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泥沙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泥沙研究
中国水利学会
泥沙研究

中国水利学会

张世奇

双月刊

0468-155X

Liuxia@IWHR.com

010-68786628

100048

北京车公庄西路20号

泥沙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泥沙与有关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交流技术经验,开展学术讨论,报道学术动态。其专业范围包括:流域产沙、泥沙利用、水土保持、泥沙运动基本理论、河流动力学、河流地貌、河床演变、河流及航道整治、河口港湾泥沙、渠系泥沙、电站泥沙、水库泥沙、工业取水防沙、管路固体输送、泥石流、风沙、泥沙淤积与生态影响,模型试验及测试仪器与技术及其它工业建设中的泥沙问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粗化床面发展过程中非均匀沙起动试验研究

    刘春晶陈月张凌峰张宇...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均匀沙在水流作用下会形成表层粒径大于底层的床面粗化现象,同时表层粗颗粒还会形成聚集结构体.已有非均匀沙起动研究仅考虑粒径差异,对多颗粒组成的粗化结构体及其影响问题考虑不足.在水槽中开展了非均匀沙床面粗化发展过程试验,分析了粗化床面条件下的起动条件及起动判别标准.结果表明,粗化床面发展可分为中粗颗粒出露、中颗粒结构体形成、粗颗粒结构体形成等3个阶段,粗化结构体对泥沙颗粒的起动和输移造成较大影响.粗化床面条件下非均匀沙起动临界希尔兹参数为0.015 5~0.023 5,小于均匀沙床面.USACE输沙率标准不适用于非均匀沙粗化床面,而Parker标准与韩其为标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非均匀沙粗化对泥沙起动的影响,其中韩其为标准与实测值更接近.

    非均匀沙推移质输沙率起动标准水槽试验粗化床面

    一维水库溯源冲刷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余铖峥夏军强王增辉周美蓉...
    9-1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溯源冲刷是水库重要的排沙减淤措施之一.为了更好地掌握溯源冲刷过程中库区河床的冲淤规律,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法求解的一维水沙耦合数学模型,并改进了挟沙力公式中参数的取值方法,模拟了三门峡水库1975年和1964年的溯源冲刷过程,采用库区实测资料分别对该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计算结果显示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总体符合较好,计算精度较高.采用改进后的一维水沙耦合数学模型,能较为精确地计算三门峡库区的溯源冲刷过程和不同排沙方案的比较.

    挟沙力公式溯源冲刷耦合模型三门峡水库数值模拟

    平面射流冲刷初期的流场特性与输沙率研究

    罗爱泽程年生卢叶盛魏茂兴...
    17-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面射流冲刷是局部冲刷的典型案例,由于冲刷初期水沙相互作用剧烈、床面形态变化迅速等原因,相关研究在文献中鲜有报道.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详细观测了平面射流冲刷坑的形态演变和流场变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冲刷坑的发展过程因输沙特性的不同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初始阶段的"剪切冲刷"和充分发展阶段的"涡体冲刷".针对剪切冲刷,应用推移质输沙模型,分析了其输沙规律.研究结果得到了试验数据的验证.

    剪切冲刷涡体冲刷平面射流局部冲刷输沙率

    基于ADV的底床切应力测量精度提升实验探究

    苏敏顾浩陈永平姚鹏...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泥沙冲刷实验常利用三维流速仪的测速数据剥离近底紊动动能参数,推算底床切应力.然而不同研究中流速测点高度不同,推算的底床切应力往往差异较大,影响了该方法的推广应用.基于管式冲刷水槽实验,分析了定床和动床下近底水流结构,探讨了提高底床切应力推算精度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管流距底0.3~1.3 cm处流速符合对数分布,在该区间内,紊动动能垂线剖面向上先增大后减小,动床的梯度更为显著,造成距底不同高度的紊动动能相对偏差达50%,这是单点法推断底床切应力误差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使用紊动动能垂线平均值反算底床切应力,其计算结果优于传统的流速剖面法以及单点法.

    底床切应力紊动动能三维剖面流速仪管式冲刷水槽

    基于摄像法的运动卵石观测技术研究

    毛浩丞杨胜发张鹏闫路遥...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观测卵砾石推移质输移现象并研究其输移规律,研发了一种新的卵砾石输移观测设备.采用加入摄像系统的卵砾石输移实时观测系统,分析了设备对卵砾石推移质输移观测效果,提供了推移质输移观测新思路.从卵石参数识别效果出发,定量分析了设备对天然卵石的识别准确度和观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摄像法可准确捕捉运动卵石位置信息和运动路径,经过图像处理后的卵石粒径等参数平均识别误差均在15%以内,能够为卵石推移质观测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撑.

    推移质观测摄像法卵石图像处理准确度分析

    水沙变化情势下金沙江下游卵石推移质输移规律

    冯志毅邓安军秦蕾蕾吕瑞茹...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三堆子水文站历年水文泥沙和卵石推移质实测资料,分析了金沙江下游水沙情势的变化及卵石推移质输移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金沙江上中游梯级水电站运行后造成了下游径流及泥沙年内过程的重新分配,水库拦洪削峰导致较大流量出现的概率减小,径流量变化不大,输沙量显著减少.金沙江下游卵石推移质输沙率与流量的高次方成正比,水沙变化情势下卵石推移质输沙量显著减少,不同流量的卵石推移质输沙率减小.卵石推移质级配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变粗,水沙变化条件下卵石推移质级配发生了明显粗化.

    金沙江下游水沙条件变化卵石推移质推移质级配

    波浪侵蚀诱发碎石土岸坡变形的模拟试验研究

    王力张晨宇王世梅潘宇晨...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波浪对岸坡的侵蚀不仅造成水土流失,甚至诱发塌岸和滑坡灾害发生.为探究波浪侵蚀对碎石土岸坡变形的影响,开展了波浪侵蚀岸坡的水槽试验,采用PIV技术对不同侵蚀阶段的岸坡位移进行定量处理,并利用ABAQUS中的"生死单元"功能模拟实现不同阶段的岸坡前缘侵蚀,分析侵蚀进程对岸坡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岸坡坡度越大、碎石含量越少,岸坡侵蚀速率越快;水槽试验和数值模拟均表明岸坡后部变形相较于前部变形小,且存在滞后现象,呈现牵引式变形的特征;侵蚀改变了岸坡前缘形态,导致上部土体产生卸荷效应,是岸坡变形的内在原因.

    碎石土岸坡波浪侵蚀卸荷效应水槽试验数值模拟

    从钱学森发表论文的感悟——"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52页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的不同粒径尾砂絮凝沉降效果研究

    普张龙王光进蔡彬婷王孟来...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尾砂絮凝沉降技术是矿山充填工艺的核心环节,而尾砂浆溶液浓度、絮凝剂溶液浓度和絮凝剂单耗是影响尾砂絮凝沉降效果的关键因素.为研究不同粒径尾砂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采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了多因素耦合条件下不同粒径尾砂絮凝沉降试验,确定了多因素耦合条件下的最优絮凝条件,分析了絮团颗粒对尾砂沉降分层的影响,探究了絮凝前后不同粒径尾砂的固结压缩情况,建立了基于响应面分析的多元回归沉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絮凝剂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尾细砂和尾粉砂的沉降速度,还可以明显提高尾砂的固结速度和压缩程度,且絮凝后尾粉砂固结速度和体积压缩量均高于尾细砂.

    尾细砂尾粉砂响应面分析絮凝沉降固结压缩

    气固分离式沙障防沙性能研究

    赵呈冉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风沙流中气、固相介质运动特征的显著差异性,提出一种新型高效的气固分离式沙障,并借助风洞试验研究了不同风速下的沙障周围的流场特征和阻沙效率,同时对其防沙稳定性和防沙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风沙流途经沙障时,气流因阻碍效应在其迎风侧形成减速区,因文丘里效应在其正上方形成高速区,因逆压梯度和涡旋流在其背风侧形成紊流区;沙障顶部以下范围,水平风速近似呈"U"形分布,而沙障顶部以上范围,水平风速近似呈"Ω"形分布;随着来流风速的增大,沙障周围的风速呈递增趋势,但其阻沙率呈轻微的递减趋势,表明气固分离式沙障对环境风速的敏感性较弱,在多风速环境下较传统沙障的稳定性更高.该沙障利用多次绕流达到大幅提高阻沙的效率,这种新思路可为类似的沙障提供借鉴,对工程防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气固分离式沙障防沙性能流场结构阻沙率风洞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