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暖通空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暖通空调
暖通空调

王曙明

月刊

1002-8501

hvac@cadg.cn

010-88361727 88383814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凯旋大厦A座4层

暖通空调/Journal Heating Ventilating & Air Condition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以“新颖、实用、准确、精练”为办刊方针,以提高全行业素质、推动全行业技术交流与发展为宗旨,及时报道国家有关建筑节能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技术政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供暖、通风、空调、制冷及洁净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先进技术、工程总结、设计经验、设备开发与运行管理以及行业学术活动与设备市场信息。本刊是中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统计分析数据源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本刊发行对象: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供暖、通风、空调、制冷、洁净等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科研教学、施工安装、设备制造、运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院校师生、房地产开发商和业主,以及对暖通空调制冷技术感兴趣的各界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洁净手术室气流组织效果的影响因素综述

    曾令杰魏晓宾高军刘燕敏...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医院建设规模庞大、分布广泛,就医人数居世界第一,医疗洁净手术室空气洁净技术发展迅速.手术室的气流组织是其空气洁净技术的重要方面,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手术室中的气流组织形式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层流通风和温控气流通风在去除携带细菌的颗粒方面具有优势,且层流通风对飞沫的控制能力更强.本文梳理了手术室内人员数量和位置、手术人员的动作和流动、医用设备的数量和发热量、人员着装和手术台次等因素对气流组织效果的影响.发现手术人员的动作和流动是相关研究的热点,气流组织与手术人员、患者热舒适的关联仍有待深入.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手术室内局部气流组织与手术微环境空气质量的定量关系、新型气流组织形式和末端、个性化通风与手术人员热舒适等.

    洁净手术室气流组织通风热舒适空气质量层流通风温控气流通风

    空气净化技术研究(1):纤维过滤

    殷平
    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纤维过滤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空气净化技术,主要滤材有无纺布、玻璃纤维、驻极体静电纤维、聚四氟乙烯(PTFE)膜和纳米纤维.本文比较了国内外主要空气过滤器标准中的效率规格,介绍了这5种纤维过滤器的特点,分析了国内外文献报道的这些过滤器的主要性能和优缺点.对3种空气过滤器,即用驻极体静电纤维、PTFE纤维和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造的空气过滤器进行了测试,其中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和PTFE纤维空气过滤器虽然仍存在不足,但是已实现了高效低阻的目标.面对全球肆虐不断的各种流行性疾病,空气过滤器不但需要实现高效率、低阻力,更应具备杀灭细菌和灭活病毒的功能,新的、性能更优的纤维过滤材料和空气过滤器有待开发和应用.

    空气净化纤维过滤非织造布驻极体静电纤维聚四氟乙烯膜纳米纤维玻璃纤维空气过滤器

    空调系统的变风量末端装置

    陈向阳
    25-3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节能的角度介绍了当前应用的空调变风量末端装置及其风量测量技术.第一代变风量末端装置使用皮托阵列式动压测管测量其增幅动压,经差压变送器输出数字信号到控制器,因其风阀通过风速高,造成能耗损失大.第二代变风量末端装置使用螺旋桨风速传感器等电子设备直接输出数字信号到控制器,因其风阀通过风速低,比第一代变风量末端装置大幅降低了风机能耗.第三代变风量末端装置采用风机取代了传统变风量末端装置的风阀,比第二代变风量末端装置更进一步降低了系统风机能耗.

    空调系统变风量末端装置风量测量皮托阵列增幅动压螺旋桨风速传感器螺旋风管

    汽车乘员舱空调热舒适测试与评价方法

    曾映祺夏海峰翟永超洪晓宇...
    33-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节约能源的前提下,优化乘员舱热环境、提升驾乘人员舒适性是汽车热管理的研究重点之一.随着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的增长,乘员舱热舒适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汽车乘员舱环境热舒适评价方法.首先,阐述了乘员舱热环境的瞬态非均匀特征及其与人员热舒适的关联.其次,介绍了多种热舒适模型的原理,包括PMV-PPD模型、等效均匀温度(EHT)模型、多节点多节段热舒适模型,并从模型输入/输出参数对汽车乘员舱热舒适评价的适用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再次,介绍了乘员舱热环境测试及仿真方法,着重对比了暖体假人和空调假人在乘员舱热环境评价中的适用性.最后,基于本文所提出的评价方法,使用空调假人开展实车测试,对乘员舱环境热舒适进行了评价.

    汽车乘员舱热舒适热环境测试评价方法等效均匀温度

    铝熔炼炉排烟罩捕集性能分析及优化数值模拟

    乔梦丹杨洋王怡杨春晖...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铝加工厂房熔炼工艺中高温烟尘散发强度大、浓度高,对建筑室内外环境和人员健康危害大.为提高铝熔炼炉局部排烟罩捕集效率,本文研究了排烟罩捕集效率与量纲一排风量(排烟罩排风量/烟尘散发量)的关系;基于消涡原理及气流卷吸特性,提出了排烟罩捕集性能优化方法.研究表明,当量纲一排风量小于3.2时,增大排风量会显著提升排烟罩的捕集效率,为风量经济区.排烟罩几何特征优化后,在风量经济区内烟尘逃逸率降低了 20%左右,系统排风量降低了 6.1%~44.1%.

    高温烟尘局部排烟罩捕集效率消涡原理气流卷吸特性

    多联机在超高标准接待项目中的应用

    宋艳勇洪春芳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了某超高标准接待项目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特点,从分析落实业主对该项目的主要设计要求入手,介绍了室内设计参数优化、冷热源方案、系统划分、计算与验算、振动噪声控制、备用性及其他细部设计;重点介绍了三管制热回收高显热多联机+直膨式恒温恒湿新风机组+地暖方案在该项目中的应用,为超高标准接待项目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案例.

    超高标准接待项目温湿度独立控制三管制热回收高显热多联机直膨式恒温恒湿新风机组故障保证率安全岛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多联机空调负荷提取及预测方法

    宋文杰林欣怡张恒田喆...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联机空调实际制冷量通常不等同于房间真实的空调负荷需求,导致基于数据驱动的负荷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往往较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傅里叶变换的从实际制冷量数据中提取空调真实负荷数据的方法.案例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空调负荷数据,并能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超短期空调负荷预测模型精度提升10.94%.

    多联机空调制冷量负荷预测数据驱动傅里叶变换

    基于增强长短期记忆网络的空气处理系统故障诊断

    陆由付高鹤冯雅卫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暖通空调空气处理系统具有很强的动态时变特性和批次动态特性,为了能有效地诊断所检测到的故障模式,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增强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能高效识别待辨识故障数据稀疏慢特征的故障诊断模式.在ASHRAE研究项目RP-1312实验数据集上进行的案例研究表明,与相关的故障识别方法相比,该方法在识别空气处理系统故障方面有较大的改进.

    故障诊断空气处理系统动态时变特性批次动态特性慢特征长短期记忆网络

    基于负荷电流的综合管廊电缆发热量计算

    庄璐叶黎明尹力文郑月敏...
    67-7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管廊属于密闭型地下构筑物,廊内敷设的电缆是主要的发热源.准确估计入廊电缆的发热量有助于通风设备的合理选择和工艺的科学设计,避免造成资源和成本的浪费.本文提出了基于负荷电流的电缆发热量计算方法,通过对出变电站母线段电缆进行分析,得到了更为精确的电缆负荷电流.通过计算可知,使用负荷电流进行电缆发热量计算得到的结果比使用载流量进行电缆发热量计算的结果更为准确,且明显减小,可以实现在满足规范要求和功能需要的前提下降低能耗、节约成本.

    电缆发热量综合管廊负荷电流载流量管廊温度

    多源分布式换能系统构建理论方法研究与应用

    孙健吴可欣王寅武郝俊红...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背景下分布式换能系统以其在低碳环保方面的显著优势逐渐在集中供热领域得到应用.本文针对分布式换能系统中热泵、太阳能集热器、板式换热器和燃料电池等关键单元提出了单元能耗评价方法,并通过EES软件对各单元进行了热力学建模以定量评价不同单元在不同工况下的经济性,进而提出分布式换能系统的构建方法以获得流程经济性最优化.以此为依据搭建了最优化流程,并以北京地区某小区为例分析了该系统的供暖季性能,最后进行了经济性和碳减排分析.结果表明:室外温度在-10~5 ℃范围内变化时,该新型分布式换能系统的COP为2.69~4.43,太阳能集热器效率为45.19%~61.87%,燃料电池日发电量为8 047.4~32 228.0 kW·h;与常规热力站相比,该新型分布式换能系统的运行成本节省率为32.66%~53.92%,碳减排率为 69.07%~73.29%.

    分布式换能系统构建方法经济性碳减排供热热泵太阳能集热器燃料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