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工程
农业工程

张品纯

双月刊

2095-1795

nygc_2011@163.comnygc_2011@sina.com

010-64882380;64883625;64883812;64883384

100083

北京市朝阳区德外北沙滩1号16信箱

农业工程/Journal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花魔芋套种向日葵高效栽培技术

    刘军林邹涛柳敏王彩云...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早晚温差大和病虫害发生率低等优点,把发展花魔芋种植作为增收致富的新型产业来抓,做优做强花魔芋产业,更好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采取花魔芋套种向日葵高效栽培技术,可提高土地种植效率,实现一块土地两份收入,增产增收效益显著,为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种植户推广应用花魔芋套种向日葵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花魔芋向日葵套种模式栽培技术威宁县

    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及残膜污染防控

    李伟李明军赵恒章孙冬霞...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应用,产生了严重的残膜污染危害,但现阶段对于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供应依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故残膜污染防控不可回避.残膜污染防控技术措施主要有地膜减量化应用、降解膜替代普通聚乙烯地膜和残膜回收 3种.阐述了我国农用地膜发展应用概况、覆膜种植积极作用、残膜污染危害及残膜污染防控技术措施,展望残膜污染防控技术,以期为残膜污染防控提供参考.

    地膜残膜污染防控措施残膜回收机

    寒旱食用百合种植区地表覆草技术

    刘姝彤金军民周小红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寒旱百合种植区地表覆草技术对土壤水热状况、理化性质、百合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处理为露地、地表覆草、地膜覆盖,3次重复,共计 9个处理.结果表明,百合地表覆草技术可以明显改善土壤水热状况,提高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含量,增加百合产量.相对于露地处理,地表覆草处理表层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分别增加18.86%和 2.23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增加 0.31个百分点,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 18.12%,21.04%和10.41%,株高、茎粗、球横径、球纵径、单球质量和产量分别增加 8.26%、22.22%、16.55%、23.47%、32.83%和 35.07%.综上所述,在寒旱百合种植区,地表覆草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田间管理措施.

    百合地表覆草技术水热状况理化性质田间管理措施

    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现状、成效及问题

    赵安平李梅芳
    7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归纳演绎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探讨了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现状、成效、问题及创新路径.首先,从概念、发展历程、流派及各地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现状.其次,总结了政策法律体系健全、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和化学品投入减少等方面的成效,分析了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地域发展不均衡、绿色农产品价格优势不显著、人才紧缺和流失,以及市场体系不健全等.最后,提出完善农业绿色体系、建立农业绿色数字体系、促进互联网农业发展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等创新路径,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

    农业绿色发展数字农业绿色评价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生态农户

    死畜禽立式堆肥反应器设计

    俞恒李辉吴德胜赵明杰...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我国死畜禽堆肥反应器存在的诸多问题,以缩短堆肥周期、减小占地面积、降低环境危害为目标,对死畜禽立式堆肥反应器展开研究与设计.该反应器主要由破碎搅拌系统、传动系统、控温系统组成.在掌握相关堆肥工艺技术的前提下,对反应器关键参数如容积、保温层厚度、加热器功率,以及对关键零部件如搅刀轴、搅刀片、定刀进行分析设计.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内部能形成稳定对流的流场,搅刀所受载荷均匀,反应器设计可靠.

    立式堆肥死畜禽堆肥反应器堆肥周期

    基于CFD的泵站进水流道优化

    田尧天江全星彭昆万川...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限于用地规模、地形等因素,我国排水泵站流道的设计趋于复杂,普遍具有流道深、狭长的特点.这导致泵站进水流道存在回流、流速分布不均匀等不良流态,影响泵站安全稳定运行.以某泵站为实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通过改变肘形流道的弯曲段长度、底边线倾角和喉管高度,拟定优化设计方案,采用基于CFD的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流道内部流场分布,并根据流道出口的流速分布均匀度、速度加权平均角度和流道水力损失等水力指标比选,优选出最优方案.该研究为进水流道设计提供了更精细的优化手段,弥补了传统经验设计方法只能定性分析的不足,得到的最优设计方案可供类似工程参考,保障泵站机组的稳定运行.

    泵站流道设计流态优化数值模拟计算流体力学

    基于流固耦合的绿豆清选装置数值模拟分析

    卢家宣贺俊林杨虎虎郭彦汐...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绿豆收获清选过程中清选损失率高、籽粒含杂率高的问题,研发一种双斜面风筛式绿豆清选装置.运用流固耦合仿真模拟绿豆清选过程,并开展了正交试验.同时运用二次回归方程分析和响应面分析等方法对籽粒含杂率、清选损失率的影响进行探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参数组合为入风口风速 5.7 m/s、清选筛振动频率 4.71 Hz、上筛横向振幅7.99 mm、下筛筛面倾角 0.68°,此条件下籽粒含杂率 2.12%、清选损失率 2.51%,符合性能指标要求,实物样机可用于后期田间试验.

    绿豆清选装置风筛式振动筛响应面分析绿豆收获机

    低压静电场协同壳聚糖处理对草莓贮藏品质的影响

    王钰昕崔帅李登明王雯...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持草莓采后贮藏品质,寻求绿色高效的贮藏方式,采用施加低压静电场协同壳聚糖涂膜(LVEFCS处理)处理方式贮藏草莓,与单一施加低压静电场(LVEF处理)、壳聚糖涂膜(CS处理)处理方式的贮藏效果相比较,设置常温贮藏(20℃)为空白对照(CK处理),测定草莓贮藏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 3 d时LVEFCS和LVEF处理的草莓失重率和腐烂率均显著低于CS和CK处理,贮藏 4 d时LVEF处理的草莓失重率和腐烂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3种处理均可延缓草莓可溶性固形物(TSS)、总酸(TA)、维生素C(VC)含量的降低,3种处理对草莓TSS的保持作用相近,LVEFCS和LVEF处理对草莓TA和VC含量的保持作用显著优于CS和CK处理;贮藏 4 d时LVEFCS和LVEF处理的草莓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CS和CK处理.由此可见,LVEFCS和LVEF处理的保鲜效果优于CS和CK处理,低压静电场处理可较好地保持草莓的贮藏品质.该研究可为草莓贮藏保鲜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草莓低压静电场壳聚糖保鲜处理农产品贮藏农产品保鲜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特征的农产品叶片表面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王美仙郭威艳高磊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易受到叶片图像空间噪声的干扰,检测精度较低.提出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特征的农产品叶片表面农药残留检测方法.采用多模态融合网络对农产品叶片表面特征向量进行提取,在网络模型中引入注意力模块对特征向量进行非对称模态融合处理,以消除空间噪声,并通过对叶片图像的边缘进行过滤与校正,以分割叶片图像边缘,结合离散小波变换特征算法对原始图像进行逐级分解变换,并求取叶片表面光谱反射率,以此确定叶片表面感兴趣区域,基于此,利用特征光谱处理方法对农药的光谱进行判别,以此实现农药残留检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于农产品叶片表面农药残留检测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

    离散小波变换特征农产品叶片农药残留检测光谱图像

    不同耕作方式对植烟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施正发袁奎黄宁胡勇...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植烟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对不同耕作方式的响应,以丘陵烟区烟田黄壤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置深松 1遍(T1 处理)、常规旋耕 2遍(T2 处理)和翻耕 1遍+旋耕 1遍(T3 处理)3个处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植烟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包括对力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水稳性团聚体稳定率、构体破碎率和不稳定团粒指数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与T3 处理相比,T1 和T2 处理可使 0~20 cm土壤层的>0.25~2.00 mm粒级团聚体的力稳性团聚体数量显著提高,>20~30 cm土壤层的>0.25 mm粒级团聚体的力稳性团聚体数量显著提高.T1 和T2 处理可使 0~10和>20~30 cm土壤层的平均质量直径(干筛)值,以及 0~30 cm土壤层的平均质量直径(湿筛)值显著提高.T1 处理可使 0~10 cm土壤层的水稳性团聚体稳定率增大,而T2 处理可使>10~20和>20~30 cm土壤层的水稳性团聚体稳定率增大.采用T1 和T2 处理的耕作方式将有助于贵阳市典型丘陵烟区植烟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稳定性的提升,该研究为优化丘陵烟区耕作方式提供理论支撑.

    土壤团聚体耕作方式力稳性团粒结构水稳性团粒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