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工程学报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农业工程学报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朱明

半月刊

1002-6819

tcsae@tcsae.org

010-65929451,65910066转2503、3503

100125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农业工程学报/Journal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农业工程学报》是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自2005年始为单月刊。编委会名誉主任:汪憨华院士,编委会主任兼主编:杨邦杰教授《农业工程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在最新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中位居"农业工程类"期刊榜首;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中国科协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文摘》选为首批收录期刊;先后被美国工程索引(EI Page one)、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中心(CAB International)、检索系统、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尺度行政区平衡视角下耕地空间布局优化

    赵乐松陈莉珍肖瑶程迎轩...
    319-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化耕地空间布局对提升耕地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广东封开县为例,基于"现状耕地调出-可恢复地类调入"的微观调整逻辑,综合运用空间叠加、综合评价及蚁群优化算法,构建了耕地空间布局调整模型,以调入调出数量平衡为约束条件实现了不同行政区尺度下的耕地布局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调出耕地1 689.89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62%,整体上呈现出"全局零散、局部聚集"的分布特征.2)研究区可恢复地类农业生产适宜性均值为67.04,具有开展作物种植的良好禀赋条件.3)不同行政区尺度平衡情景下,调入结果在研究区北部空间差异显著,与镇内平衡情景相比,县内平衡情景下,调入耕地的农业生产适宜性均值提高了 2.08,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均值下降了 0.67.4)两种情景下,耕地的连片性、质量及稳定性均得到提升,因不受调入规模和行政单元空间范围限制,县内平衡情景下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适当扩大可恢复地类筛选范围有利于提升整体耕地质量并降低重要生态用地筛选概率.该研究构建的耕地空间布局调整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为制定农用地布局优化与整治提升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土地利用耕地空间布局优化多尺度行政区县内平衡优化算法农业生产适宜性

    基于空间决策模型的耕-果错位空间分析与协调布局优化

    张运平林建平黄艺敏袁浩...
    330-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农业生产"空间错位、功能错乱"问题严重,优化耕地果园布局,实现耕地下山果树上山,对改善耕地质量、优化耕地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林果业为主导农业的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为例,在耕-果空间错位矛盾下,以耕地质量评价为基础,耦合地形空间与地理学定义划定"山上山下"以识别耕-果错位空间,在矛盾优化原则下应用GIS技术构建空间决策模型协调优化果园与耕地的空间布局.研究表明:1)寻乌县耕地细碎,质量评价结果为Ⅰ级的耕地面积为2227.02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4.17%;V级面积为671.70 hm2,占7.29%;地形空间划分的"山下"空间占24.06%,"山上"空间占48.19%.2)以"山上山下"为分区标准,在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下初划耕地空间为保护区与拟调区,初划林果空间为宜耕区、宜果区与保留区,拟调区与宜耕区为耕-果发生错位的空间,耕地错位面积1 221.77 hm2,果园错位面积5 169.39 hm2.3)按矛盾协调原则在空间决策模型下优化耕-果错位空间,最终结果为1 247.25 hm2的"山下"果园调为耕地,1221.77hm2的"山上"耕地调整为果园.研究结果优化了耕-果空间布局,提高了耕地质量,可为当前"山上"换"山下"优化耕地布局工作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

    土地利用耕地林果化空间错位空间决策布局优化

    复合干热胁迫下黄土高原夏季植被脆弱性评估

    张更喜王慧敏粟晓玲方红远...
    339-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高温干旱事件频发,对植被健康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针对相关性方法难以准确刻画复合干热胁迫下植被脆弱性的问题,利用1982-2015年去趋势和标准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detrended and standardiz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SNDVI)、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和标准化气温指数(standardized temperature index,STI),构建基于 Vine Copula 的复合干热胁迫下植被脆弱性评估模型,量化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气候区植被对高温干旱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大部分区域SNDVI与SPEI呈正相关关系,与STI呈负相关关系,草地SNDVI与SPEI、STI的相关性最高,其次为耕地,林地最低;2)相对于单一干旱或高温事件,复合干热事件进一步加剧了植被脆弱性,复合干热胁迫下黄土高原6、7、8月植被损失概率分别为0.51、0.57和0.55,较高的区域集中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东部和内蒙古等地区;3)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对复合干热的脆弱性各异,脆弱性从大到小依次为草地、耕地、灌木、林地.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植被对气候极端事件的响应,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陆地生态系统风险管理.

    复合干热NDVI脆弱性评估VineCopula黄土高原

    赣州市生境质量和景观格局间时空非平稳性关联

    张紫怡曹妍张立亭陈竹安...
    347-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化的高速推进造成景观破碎、威胁生境质量的大背景下,赣州市较好地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行.为探明赣州市景观格局对生境质量的驱动机理,回答"怎样的景观格局有利于生态保护"这一问题,该研究以赣州市为研究区,对其2000-2020年的生境质量进行空间测度并分析其时空跃迁动态特征;分析其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并基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and tempor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TWR)探明二者关联机制.结果表明:赣州市生境质量呈现"四周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000-2020年整体均处于较高水平,呈现积极协同进步的空间动态特征;赣州市景观格局维持在较稳定状态,人造地表扩张优先占用非林非水地类,且与水域增量存在空间伴随;生境质量与景观格局间关联呈现显著的时空非平稳性特征;散布与并列指数(interspersion juxtaposition index,IJI)显示人造地表、林地和水域交错分布可能降低人造地表对生境质量的负向影响.该研究以提升生境质量为目标,探明了 10km× 10 km格网尺度下赣州市各景观格局指数的最优驱动阈值区间,人造地表斑块密度应控制在0.68个/km2之内,最大斑块占林地总面积比不宜低于9.8%,且林地斑块密度应控制在7.8个/km2之内,斑块IJI指数应大于20%,草地和水域斑块IJI指数应控制在60%内以及超出13%.研究结果可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其他区域的生态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生境景观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赣州市

    图版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