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工程学报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农业工程学报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朱明

半月刊

1002-6819

tcsae@tcsae.org

010-65929451,65910066转2503、3503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农业工程学报/Journal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农业工程学报》是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自2005年始为单月刊。编委会名誉主任:汪憨华院士,编委会主任兼主编:杨邦杰教授《农业工程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在最新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中位居"农业工程类"期刊榜首;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中国科协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文摘》选为首批收录期刊;先后被美国工程索引(EI Page one)、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中心(CAB International)、检索系统、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时空特征和响应过程

    林树高诸培新陆汝成陈昌玲...
    304-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揭示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内在机制对缓解国土空间冲突具有现实意义.在探讨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交互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地学图谱、核密度估计等模型分析 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时空特征,借助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识别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 20a内城镇空间扩张29 559.54 km2,迫使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分别减少 25 162.63、3 268.36 km2,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互换及其内部结构重组主导国土空间格局演变过程,国土空间格局演变速度呈现上游快于中游快于下游的地域分异规律.2)长江经济带城镇、农业和生态功能均值分别由 0.129、0.287、0.646提升至 0.343、0.456、0.698,中、下游地区国土空间功能发展由城镇功能拉动、农业功能推动,上游地区国土空间功能发展由生态功能主导、农业功能抬升,国土空间功能演变强度具有下游高于中游高于上游的区域差异特征.3)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具有双向非线性响应关系,城镇空间扩张与其功能扩容呈现"双增"的空间正相关性,农业、生态空间收缩与其功能提质呈现"一减一增"的空间负相关性,上、下游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响应程度较高,中游地区因面临上游地区城镇、农业功能的虹吸效应和下游地区生态功能的溢出效应,响应程度较低.应以国土空间功能提质、增效、扩容为导向,形成互补、融合、协调的城镇空间开发、农业空间保护、生态空间修复的国土空间格局,促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均衡发展.

    国土空间"三区空间"格局演变功能演变响应过程长江经济带

    南方山区耕地林果化时空演变及影响机理

    张茜茜谢臻林小睿阿迪拉·艾尼瓦尔江...
    317-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厘清南方山区耕地林果化时空演变趋势,探究耕地林果化的驱动机理,该研究以福建省为研究对象,截选2000-2020年 5个时间节点,利用地形梯度分级、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耕地"林果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借助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福建省耕地林果化规模呈现"平稳发展转向骤增"的变化趋势,2015-2020年增加显著.2)水平空间上,林果化程度由"东高西低"向"西高东低"转变,Moran's I从 0.396增加至0.672,林果化行为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集聚特征.3)垂直地带上,耕地林果化呈现明显的地形梯度效应,主要发生在海拔 0~1 000 m、坡度 0°~2°和 10°~20°、地形位指数为 0.1~0.8的阴坡和半阴坡区域.4)不同时期耕地林果化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不同,其中高程、距居民点距离、GDP始终是稳定的驱动因子;各影响因子交互后对林果化的解释程度均呈现增强.耕地林果化演变是自然禀赋、区位条件和经济政策共同作用下的复杂结果,地方政府推行林果化管控过程中应基于耕地本底条件及驱动机理的不同进行分区整治,今后耕地占补平衡有必要推动平原林果地和山坡耕地空间置换.

    土地利用农业南方山区非粮化地形梯度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福建省

    EGCG对淀粉基乳液凝胶性质的影响

    王然
    329-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蜡质玉米淀粉凝胶及其稳定的乳液凝胶性质的影响,该研究在制备淀粉凝胶的过程中添加EGCG,研究EGCG对淀粉凝胶结构性质、流变性质和乳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EGCG可导致淀粉凝胶网络结构孔径增加、剪切应力和黏弹性增加.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和冷冻电镜观察发现,不同EGCG添加量的淀粉凝胶能够在油滴表面形成不同的包覆结构,其中,EGCG添加量为 12%的淀粉凝胶在油滴表面形成了均匀的凝胶网络包覆结构,能够抑制油滴聚结,形成的乳液凝胶在室温下贮藏 1a仍然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这表明添加EGCG的淀粉凝胶能够作为乳化剂和凝胶剂用于构建食品级乳液凝胶,对食品和药品工业开发新型淀粉基乳液递送载体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玉米淀粉乳液凝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微观结构流变性

    基于不同维度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大豆含油率检测与判别

    张宇赵亚楠赵健翔宋平...
    337-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豆含油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榨油与育种结果.为探究大豆含油率的最佳检测方法与构建含油率高低判别模型,该研究基于不同维度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以国标法为对照,利用LF-NMR波谱和LF-NMR含油含水率软件检测大豆含油率;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合深度学习,建立大豆含油率高低判别模型.引入低场二维核磁共振(low field two-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2D-NMR)技术,定性分析一维波谱中信号重叠无法区分组分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LF-NMR含油含水率软件能快速准确检测大豆含油率,T1-T2 二维核磁图谱成功解决了自由水和油信号重叠问题.利用U-net++深度学习模型对MRI成像的矢状面、冠状面、横截面以及三面混合数据集进行训练,其中横截面评价指标与其他数据集相比更优,语义分割部分中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约 0.9058,全局准确率 0.9980,训练后的模型能够将MRI图像识别并分割,快速判别大豆含油率高低.试验证明,LF-NMR及MRI能够快速无损掌握大豆含油率信息,为大豆的高油育种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支持.

    低场核磁共振低场二维核磁共振磁共振成像大豆含油率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