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李文华

月刊

1672-2043

caep@vip.163.com

022-23674336

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31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是由农业部主管、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和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环境科学领域内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包括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报道领域包括农业污染控制与治理、生态农业、环境修复技术与原理、环境毒理与风险评价、环境监测与评价、废弃物综合利用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产量和N2O排放的温室番茄灌溉模式

    段琳博蔡焕杰孙亚楠马静...
    202-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设施菜地N2O排放的变化规律,了解水肥气耦合对设施菜地土壤N2O的影响,对不同水肥气处理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合理的减排措施。试验以番茄为供试作物,设置了灌水水平(I)、施肥水平(F)和加气水平(A)3个因素,以不加气(CK)充分灌溉条件下2个施肥水平为对照,设置I1和I2(分别为亏缺灌溉和充分灌溉,对应作物-皿系数(Kcp)分别为0。8和1。0)2个灌水水平,F1和F2(分别为低肥和高肥,对应施氮量为180 kg·hm-2和240 kg·hm-2)2个施肥水平,A1和A2(分别为1倍气和2倍气)2个加气水平,共10个处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番茄全生育期N2O排放进行监测分析,系统研究水肥气耦合对温室番茄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均会增加土壤N2O排放通量,I2处理的N2O排放通量比I1处理平均增加14。79%(P>0。05),F2处理比F1处理平均增加34。90%(P<0。05)。加气灌溉对土壤N2O排放通量有显著影响,与CK处理相比,A1和A2处理分别增加10。02%(P>0。05)和62。92%(P<0。05)。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壤充水孔隙度呈指数正相关关系,与NO-3-N含量呈指数正相关关系,当土壤温度小于等于26℃时,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湿度呈指数正相关关系,土壤温度大于26℃时,呈线性负相关关系。综合考虑番茄产量、N2O累积排放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单产N2O累积排放量,推荐施肥量为180 kg·hm-2的1倍气充分灌溉(Kcp=1。0)为温室番茄增产、节水、减排的较佳灌溉模式。

    N2O排放水肥气耦合温室番茄土壤灌水量施肥量

    洱海流域长期不同施肥对菜田温室气体和氨挥发的影响

    徐卓颖续勇波白采禾雷宝坤...
    214-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洱海流域长期施肥下露地菜田温室气体(N2O、CH4、CO2)和土壤氨(NH3)挥发对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趋势及影响因素,依托始于2007年连续进行15a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5个施肥处理[不施任何肥料(CK)、有机肥(OM)、化肥和有机肥(NPK+ OM)、增施氮肥(NPK+OM+N)、增施磷肥(NPK+OM+P)]的温室气体及氨挥发的特征。结果表明:长期定位15a后,OM处理能显著增加菜田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在等氮条件下,与OM处理相比,NPK+OM处理能显著增加菜田土壤NO-3-N含量;NPK+ OM+N处理会使土壤pH显著降低,导致土壤酸化。NPK+OM+N处理pH比NPK+OM处理显著降低9。27%;OM处理会导致土壤CO2和CH4排放量显著升高,在整个莴苣生育期内CO2和CH4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2 489。29±1 562。91)kg·hm-2和(1。95±1。31)kg·hm-2;增施氮肥会导致N2O排放量显著升高,莴苣生育期内NPK+OM+N处理N2O累积排放量为(38。33±10。74)kg·hm-2;氨挥发主要发生在追肥后,各处理氨挥发量表现为NPK+OM+P>NPK+OM+N>NPK+OM,且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NPK+OM处理,NPK+OM+P、NPK+OM+N处理使氨挥发显著增加245。7%、124。3%,说明增施氮肥和增施磷肥会显著增加土壤氨挥发;OM和NPK+ OM+N处理会显著增加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OM处理产量达(3 183。81±293。88)kg·hm-2,该处理虽然能显著增加蔬菜产量,但造成的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也是最大的。全氮、有机碳、pH是影响温室气体和氨挥发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是本研究推荐的施肥方案,该方案既可以保证经济效益,还可以兼顾生态环境效益。

    长期定位菜田施肥方式温室气体氨挥发

    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时空分布特征与趋势预测

    邱子健李天玲申卫收
    226-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时空分布特征及未来固碳趋势,利用固碳速率法对江苏省2005-2020年农田固碳进行估算,重点分析2005、2010、2015年和2020年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2021-2060年全省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江苏省近年农田生态系统固碳量整体呈现升高的趋势,2020年估算量为282。55万t·a-1(以C计,下同),在全省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总量中占比达20。17%;在空间分布上,固碳贡献最大的是苏北地区,无论是施用肥料还是秸秆还田贡献的固碳量,苏北地区均呈现高于苏中、苏南地区的态势;根据机器学习的重要性分析,秸秆还田量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两种模型中,BP神经网络相较于随机森林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该模型预测2021-2060年农田生态系统固碳量仍会在短期内持续升高,但随后将进入较稳定的平台期,其中2021-2026年间固碳量将持续升高并达峰值,为365。26万t·a-1,而到2060年固碳量则为348。12万t·a-1。研究表明,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固碳量已逐步提升,但未来增长速率将趋于减缓,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固碳措施,重点是提升秸秆还田率及其固碳效率,同时现有研究方法也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未来应将有机肥施用、绿肥还田、轮作等因素考虑在内,从而实现对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更为精准、全面的估算。

    江苏省农业碳中和土壤固碳农田生态碳汇机器学习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