性、师范性、地方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布柳河流域鱼梁的变迁

    黄家信银彩娟崔晚杨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布柳河流域民众自古就在河道安装鱼梁进行捕鱼,鱼梁有漫水自净和势能打鱼的功能.改革开放前,布柳河流域沿岸各村寨民众都会在河道安装鱼梁进行捕鱼.21 世纪初,人们开始用背式电瓶电鱼机等现代工具进行捕鱼,但因炸鱼、电鱼、毒鱼行为泛滥,河流中的鱼大量减少,鱼梁几乎捕不到鱼,布柳河流域的鱼梁一度消失了 20 年.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禁渔和增殖放流举措的实施,河流中鱼的数量逐渐增多,布柳河流域个别地方重现鱼梁.布柳河流域鱼梁的变迁,折射着人与自然之间必须遵循生命共同体的和谐共生关系.

    布柳河鱼梁人与自然

    乡村傩戏仪式话语分析——基于《江淮神书》请神仪式唱词文本

    陈忠猛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傩戏仪式话语是乡村社区司仪人员在举行仪式过程中沟通神灵、组织现场的一种重要媒介,引导仪式活动经过门槛的阈限状态进入仪式世界,在司仪人员、神灵、仪式参与者之间建立起的集体意识.乡村傩戏仪式话语分析范式的探索有助于揭示村落仪式话语的特征与规律.以《江淮神书》中请神唱词的仪式话语分析为个例,初步建立以认知和语用为主要视角,以话语文本为分析材料,以功能、形式和内容为三个主要维度的乡村请神话语分析的范式.乡村傩戏请神仪式话语在功能上具有象征性的施为特点,在形式上具有通俗易懂的识记特征,在内容上具有民间地域的区隔特色.这些话语的特征与规律有助于仪式在乡村社区的传承,从某种意义上也折射出中国民间信仰的文化特质,即朴素的原始思维,想象的人文关怀以及和谐的人神关系.

    认知语用傩戏仪式话语分析江淮神书请神唱词

    融水苗族百鸟衣的社会功能与民俗意蕴

    蒋杰双黄桂秋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百鸟衣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表现着苗族民众爱护自然万物的心理,是苗族民众文化和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作为载体,百鸟衣有着记录民族历史、传承民族工艺的社会功能,是苗族民众群体归属的直接表达.百鸟衣服饰文化在融水苗族自治县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孕育而出,在当代语境下,苗族民众同样需要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树立热爱自然、爱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民族文化.

    融水苗族自治县百鸟衣社会功能民俗意蕴

    论仡佬族诗人郭金世诗歌的诗性省思及其价值

    董迎春张里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郭金世回溯故乡生活,将青(枫)树、苞谷花、太阳河进行诗意化升华,使其成为父亲、母亲和故乡的品质象征.深入到诗人的创作心理,可以发现时空焦虑、生命焦虑、身份焦虑是诗人进行创作的内在动力,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其诗歌创作的心理状态.诗人的民族身份、语言、题材,赋予少数民族诗歌创作价值与意义.

    郭金世仡佬族意象焦虑价值

    内向性审美、民族性特质与母爱主题书写——评仡佬族诗人郭金世新作《苞谷花》

    王迅罗念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苞谷花》是诗人郭金世感怀母亲养育之恩而创作的诗歌集.诗人以真切细腻的艺术表现和朴实凝练的语言,以及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意象,抒写了母子之间"爱"与"被爱"的真挚情感.《苞谷花》四个小辑各有侧重,诗人以日常生活中细小平凡的琐事展现母子情深,真挚且恳切,同时也讴歌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郭金世的诗歌创作是充满生机与灵气的,以主体情感的强烈投注,在记忆的版图上勾勒母爱的精神纹理,写出了日常平凡生活中潜在的不平凡.

    《苞谷花》郭金世诗歌母爱主题

    记忆"脐带"与原乡印记——郭金世诗集《苞谷花》及《太阳河》读札

    朱星雨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郭金世的新诗集《苞谷花》及《太阳河》展现了诗人对母亲、故乡及民族的情感体认和精神依归.在描绘母亲形象的过程中,郭金世将母亲作为一个日常的诗学符号,通过对其形象意蕴的深造,凸显诗歌的民族性格,进而完成与民族文化母体的精神融汇.在这样的情感结构中,郭金世重新审视现代的"母子关系",以期在脐带相连的"母子关系"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归宿.

    郭金世母亲形象现代认同日常生活民族文化性格

    故乡家园的追忆与礼赞——评郭金世的诗集《苞谷花》

    吕忠山张啸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郭金世的新诗集《苞谷花》围绕"苞谷花"这一核心意象,一方面体现出仡佬寨的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另一方面描写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对现实母亲的描写中往往交织着记忆中的母亲形象,郭金世对母爱的礼赞包括历史的书写与记忆的重构.郭金世的诗歌立足对母亲纯朴的爱的歌颂,不但感情真挚、强烈,而且还包含着对现代生活冷静的思考.

    苞谷花母爱民族风格地域风格

    建构与重塑: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推进研究——以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为例

    李晓敏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以来,广西以推进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作为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及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抓手.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的核心是构建更为完整、有序、高效的跨境产业链.文章从世界形势和中国—东盟双边关系出发,从理论视角阐析了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所体现的理论逻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分析了当前影响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存在的问题和现实制约,提出基于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发展思路.

    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跨境产业链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探究——以峒那屿湾景区为例

    陆春蓉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文章以广西大新县安平村峒那屿湾景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收集统计相关田野数据,认为该景区当前存在产业模式较为单一、旅游环境设施有待完善、文化资源整合度不够、品牌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从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完善提升环境设施、创新整合文化资源、拓展推广宣传渠道等方面探索该景区建设发展的有效途径的建议,以此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典型案例,为广西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提供现实参考.

    乡村振兴生态文化旅游峒那屿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边疆民族地区法治文化建设研究

    蓝旌文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边疆民族地区法治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边疆民族地区法治文化建设还存在民众规范性认识不足、法治文化建设队伍专业性不强、特色性不够、创新性不足、主动性不高等问题.为此,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提升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法治文化建设主体素质,因地制宜丰富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法治文化建设内容,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法治文化建设载体之间的链接,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文化传播媒介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法治文化建设效果.

    边疆民族地区法治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