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科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科学研究
宁夏大学
农业科学研究

宁夏大学

谢应忠

季刊

1673-0747

xuebaon@nxu.edu.cn

0951-2061795

750021

宁夏银川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

农业科学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0年,国内公开发行,以反映我院科研成果为主,集学术性、实用性于一刊,系大农业综合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农学、林学、园艺、畜牧、兽医、农业经济、农田水利、草业科学、食品科学、生物科学及有关基础科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题综述、应用技术及简报、简讯等。可供有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农业技术管理人员、农业行政管理干部、有关企业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藜麦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王丽娜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评价影响藜麦单株产量的农艺性状,对 19 份藜麦种质资源的 8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8 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 2.32%~32.99%;株高、生育期、主穗长度、有效分枝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灰色关联分析表明,与单株产量关联度较高的农艺性状有生育期(0.7739)、株高(0.7435)、主穗长度(0.7335),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生育期、株高、主穗长度.因此,要想获得藜麦较高的单株产量,应优先考虑以生育期较长、植株高大、主穗较长的品系为主要选育目标.

    藜麦农艺性状产量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分析

    玉米大豆间作对土壤真菌群落和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王兵兵李光文马琨刘文娟...
    6-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阐明间作栽培对作物生产力和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的影响机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单作玉米(M)、单作大豆(S)和玉米||大豆(间作,MS)对作物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不同处理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间的差异,阐明驱动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变化的土壤因子.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玉米||大豆提高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但降低了大豆干物质积累量,间作玉米具有产量优势.在玉米||大豆下,0~10 cm土层赤霉菌属(Gibberella)和核瑚菌属(Typhula)真菌为优势属,所占比例为40.75%~52.53%;粪锈伞科-未分类(Bolbitiaceae-U)、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枝孢属(Cladosporium)真菌在 11~20 cm土层为优势属,所占比例为34.65%~77.16%.与单作玉米相比,玉米||大豆降低了赤霉菌属、镰孢菌属(Fusarium)和核瑚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了粪锈伞科-未分类的相对丰度.玉米||大豆下,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真菌群落的ACE指数显著降低;与单作玉米相比,玉米||大豆极显著降低了 11~20 cm土层土壤真菌Chao1 和ACE指数.RDA分析表明,土壤总碳(TC)和碳氮比(C/N)是驱动0~10 cm土层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其Alpha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子;而在 11~20 cm土层,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其Alpha多样性的变化主要受土壤碱解氮(AN)的影响.间作提高了玉米生产力,影响了土壤真菌群落组成;TC、C/N和AN是引起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其Alpha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子.

    玉米||大豆高通量测序真菌群落多样性土壤因子

    环形泰勒虫TA13815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反应原性分析

    戚姣姣蒋晨赵洪喜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TA13815 蛋白功能,对环形泰勒虫虫体蛋白TA13815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pET30a-TA13815 重组表达载体,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及反应原性分析.SDS-PAGE结果显示,蛋白的分子质量大约为 29.663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条带位置显示蛋白的分子质量比预期大,蛋白可能存在翻译后修饰.通过qPCR分析环形泰勒虫 3 个不同发育阶段,结果显示TA13815 mRNA在3 个阶段均有表达,且在裂殖体阶段表达量最高.本试验成功表达了环形泰勒虫TA13815 重组蛋白,该重组蛋白有较好的反应原性,且能与抗His标签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和环形泰勒虫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健康牛血清无交叉反应.TA13815 蛋白与东方泰勒虫的核苷酸和蛋白同源性均小于 68%,表明该重组蛋白可作为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备选抗原.

    环形泰勒虫TA13815蛋白原核表达反应原性分析

    六盘山莴笋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关联分析

    吴利晓曹少娜张建虎王克雄...
    22-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宁夏雨养区莴笋主要农艺性状及其与单株产量间的关联关系,以 13 份莴笋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单株产量与 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莴笋生长的 7 个主要农艺性状中,茎质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29.07%;莴笋单株产量与茎质量、茎长、茎叶比、叶质量呈极显著相关.通径分析发现,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从大到小排序为茎质量>叶质量>茎粗>茎长>生育期>株高>茎叶比,茎质量是决定单株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叶质量;茎叶比与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负值)为-0.00001,且绝对值最小,说明用茎叶比大小来筛选莴笋品种而提高单株产量效果不理想,这是由目前市场上莴笋品种特性决定的.回归分析表明,选择茎质量、叶质量、茎叶比与产量(Y)建立的最佳回归方程为Y=0.08592+0.99963X4+1.00019X5-0.04417X6.本研究结果可为宁夏雨养区六盘山莴笋高产育种和推广提供参考.

    六盘山莴笋农艺性状产量关联分析

    外源油菜素内酯对美乐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刘妍乔子纯殷梦婷郭学良...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外源油菜素内酯(EBR)对美乐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试材选用 12 年生美乐葡萄,在转色期前(花后 53 d),用不同质量浓度的EBR溶液(0、0.2、0.4、0.6 mg/L)均匀喷施果树至叶片滴水,对照组处理选用蒸馏水,测定葡萄叶片光合性能和果实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0.4 mg/L EBR处理组光合速率提高了 12.26%,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提高了 58.82%和 34.96%,变化趋势均为单峰曲线;最大光化学效率提高了11.11%;果实可滴定酸在 0.2 mg/L EBR处理下明显降低;总酚、单宁和花色苷在 0.4 mg/L EBR处理下分别提高11.48%、8.32%和 28.38%.因此,喷施 0.4 mg/L EBR对提高美乐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效果最佳.

    EBR美乐光合特性果实品质

    不同光照处理对银柴胡愈伤组织形成及褐化的影响

    王煜纬代晓华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银柴胡高效快繁体系,保证银柴胡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采用组培技术,以当年生银柴胡植株腋芽为外植体,以MS+NAA(4 mg/L)+6-BA(1 mg/L)为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研究不同暗处理时间与光照强度对愈伤组织形成及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愈伤组织的主要因素为暗处理时间,随着暗处理时间增加,银柴胡出愈率显著提高;影响愈伤组织褐化的因素为光照强度和暗处理时间,在 8000、10000 及 16700 lx光照下,随着光照强度增强,银柴胡愈伤组织褐化率升高.

    银柴胡暗处理时间光照强度愈伤组织

    44种彩菊切花观赏性状综合评价及良种筛选

    杨小英严瑞郝春磊慕波...
    38-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44 种彩菊切花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彩菊切花观赏性状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适宜宁夏地区生产、栽植的优良品种.通过试验得到彩菊切花 7 个主要观赏性状:花型、花色、感病、花径大小、单枝质量、单枝花朵数和叶色,其指标层权重分别为 0.2281、0.1633、0.1278、0.1243、0.115、0.0965 和 0.0571.依据综合数据分析,优选出 20 个Ⅰ级彩菊切花,占比为 45.46%,可作为工厂化生产的品种筛选依据;Ⅱ级彩菊切花 19 种,占比为43.18%,可作为育种资源加以选择利用;Ⅲ级彩菊切花 5 种,占比为 11.36%,可根据实际生产进行种质品种减少与替换.本研究可为宁夏地区商品切花菊工厂化生产和品种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彩菊切花层次分析法性状评价品种筛选

    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观光木群落特征研究

    何方中韦凤威刘莉吴敏...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查了广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观光木天然次生林观光木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垂直空间分布,分析了观光木种群龄级结构.结果表明:①观光木群落植物种类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 46科 71 属 87 种;②群落以木兰科的重要值最大,樟科排第二位,观光木和黄果厚壳桂为主要优势种;③群落空间各部分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排序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④观光木种群各龄级结构总体趋于稳定,Ⅰ级小苗和Ⅱ级幼树数量较少.

    观光木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西大明山.

    露薇花4种育苗方式比较研究

    高含宋嘉玮张黎
    52-5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露薇花种子、叶片、吸芽为试验材料,采用播种、叶插、分株和组培 4 种方式,对露微花育苗成活率和种苗形态进行比较,探索最佳育苗方法.结果表明:4 种育苗方式下,露微花发芽率、成活率、保存率等指标差异明显.其中播种苗出苗快,生根和成苗时间较短,种苗长势优良,但出苗率较低;叶插苗成活率高,但生根时间和生长周期长;分株苗叶片肥厚、茎秆粗壮、根系健壮,但繁殖系数低;组培苗存活率高、繁殖系数高,是工厂化育苗的有效方法.

    露微花育苗方式出苗率种苗形态

    农民多层次幸福感的测度与分解研究——基于甘肃和宁夏的社会调查数据

    李宝军陈秋霖王博
    5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农民微观社会调查数据,采用多维评价和反向神经网络法对农民多层次幸福感进行测算与分解.研究发现,农民对社会环境、家庭生活和自身状态是相对肯定的,并没有在这些方面存在缺失感;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类型的农民多层次幸福感之间存在差异,男性农民在生活回报感方面强于女性农民,中老年农民在人生目标价值实现方面强于青年农民,纯务农农民在家庭氛围方面好于兼业和务工农民.

    农民多层次幸福感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