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暖通空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暖通空调
暖通空调

王曙明

月刊

1002-8501

hvac@cadg.cn

010-88361727 88383814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凯旋大厦A座4层

暖通空调/Journal Heating Ventilating & Air Condition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以“新颖、实用、准确、精练”为办刊方针,以提高全行业素质、推动全行业技术交流与发展为宗旨,及时报道国家有关建筑节能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技术政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供暖、通风、空调、制冷及洁净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先进技术、工程总结、设计经验、设备开发与运行管理以及行业学术活动与设备市场信息。本刊是中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统计分析数据源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本刊发行对象: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供暖、通风、空调、制冷、洁净等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科研教学、施工安装、设备制造、运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院校师生、房地产开发商和业主,以及对暖通空调制冷技术感兴趣的各界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藏高原村镇住宅冬季典型热电负荷特征研究

    林志泽王登甲刘艳峰王柏超...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村镇住宅负荷特征表征中缺少基于用能行为差异的热电负荷关联性分析,以西藏高原村镇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与调研归纳出典型建筑结构特征、人员活动等信息,提炼出8种典型用能情景.利用EnergyPlus模拟计算不同用能行为下典型居住建筑全年逐时热电负荷,根据k均值聚类分析提取村镇住宅热电负荷特征,并提出基于逐时负荷系数的动态负荷典型化方法.最后基于特征参数化分析得到用能行为差异下西藏高原村镇建筑各类用户的用能特征.

    热电负荷负荷特征西藏村镇建筑用能行为居住建筑太阳能

    计及需求侧柔性负荷调控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方法研究

    席昌远吴迪李桂强韩中合...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入柔性电热负荷参与到综合能源系统的调度中,综合考虑源-荷两侧,供能侧构建了由光伏机组、能量转化装置和储能系统组成的多能源系统模型,需求侧构建了可平移、可转移和可削减柔性电负荷与耦合室内外温度的柔性热负荷模型.以系统日运行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分别对供能侧与需求侧设备出力和柔性负荷的用能时间与负荷大小进行了优化.对北京市某社区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柔性负荷参与调度能够降低负荷波动,热负荷峰值由原来的3 876.80 kW下降到3 822.11 kW,减少了 54.69 kW;电负荷的峰谷差从1 488.81 kW下降到1 382.69 kW,波动率下降了7.1%;源-荷两侧共同参与优化调度能够提高系统经济效益,系统成本比原来降低了2.26%.

    柔性负荷综合能源系统源-荷两侧优化调度电负荷热负荷

    热湿气候下蒸发冷却式冷凝器系统的节能特性对比研究

    杨洋曾俊杨博宇尹林茂...
    9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和提高蒸发冷却式冷凝器系统(MVC-EC)在热湿气候条件下的应用潜力,提出了一种结构优化的两级蒸发冷却式双冷凝器系统(MVC-TSEC),并基于详细的能耗分析模型进行了性能对比研究.首先,建立了各系统中所有组件的分布式参数模型,并进行了实验数据验证.其次,分析了室外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及房间显冷负荷对2种系统COP和节能率的影响.最后,评估了 2种系统在典型热湿城市的节能潜力.结果显示:相较于MVC-EC系统,MVC-TSEC系统在高温、中高湿度和高负荷工况下具有更好的节能优势,节能率约提高4.3%~10.9%,并且可提高制冷剂系统适应温度约0.8~1.9 ℃;在广州市和长沙市夏季6-8月,MVC-TSEC系统的节能率分别为12.7%和21.1%,高于MVC-EC系统(8.5%和14.9%).

    热湿气候蒸发冷却式冷凝器两级蒸发冷却式双冷凝器结构优化节能

    西安室内健身场所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调查研究

    贾晨阳赵胜凯高斯如童媛媛...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动场所热环境是影响运动人群舒适、健康和运动意愿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现场调查获取了健身人群的热舒适现状,提取了健身人群特征(着装和运动类型),进一步通过实验室测量获得了服装热阻数据和不同健身运动的代谢率数据.基于以上结果,探讨了不同运动强度下健身人群的热舒适阈值,同时对PMV模型在健身场所热环境评价中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高强度健身运动(5 met以上)人群的舒适温度低于中等强度运动(5 met以下)人群;运动状态下,健身人群的最舒适状态对应的热感觉投票为"微暖";中等强度运动时人体的舒适温度上限为24.3 ℃,高强度运动时为19.4℃;气流也会显著影响运动人群的热舒适,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运动人群对于风速"增大"的期望更加强烈.

    健身场所热舒适热环境运动强度代谢率舒适温度服装热阻

    大型机场航站楼逐时电耗特性及电耗强度

    管冬亚陈超孙永祥乔鹏...
    108-11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北京市某大型机场航站楼为研究对象,应用皮尔逊相关分析、k均值聚类方法,对2020-2023年实测数据变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包括逐时电耗特性提取及其电耗强度指标构建.结果表明:航站楼电耗可分为3类,即与建筑规模相关的基础电耗量、与旅客吞吐量相关的变动电耗量Ⅰ,以及与室外气象条件和旅客吞吐量相关的变动电耗量Ⅱ;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反映了部分设计客流负荷对航站楼主要用电设备系统运行方式及其电耗特性的影响规律,可将日旅客吞吐量分为4级.基于这些分析结果,进一步给出了航站楼日总电耗强度及CO2排放指标的试算值.研究结果可为合理确定各分项用电设备系统的电耗强度降低目标提供参考.

    机场航站楼皮尔逊相关分析k均值聚类电耗特性电耗强度指标CO2排放

    浅析板管蒸发冷却式无霜空气源热泵及其设计应用

    黄运松梁志辉李志明张锦俊...
    115-12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常规板管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设计的基础上,借鉴了热源塔热泵系统使用防冻液喷淋的防冻措施原理,将其应用在板管蒸发冷却式冷热水机组上,并对板管蒸发式换热器及系统进行设计改进,使其适用于冬季制热工况,从而形成板管蒸发冷却式无霜空气源热泵机组.机组夏季采用板管蒸发式换热器作为冷凝器,相比于空气源热泵降低了冷凝温度,提高了系统的性能系数.冬季使用防冻液喷淋,设备运行无除霜循环,系统供热稳定,大大提高了室内侧的热舒适性.试验研究了不同溶液再生方式下的机组性能,结果表明:利用过冷热再生模式进行溶液再生时机组性能最优,在制热量不衰减的情况下性能系数仅下降了 2.5%~5.1%.机组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及部分纬度较低的寒冷地区.

    空气源热泵板管蒸发冷却式换热器溶液再生无霜溶液喷淋过冷热再生夏热冬冷地区

    陕西省建筑领域碳排放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赵民李杨岳万年康维斌...
    12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厘清建筑领域碳排放历史特征和影响因素,是建筑行业"双碳"工作部署、碳排放预测及制定减排路线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陕西省建筑领域碳排放为研究对象,以建筑建造、建筑运行和建筑拆除为核算边界,以国家、地方及行业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基于能源平衡表拆分法、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清单排放因子法等,计算获得了 2010-2020年陕西省建筑领域能耗、碳排放分布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0-2020年,陕西省建筑领域能耗总量由1 412.27万t增长至1 911.40万t,碳排放总量由4 277.25万t增长至6 004.86万t.采用Kaya恒等式和LMDI分解法进行了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建筑领域碳排放的最大因素为人均建筑面积和单位面积能耗强度,最后结合历史数据特征提出了陕西省建筑领域低碳发展建议.

    建筑领域碳排放影响因素低碳发展能耗

    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办公建筑近零碳改造案例分析

    孙冬梅赵宇明王静李雨桐...
    132-14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零碳建筑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世界各国已开展了广泛的零碳建筑相关研究,但尚未形成统一的零碳建筑定义与技术路径.目前国内的零碳建筑工程案例以新建建筑为主,既有建筑较少,主要是由于既有建筑受场地环境、气候资源条件、建筑结构安全、建筑特殊使用功能需求等诸多因素限制,既有建筑零碳改造技术路径的确定比新建建筑更复杂.因此,亟需开展既有建筑零碳改造技术路径研究与探索.本文以深圳某电力生产办公建筑为例,提出了"诊断评估—方案策划—方案设计—效果评估"的近零碳建筑改造技术路径研究方法,并将其用于项目现状诊断评估、改造目标与技术路径确定、近零碳改造方案设计和改造效果评估,提出了夏热冬暖地区既有电力生产办公建筑近零碳改造技术路径,为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办公建筑近零碳改造提供参考.

    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办公建筑近零碳建筑改造技术路径

    南京市住宅运行阶段碳排放预测与减排策略分析

    韩磊卜昌盛郝小充
    141-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京是长三角地区冬冷夏热型特大城市,其住宅运行阶段碳排放正逐渐成为建筑碳排放的主体,探究南京市住宅运行阶段的碳排放特性及规律对于实现南京市碳达峰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建立了 LEAP-Nanjing住宅运行能耗模型,分析了南京市住宅运行阶段能源消费结构和终端排放特性,揭示了电力是南京市住宅运行阶段能源消费的主体,冷暖设备和炊事热水设备为重点碳排放终端.在此基础上,设置了高能效冷暖设备、电网侧调整、建筑光伏及节能炊事热水设备等情景,分析了 2020-2035年南京市住宅运行阶段的碳排放特征.结果显示,在推广高能效冷暖设备和建筑光伏的基础上,通过电网侧调整和节能炊事热水设备应用,南京市住宅运行阶段碳排放量可于2028年达到799.1万t的峰值.

    住宅运行阶段碳排放LEAP模型情景预测碳达峰建筑光伏

    中国光伏发电设备经济成本、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分析

    介鹏飞靳鑫伟刘靖怡王野...
    15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光伏发电设备寿命周期评价模型,对我国大陆各省及直辖市典型地区1 m2光伏发电设备输出1 kW·h电量时的经济成本、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情况进行了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1 m2光伏发电设备输出1 kW·h电量时的平均发电效率为10%~12%,经济成本为1.18~2.81元/(kW·h),标准煤耗为0.013~0.032 kg/(kW·h),二氧化碳排放量为0.051~0.122 kg/(kW.h).本文为促进我国大陆光伏发电设备的单元化利用、光伏发电设备与暖通空调系统的一体化及光伏发电设备在智能建筑与低碳建筑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及理论依据.

    光伏发电设备寿命周期成本能耗二氧化碳排放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