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工程学报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农业工程学报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朱明

半月刊

1002-6819

tcsae@tcsae.org

010-65929451,65910066转2503、3503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农业工程学报/Journal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农业工程学报》是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自2005年始为单月刊。编委会名誉主任:汪憨华院士,编委会主任兼主编:杨邦杰教授《农业工程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在最新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中位居"农业工程类"期刊榜首;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中国科协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文摘》选为首批收录期刊;先后被美国工程索引(EI Page one)、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中心(CAB International)、检索系统、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温室环境控制方法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

    胡瑾杨永霞李远方侯军英...
    11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控制方法是实现温室蔬菜高效生产的关键.随着现代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温室环境控制方法逐步从手动、定时控制方法,转变为设定值控制和智能控制等方式.该文概述了以设定值为目标实现环境控制的方法,归纳了模糊控制、解耦控制、人工智能控制和表型控制等智能控制方法的特点,总结了现有温室环境调控领域控光、控温、控气、通风、灌溉和"云-边-端"协同控制系统的优劣.针对现存问题,指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为构建考虑扰动因素影响的温室环境控制方法,研制基于作物生长和表型评价体系的环境调控模型,以及建立多模型融合的"云-边-端"协同温室环境调控系统.相关技术的发展将为温室的智能化与信息化发展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和借鉴意义.

    温室模型环境控制智能算法调控模型多目标优化算法环境调控系统

    "木质素优先解聚"策略下生物质定向解聚研究进展

    李治宇逯炀炀王文文张玉春...
    12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质素的来源、催化剂和溶剂对木质素整体转化和产物分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木质素优先解聚的最近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酸催化剂、碱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以及非贵金属催化剂的优势与不足,指出金属负载型催化剂能有效促进木质素苯丙烷单元间C-C键或C-O键的断裂转化为芳烃化合物,并对木质素脱出率和单体产率进行了评述与分析.对比分析了不同种类的溶剂对木质素的脱出率、碳水化合物的脱出率以及浆液的宏观结构造成的影响,发现醇类溶剂不仅可以断开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之间的酯键,而且可以保护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不受破坏,从而达到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的效果.最后对当前生物质解聚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指出通过催化剂和溶剂结合可以有效地解聚出木质素单体,因此催化剂开发和溶剂的选择将是该领域未来研究重点.

    生物质催化木质素优先解聚溶剂降解碳氢化合物

    连续7年施肥提升复垦土壤肥力提高玉米产量的驱动因子

    谢钧宇张慧芳罗云琪孟会生...
    142-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长期施肥对玉米连作体系下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肥力变化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明确玉米产量提高的驱动因素和最佳施肥处理,可为该区域培肥土壤和耕地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依托7 a(2014-2020年)复垦定位肥料试验基地,设置不施肥对照(CK)、氮磷钾平衡施肥(NPK)、单施有机肥(M)和有机肥配施无机肥(MNPK)4个处理,采集0~20 cm 土层土壤样品,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土壤化学指标(包括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铁锰铜锌含量)、土壤物理指标,即团聚体分布比例及其碳氮含量以及土壤生物指标,即与碳循环相关的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化肥及有机肥较CK均显著提高了玉米籽粒产量,且以M处理的增幅最大.M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及有效锰含量,增幅分别为21.50%、12.50%、98.37%及20.19%;MNPK处理改善了土壤的基本性质,显著提高了大粒径团聚体(>2mm)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增幅分别达68.68%和471.43%,但是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降幅分别为16.67%和16.46%.而且施加有机肥后,加速了大团聚体(0.25~2 mm)的破碎,伴随着粉黏粒组分(<0.053 mm)数量的增加.此外,NPK处理显著提高了β-葡萄糖苷酶活性,增幅为29.17%,但是显著降低了脲酶活性,降幅为29.79%,施有机肥(M和MNPK)显著提高了蔗糖酶、β-葡萄糖苷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幅分别为45.87%~73.39%、54.98%~60.73%、43.09%~80.32%和51.52%~54.97%.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以及土壤肥力综合指数评价,表明单施有机肥是该复垦区域耕地质量提升和维持土地生产力较好的农田管理措施.结合冗余分析结果可知,β-葡萄糖苷酶是评价土壤肥力的敏感性指标,它对玉米籽粒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贡献率高达72.40%.因此,在现有的农田管理条件下,单施有机肥主要通过增强β-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而促进复垦土壤肥力的形成,最终提高了作物产量,是维持该复垦区作物高产稳产和培育耕地质量的有效措施.

    土壤有机肥复垦产量微量元素β-葡萄糖苷酶

    结合GWRFR和作物物候信息的玉米产量早期预测

    裴杰谭绍锋郭韩刘一博...
    153-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及时并准确地估计作物产量,对保障粮食安全、维护世界粮食供应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此前,已有许多研究者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对作物产量预估进行研究.然而,结合作物的空间分布、使用局部模型进行分析的研究较少;且诸多研究均以年份为时间尺度进行建模,未能精细到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无法实现作物产量的早期预测.针对以上问题,该研究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以及地理加权随机森林(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andom forest regression,GWRFR)模型对美国县级玉米产量进行建模,探讨全局与局部模型在玉米产量预测方面的性能;并通过将GWRFR模型应用于玉米的各个物候期,获取了玉米产量的最佳提前预测时间.结果表明,GWRFR局部模型的精度(R2=0.87,RMSE=864.21 kg/hm2)高于传统的RF全局模型(R2=0.83,RMSE=994.75 kg/hm2),并且能够较好地克服空间数据的非平稳性,即使在全局模型中加入经纬度作为变量,RF模型的预测效果(R2=0.85,RMSE=890.88 kg/hm2)仍然低于GWRFR模型.对于玉米产量的预测可以提前至收获前2~3个月,即在乳熟期前后就能得到比较准确的预测结果(R2=0.90,RMSE=748.39 kg/hm2).该研究结果可为大尺度作物产量预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对区域或全球其他作物的产量预测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产量预测遥感机器学习作物物候

    基于半经验半机理建模的冬小麦LAI反演及长势评估

    刘昕哲武璐陈李金马宇帆...
    162-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无人机遥感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反演模型的精度与泛化能力,该研究利用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获取不同氮素处理和不同复种方式的冬小麦生长实测数据,结合PROSAIL辐射传输模型生成包含机理信息的模拟数据,基于不同组合方式建立了 5种LAI反演混合数据集,结合多种机器学习方法,以期构建经验与机理相结合的LAI高精度反演模型.由于LAI反演受近红外波段(near infrared,NIR)反射率影响大,该研究筛选7种与NIR波段相关的植被指数提取冬小麦光谱特征,构建与混合数据集LAI的相关系数矩阵,进一步探究不同光谱特征对冬小麦LAI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的4种机器学习方法,即贝叶斯岭回归模型、线性回归模型、弹性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模型,构建不同冬小麦LAI反演模型,用以评估基于半经验半机理数据反演冬小麦LAI的可行性,进一步探索其对不同氮素水平和复种方式的冬小麦长势评估能力.结果表明:1)筛选的与NIR波段相关的植被指数与冬小麦LAI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增强植被指数、归一化差异红边指数、比值植被指数、红边叶绿素植被指数、土壤调节植被指数与LAI呈正相关,结构不敏感色素植被指数与LAI呈负相关;2)辐射传输模型中体现了冬小麦LAI影响太阳光线传播的机理,结果表明,与实测数据混合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相比于其他3种模型,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在各种数据组合下均取得了较好的LA1预测性能,在C1、C2、C3、C4这4种训练-测试组合的训练集中R2依次为0.86、0.87、0.88、0.91,RMSE依次为0.47、0.45、0.45、0.41;在测试集的R2依次为0.85、0.19、0.89、0.87,RMSE依次为0.45、1.31、0.49、0.50;3)使用支持向量机生成试验区LAI反演图,对4种氮素水平和2种复种方式的冬小麦长势评估,结果表明,适当的施加氮素处理能提高冬小麦LAI值,麦-豆复种方式下的冬小麦LAI值普遍高于麦-玉复种的LAI值.该研究为冬小麦LAI的反演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并为高效评估冬小麦长势研究提供了参考.

    无人机遥感辐射传输模型植被指数LAI反演机器学习

    光谱技术结合水分校正与样本增广的棉田土壤盐分精准反演

    李佳怿张翼腾周宝闯翁海勇...
    171-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棉田土壤盐分的精准反演对于棉花的种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水分和盐分作为主要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棉田土壤的波谱特征,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直接影响土壤盐分的检测分析.为了提高基于光谱技术构建的模型对棉田土壤盐分信息解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该研究联用可见/短波近红外(400~1 000 nm)和长波近红外(960~1 693 nm)技术,采集不同含水率与含盐量的新疆地区土壤样本的光谱;结合外部参数正交法(external parameter orthogonalization,EPO),校正不同标样集与不同波段光谱中的土壤含水率干扰信息;引入基于不同卷积步幅的深度卷积对抗网络(deepconvolu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DCGAN),进行样本增广与质量评估;参考三层残差神经网络设计一维卷积神经网络RNet,最终构建基于EPO-DCGAN-RNet的优化模型,用于棉田土壤盐分的反演.结果表明,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和基于VGG或EfficientNet结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相比,该研究提出的EPO-DCGAN-RNet方法能够有效地滤除水分对盐分反演的影响、提高模型对特征波段的挖掘能力、降低深度学习算法对样本量的依赖性,并能得到更优的模型预测性能.EPO-DCGAN-RNet的建模集R2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42、115.420 μS/cm,验证集R2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10和136.472 μS/cm.研究结果可为新疆棉田土壤盐分快速精准检测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有助于促进盐碱地区棉花种植的水肥科学管理.

    土壤盐分光谱技术水分校正样本增广外部参数正交法深度卷积对抗网络

    不同含水率与静置时间下滩涂土壤流变特性试验

    梁喜凤史延楠秦叶波姚莹...
    182-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贝类养殖的滩涂土壤的流变属性和结构稳定性,采用旋转流变仪对不同含水率和不同静置时间的滩涂土壤进行了流变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各因素对滩涂土壤流变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土壤剪切过程中的变化机理.同时,通过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中的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试验建立了屈服应力与含水率和静置时间之间的数值模型,并比较了含水率和静置时间对屈服应力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剪切过程中滩涂试样经过了弹塑性阶段、固液转化阶段和流体阶段,滩涂土壤表现出了静置时间越长,固液转化阶段就越长的性质,且剪切过程中表现出剪切稀化的性质.2)静置时间的增加会导致整体剪切应力和屈服应力同时增加,含水率的增加会导致整体剪切应力和屈服应力的降低,且滩涂土壤存在一个含水率分界点,此含水率分界点在64.5%~67.0%之间,当超过这个含水率分界点的试样的静置时间超过31h时,试样的屈服应力基本不会再发生较大的波动,大小在2 240~4 380 Pa之间,此外,静置时间在0~53h之间且含水率在62.0%~69.5%之间的试样的屈服应力在1 870~5 410 Pa之间.3)含水率对屈服应力的影响比静置时间的影响更加显著,模型的R2为0.953 4,并且在验证试验中,屈服应力的测量值与预测值之间的误差在15.0%以内,都说明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研究定性和定量地表征了滩涂土壤的流变特性,为滩涂贝类采收机械的研发和优化提供参考.

    含水率响应面试验静置时间滩涂土壤流变特性屈服应力

    环境因子组合和负样本选取策略对花岗岩区崩岗易发性评价的影响

    郭飞蒋广辉黄晓虎王秀娟...
    191-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环境因子组合和负样本选取策略对崩岗易发性评价结果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为探究其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该研究以江西省兴国县花岗岩区为例,利用地理探测器探测17个环境因子的统计量q值,根据累计q值百分比大小依次选择4、7、10和17个环境因子进行组合;利用单随机欠采样、频率比法及改进频率比法等负样本选取策略构建与正样本等量的负样本数据集;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易发性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3种负样本选取策略下的模型精度随着因子数量的增加先下降再上升,考虑4个环境因子的模型AUC(area under curve)值分别为0.729、0.909和0.909,较最优环境因子组合仅相差0.020~0.038,说明考虑主控环境因子,即可得到较为理想的精度;2)通过频率比法选取的负样本数据集更具合理性;3)研究区内高和极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兴国县西南部,而极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兴国县北部及东部,这与实际情况较吻合.该研究通过探究不同环境因子组合和负样本选取策略对崩岗易发性评价的影响,可为花岗岩区崩岗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易发性随机森林崩岗地理探测器环境因子组合负样本选取策略

    基于改进YOLOv8模型的轻量化板栗果实识别方法

    李茂肖洋轶宗望远宋宝...
    20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自然环境下的板栗果实目标快速识别,该研究以湖北省种植板栗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模型的栗果识别方法YOLOv8-PBi.首先,将部分卷积(partial convolution,PConv)引入C2f模块中,缩减卷积过程中的浮点数和计算量;其次,引入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directional feature pyramid network,BiFPN),增强多尺度特征融合性能,最后,更改边界框损失函数为动态非单调聚焦机制WIoU(wise intersection over union,WIoU),提高模型收敛速度,进一步提升模型检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改进YOLOv8-PBi模型准确率、召回率和平均精度分别为89.4%、74.9%、84.2%;相比原始基础网络YOLOv8s,模型权重减小46.22%,准确率、召回率和平均精度分别提升1.3、1.5、1.8个百分点.部署模型至边缘嵌入式设备上,经过TensorRT加速后,检测帧率达到43帧/s.该方法可为板栗智能化收获过程中的栗果识别提供技术基础.

    图像处理图像识别YOLOv8板栗果实目标检测部分卷积BiFPN

    基于改进YOLOv5s的自然场景下生姜叶片病虫害识别

    兰玉彬孙斌书张乐春赵德楠...
    210-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自然环境下生姜叶片病虫害的识别精确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生姜叶片病虫害识别模型.建立了田间不同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姜叶片病虫害数据集,为保证模型在田间移动设备上流畅运行,实现网络模型的轻量化,在YOLOv5s中引入GhostNet网络中的Ghost模块和Ghost BottleNeck结构.同时,为避免生姜叶片病虫害图像小目标特征丢失的情况,增强图像特征提取,加入CA注意力机制模块,提升生姜叶片病虫害的识别准确率和定位精确度.改进后的模型参数量、计算量和权重文件大小分别为YOLOv5s模型的52.0%、50.6%和55.2%,对生姜叶片病虫害识别平均精度均值达到了 83.8%.与Faster-RCNN、SSD、YOLOv4、YOLOv5s、Tea-YOLOv5s等算法相比,平均精度均值分别提高37.6、39.1、22.5、1.5、0.7个百分点,将改进后的目标检测模型部署在Jetson Orin NX开发板上,并使用TensorRT、Int8量化和CUDA等方法对检测模型加速,加速后的模型检测速度为74.3帧/s,满足实时检测的要求,测试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模型减少了漏检、误检的情况,并且对目标定位更加精准,适用于自然环境下生姜叶片病虫害的精准识别,为后续生姜机械自动化施药作业提供技术理论支持.

    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目标检测轻量化病虫害生姜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