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李文华

月刊

1672-2043

caep@vip.163.com

022-23674336

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31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是由农业部主管、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和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环境科学领域内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包括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报道领域包括农业污染控制与治理、生态农业、环境修复技术与原理、环境毒理与风险评价、环境监测与评价、废弃物综合利用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外源抗生素抗性基因在农田系统中的定殖机制综述

    张丹丹李若兰李厚禹王玉军...
    2191-2199,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源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对土壤生态健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但ARGs在土壤-农作物系统中定殖机理不清、跨界迁移机制不明,直接制约了农业系统中细菌耐药污染的有效防控.本文简要论述农田系统ARGs目前赋存现状,系统综述外源ARGs在农田土壤和农作物中的动态演变特征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联性,梳理了ARGs在土壤中侵入-持留-迁移的定殖分子机制以及揭示耐药菌与内生菌之间的交互过程及驱动因素,并提出关于未来农田ARGs环境行为和阻控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外源抗生素抗性基因土壤作物定殖迁移

    水环境中汞污染现状与形态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赵文玉甘润杰陈文文黄有仙...
    2200-2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汞是毒性最强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自然界中的汞主要以零价汞(Hg0)、无机二价汞(Hg2+及其络合物)和烷基汞(甲基汞、乙基汞及其络合物)三类形式存在,其中有机形态的汞对生物体的毒性更高且备受关注,因此对水环境中不同形态的汞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测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污水中的不同形态汞的污染现状和污染特征,总结了各种不同类型自然水体中各形态汞的浓度范围,归纳了各个化学形态汞的常用分析测试方法并讨论了各类方法的预处理步骤、检出限、线性范围,讨论了各类分析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最后对总汞、无机汞和烷基汞的分析测试难点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烷基汞分析方法污染现状

    改性纳米零价铁修复砷镉复合污染研究进展

    梅哈古丽·艾尼瓦尔杨再磊罗艳丽周建勤...
    2220-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砷、镉复合污染已成为主要环境问题而受到广泛关注.改性纳米零价铁(nZVI)在砷镉复合污染修复中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nZVI的主要改性方式,阐述了改性nZVI材料修复砷镉复合污染的研究进展及其相关吸附机制,并针对今后改性nZVI修复砷镉复合污染研究进行了展望.

    纳米零价铁改性方法复合污染固化机制

    东南景天内生菌对小麦锌吸收转运的影响

    李喆思廖佳源刘婵娟黄路宽...
    2229-2239,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超积累植物特异内生菌对非宿主作物锌(Zn)营养的调控作用,采用水稻土(Paddy soil,PS)和潮土(Fluvo-aquic soil,FAS)开展盆栽试验,设置10种不同内生细菌灌根处理,以探究内生菌对小麦幼苗Zn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n含量较为充足的PS中,接种SaPS1使地上部生物量增加了158.48%,接种SaPA1使地上部Zn含量提高了108.83%,而在Zn含量较为缺乏的FAS中,接种SaVA1使地上部生物量增加了60.16%,接种SaZR8和SaBR2使根部Zn含量提高了74.17%和73.02%.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PS中地上部TaZIP3、TaZIP6、TaZIP7和TaZIP10的表达水平在接种SaPA1和SaPS1后提高超过100%,而在FAS中,接种SaBR2后地上部和根部这4个基因的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加.根际微生物群落16S rDNA测序结果发现,虽然SaPA1和SaPS1灌根处理对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改变了部分功能微生物的丰度.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Zn含量不同的土壤中,东南景天特异内生菌可以调节小麦对Zn的吸收转运,可作为新型生物制剂用于小麦Zn营养生物强化.

    超积累植物共生微生物菌剂Zn生物强化

    纳米羟基磷灰石系列材料对水稻吸收镉的影响

    江海燕何平焦洪鹏冯先翠...
    2240-2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系列材料对水稻镉(Cd)吸收和转运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探讨施加nHAP、nHAP-Se和nHAP-Fe对水稻吸收、累积Cd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土施加nHAP系列材料与空白对照相比,水稻糙米、谷壳、秸秆中Cd的含量显著下降,其中nHAP-Se、nHAP-Fe作用下水稻糙米Cd的含量下降了68.12%、64.18%,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限定值0.2 mg·kg-1.本试验表明,nHAP系列材料通过降低土壤中Cd的水溶性和离子交换能力,实现了对土壤Cd良好的吸附和固持作用,从而降低土壤Cd在土壤-植物之间的迁移活性.

    水稻纳米羟基磷灰石形态分析生物活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麦籽粒锌含量预测及安全利用分区

    李清彩陈娟赵庆令蔡图...
    2248-2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对小麦籽粒Zn含量的精准预测及安全利用分区,以济宁南部小麦种植区为研究对象,采集并测定了小麦籽粒中Zn及根际土壤样品中SiO2、Fe2O3、MgO、CaO、Na2O、K2O、OrgC、P、N、S、Zn和pH等12种理化指标的含量,系统研究了小麦籽粒中Zn含量及其根际土壤理化指标含量特征,利用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模型对小麦籽粒Zn含量变化特征进行预测,选择最优模型预测出济宁南部区域小麦籽粒Zn含量,并结合GIS技术划分了贫锌、缺锌、足锌和富锌农田.结果表明:济宁南部区域小麦籽粒中Zn含量平均值(39.7 mg·kg-1)与富锌小麦籽粒推荐值基本持平,超出黄淮麦区小麦籽粒Zn平均含量1.32倍;经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小麦籽粒Zn与根际土壤理化指标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耦合,存在着较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R2(0.999)、RMSE(0.194)和MAE(0.146)等评价指标均优于随机森林模型;根际土壤中P、pH、OrgC和N指标是影响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预测相对重要的特征变量;研究区以足锌农田和缺锌农田为主,面积占比分别为57.47%和33.97%,谨慎利用贫锌区和安全利用富锌区农田面积占比分别为6.05%和2.51%.通过深度学习与农业地质相结合,利用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实现了通过简单土壤理化指标精准预测小麦籽粒锌含量.

    深度学习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小麦安全利用

    北京市地方标准《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范》正式实施

    刘晓霞
    2259页

    老化前后聚乙烯微塑料的变化和对四环素植物毒性的影响

    罗渊乔升赵英蓉孟祥茁...
    2260-2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通过观察和测定聚乙烯微塑料(PE-MPs)老化前后的形貌特征、比表面积、孔隙、粒径、接触角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其理化性质的变化,并以大白菜种子为受试生物,通过植物早期生长试验,探究了其对四环素植物毒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微塑料经老化后颗粒破碎变小,粒径(Dx50)由91.4 μm减小至77.3 μm;比表面积从4.150 8 m2·g-1增加至4.967 1 m2·g-1;接触角由103°减小至79°,表明其由疏水性变为亲水性;含氧官能团增多,并于1 650~1 800 cm-1处出现新增的羰基(C=O)特征吸收带.与单独四环素相比,老化前后聚乙烯微塑料存在下,0.5 mg·L-1和5 mg·L-1四环素对大白菜种子发芽也无显著影响;胚根伸长和子叶光合色素合成受到的抑制作用均随微塑料含量的升高而加剧,其中,相对根长的最大降低幅度为18.9个百分点,光合色素相对含量的最大降低幅度为51.1个百分点.相较于老化前,微塑料老化后对四环素植物毒性的加剧效应有所减弱.

    聚乙烯微塑料四环素老化亲疏水性植物毒性子叶光合色素

    外源硅对铅镉胁迫下烟草生长的缓解效应

    崔仕方刘娇罗廷丽黄晓霞...
    2269-2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添加外源硅肥对铅镉胁迫下烟草生长及铅镉在烟株各器官的富集转移特性的影响,同时为硅肥缓解烟草铅镉胁迫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烟草品种K326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2个不同铅镉处理组和4个不同的硅肥处理组,处理90d后对烟株的各生长指标,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及各器官铅镉富集转移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外施硅肥均能提高铅镉胁迫下烟株的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总叶面积和干物质累积,显著降低铅镉胁迫下烟叶中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增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其中施用外源有机硅肥2的效果最好,烟株的株高、总叶面积和总生物量分别增加了72.59%、59.36%和44.34%,SOD、POD、CAT和APX活性分别显著升高了20.3%、112.95%、149.81%和125.88%,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245.26%、112.51%、214.29%.铅镉胁迫下,铅主要富集在烟株的根部,镉主要富集在烟叶,施用外源硅肥可以降低烟株各部位铅镉含量和富集转移系数.其中添加外源有机硅肥2的烟株根部铅含量和铅富集系数分别降低了54.57%和54.62%,铅转移系数降低了7.78%;烟株叶片镉含量和镉富集系数分别降低了43.57%和13.58%,镉转移系数降低了19.77%.因此,外源硅肥能促进烟草的生长,减少烟株对铅和镉的吸收富集和转移,减轻铅镉胁迫对烟草的毒害,提高烟草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其中有机硅肥作用效果优于无机硅肥,且以有效硅含量更高的外源有机硅肥2效果最佳.

    烟草外源硅肥铅镉胁迫烟草生长铅富集转移镉富集转移

    大米和杂米中元素对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李国栋刘凤娇陈钰娴廖文...
    2279-2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科学评估大米和杂米中多种微量元素的摄入情况及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采用生理原理提取法(PBET)研究烹饪前后大米和杂米中多元素(汞、砷、镉、铅、镍、铜、锌和硒)生物可给性,计算日均暴露量、危险商和癌症风险.结果表明,所有市售大米和杂米中有毒元素含量均未超过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值;烹饪后大米和杂米中元素含量不同程度降低,平均降幅大小趋势为:汞(23%)>镍~硒(20%)>砷~铅(17%)>镉(11%)>铜(3%)>锌(2%),相对籼米和籼糯米,粳米影响更大;汞和铅生物可给性平均降幅最大(均下降23个百分点),锌最小(下降11个百分点).研究表明,人体通过大米和杂米摄入有益元素低于推荐摄入量;烹饪利于降低大米和杂米中有毒有害元素健康风险,但部分样品中砷和镉对人体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需进一步跟踪和关注.

    主食重金属(类金属)元素生理原理提取法(PBET)烹饪健康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