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李文华

月刊

1672-2043

caep@vip.163.com

022-23674336

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31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是由农业部主管、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和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环境科学领域内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包括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报道领域包括农业污染控制与治理、生态农业、环境修复技术与原理、环境毒理与风险评价、环境监测与评价、废弃物综合利用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奶牛场用水特征及节水措施

    张克强张嫚李梦婷杜连柱...
    473-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系统全面地掌握奶牛养殖场用水特征,提出科学合理的节水措施,采用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概述了国内外奶牛养殖现状,系统总结了奶牛养殖各环节用水特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饮用水、清洁水、降温水是国内外奶牛养殖主要用水构成,养殖规模、泌乳牛比例、挤奶厅类型、气候特点等是影响奶牛场用水特征的主要因素,构建涵盖多因素的用水量预测模型是研究热点.分析确定了饮用水、挤奶厅用水和喷淋用水是奶牛养殖重点节水环节,并对后续奶牛场养殖过程节水研究提出了具体建议.

    奶牛场用水特征节水挤奶厅喷淋

    土壤-水稻系统Cd-As同步钝化与吸收阻控研究进展

    黄蕊纪雄辉王欣陈豪宇...
    482-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稻田土壤镉-砷(Cd-As)复合污染形势严峻,是实现农田安全利用的难点.相较于其他粮食作物,水稻积累Cd/As的能力更强,对人类健康危害更大,因此,修复Cd-As复合污染稻田土壤,降低稻米Cd/As含量,对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意义重大.原位钝化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治理效率较高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本文重点阐述了针对稻田土壤Cd-As复合污染的典型钝化剂及其钝化机理,主要包括铁(Fe)+碱性无机材料复合钝化剂、Fe+有机材料复合钝化剂、Fe+有机+碱性无机材料复合钝化剂、有机+碱性无机材料复合钝化剂等;在此基础上,从根际稳定固持和体内运移阻控两方面,探讨原位钝化技术同步降低水稻Cd-As吸收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未来Cd-As复合钝化剂的研发方向,强调了土壤友好型Fe-Si复合钝化剂可有效从土壤钝化和生理阻隔两方面同步降低Cd/As生物毒害,应用前景广阔.

    稻田土壤水稻Cd-As复合污染复合钝化材料生理阻控

    基于文献计量的小麦玉米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治理技术及效果分析

    王娟苏德纯
    493-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英文数据库(WOS),通过对2000—2018年小麦、玉米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并统计归类,了解国内外有关小麦、玉米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治理领域的研究趋势及特点,深入分析田间试验条件下不同修复治理技术对小麦、玉米籽粒的降镉效果,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国内外该领域研究起步发展较缓,在2010年之后增速加大,但关注度明显低于稻田;从重金属种类来看,对重金属镉污染的研究热度居首位;在小麦、玉米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领域占据重要影响地位的主要发文期刊包括: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Chemosphere、《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以及《生态环境学报》;施用钝化剂/改良剂在该研究领域的受关注度最高;从田间条件下修复效果来看,低积累镉品种的应用籽粒降镉效果最佳,降镉率达57.73%,其次是无机+有机复合类钝化材料.无机+有机复合修复材料和低积累品种应用是小麦、玉米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利用的有效技术和研究发展方向.

    小麦玉米农田重金属文献计量修复技术改良剂钝化剂

    水稻上吡蚜酮残留的空间差异及对灰飞虱防治效果的影响

    沈燕卢飞余向阳梁颖...
    501-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吡蚜酮在水稻空间立体和不同种植区域间残留的差异以及对灰飞虱防治效果的影响,在全国不同农区布置试验点,采用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仪检测吡蚜酮的残留量,分析吡蚜酮的残留特性.结果显示,在药后2 h,江苏、湖南、广西和黑龙江4地水稻植株上部沉积量所占比例均为整个植株沉积量的66.7%以上.水稻植株上部吡蚜酮沉积量,黑龙江大于其余3地.吡蚜酮在江苏、湖南、广西和黑龙江4个试验点水稻植株上部的半衰期分别为2.1、1.0、2.1 d和2.4 d,但在植株下部的半衰期分别为2.8、1.7、3.2 d和3.6 d.吡蚜酮在水稻植株上部的降解要快于植株下部.吡蚜酮在水稻上的沉积量与防治效果的研究表明,江苏和湖南地区水稻飞虱防治用吡蚜酮药按标签推荐最大的75%用药即可满足防治需求(56 g·hm-2,以有效成分计).广西双季稻地区水稻飞虱防治用吡蚜酮药剂时,其用量应为标签推荐的1.5倍用量(112.5 g·hm-2,以有效成分计).黑龙江一季稻地区水稻飞虱防治用吡蚜酮药剂时,其用量应为标签推荐的1.0倍用量(75 g·hm-2,以有效成分计).试验表明,针对具体农药制剂,应根据实际水稻种植区域靶标有害生物防治效果,合理设置符合本区域的农药施用剂量,避免农药使用过量给环境造成压力,也避免农药使用不足而起不到应有的防治害虫的效果.

    水稻吡蚜酮残留防治效果空间差异灰飞虱

    微塑料对DBP胁迫下生菜光合作用及品质的影响

    王成伟刘禹宋正国高敏苓...
    508-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胁迫作用下微塑料施用量对生菜幼苗光合及品质的影响,以绿叶生菜(Lactuca sativa L.)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两种不同粒径的聚苯乙烯(PS,100~400 nm和10~15μm)和DBP复合污染对生菜幼苗的植物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与单一DBP处理相比,PS的存在降低了DBP处理中生菜的光合作用参数,如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而胞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表明光合作用的降低由非气孔因素导致.与对照和单一DBP污染相比,DBP和PS复合污染明显降低了生菜叶片中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电子传递效率和叶绿素含量,阻碍了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合成,而生菜根系和叶片中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含量显著增加.此外,两种粒径PS的存在均显著降低了DBP胁迫下生菜叶片中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了亚硝酸盐含量,表明PS的存在加剧了DBP对生菜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PS和DBP复合污染抑制了生菜的光合作用和糖代谢,从而降低了生菜的品质.

    微塑料复合污染抗氧化性光合作用生菜品质

    纳米硫对铅胁迫下油菜幼苗生长和铅积累的影响

    原海燕刘清泉张永侠符佳豪...
    517-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纳米硫(SNPs)对植物生长和重金属积累的影响,以油菜为研究材料,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SNPs和铅(Pb),研究了Pb胁迫下SNPs对油菜幼苗生长、生理以及Pb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2 mmol·L-1 Pb对油菜种子发芽率没有影响,但显著抑制了幼苗的生长,油菜鲜质量较对照(Pb0)下降了38.9%.同时,Pb胁迫导致膜脂过氧化严重,油菜地上部和根系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分别为对照的3.7倍和2.5倍,且地上部和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响应Pb逆境胁迫均有所上升.而Pb胁迫下添加300 mg·L-1 SNPs与单一Pb胁迫相比,油菜地上部和根系Pb含量仅为Pb单一处理的5.7%和29.5%,干质量分别较Pb单一处理增加70.7%和26.1%,同时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低于Pb单一胁迫下水平.另外,Pb胁迫下添加与SNPs同浓度大颗粒硫(SBPs)和硫酸盐的研究结果也显示,SNPs对油菜吸收Pb的抑制作用和毒害缓解作用显著优于SBPs和硫酸盐.研究表明,SNPs可极大地阻控油菜对Pb的吸收并显著缓解Pb对油菜的毒害.

    纳米硫油菜铅胁迫积累抗氧化酶

    土施纳米氧化锌对蚯蚓生理和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杨静雅符倩张皓月彭晴晴...
    525-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氧化锌(ZnO NPs)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风险,如细胞毒性、基因毒性等.在土壤环境中,ZnO NPs可能会对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评估了ZnO NPs对蚯蚓生理以及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ZnO NPs对蚯蚓的生长发育影响不显著,但随着浓度的增加,蚯蚓的抗氧化酶活性发生变化,SOD呈现出增加的趋势,CAT和POD先降低再上升,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当ZnO NPs处理为1000 mg·kg-1时,蚯蚓受到的氧化胁迫最大,MDA含量较对照增加了19.2%.对于黄瓜幼苗而言,ZnO NPs处理能够普遍增强植株氧化应激,除了SOD在1000 mg·kg-1时受到抑制外,SOD、CAT、POD及MDA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蚯蚓的加入能显著促进幼苗生长,增加生物量、提高根系活力,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或抑制ZnO NPs对植株造成的损伤.ZnO NPs处理为500 mg·kg-1和1000 mg·kg-1时,SOD分别较不加蚯蚓处理降低了76.7%、63.5%,MDA分别降低了28.6%、23.7%.在28 d培养周期中,蚯蚓对ZnO NPs响应较低,组织锌含量没有显著变化;黄瓜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锌含量均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添加蚯蚓的处理降低了植株的锌含量,也反映了蚯蚓在系统中对胁迫条件下的黄瓜幼苗生长的调控和缓解作用.

    纳米氧化锌蚯蚓黄瓜幼苗氧化胁迫锌含量

    决策单元-多点增量采样法在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作物协同监测中的应用

    毛娟黄永杰宋静赵晓峰...
    535-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用地土壤环境监测现行导则对于具体采样区混合样所需的分点数量仅做了原则性的规定,采样实践中通常按照最低要求执行,为探讨分点数量对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作物协同监测数据总体估计误差(The overall estimation error,OEE)的影响,选择安徽铜陵某重金属污染农田为研究对象,在8个小区中运用决策单元-多点增量采样法(Decision Unit-Multi Increment Sampling,DUMIS)分别采集5、50点和100点土壤混合样及对应的小麦籽粒样品,并分析了野外采样、室内制样和实验室分析各环节的误差.结果表明:土壤及小麦籽粒样品Cd、Pb含量室内制样与实验室分析准确度及精密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不同环节对土壤Cd、Pb含量OEE的贡献依次为实验室分析<室内制样<野外采样.小麦籽粒Cd含量监测数据的OEE主要来源于野外采样;由于籽粒Pb含量较低,OEE主要来源于实验室分析步骤.在本研究中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同分点数量没有影响土壤和小麦籽粒样品Cd、Pb污染的评价结果,但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农用地土壤-作物协同监测时,需要考虑混合样分点数量对样品代表性以及评价结果的可能影响.对于污染物组成和空间变异可能较大的农田进行采样时,在给定的采样区内,适合采用DUMIS方法,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数据的重现性和结论的可靠性.

    农用地重金属污染空间变异性决策单元-多点增量采样法总体估计误差

    物种敏感性分布法拟合函数的拟合优度评价

    董明明牟力言秦莉安毅...
    54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法适用于酸性土壤条件下的最优拟合函数,以均方根(RMSE)和残差平方和(SSE)为评价指标,系统分析了不同pH和累积概率条件下5种常见拟合函数(Log-logistic、Gamma、Log-normal、Weibull和BurrⅢ)的拟合优度.研究表明:两种pH条件(pH 5.5和pH 6.5)下5种拟合函数的拟合优度无明显差异,其中Log-logistic、BurrⅢ函数的SSE值分别为0.021、0.024和0.169、0.191,RMSE值分别为0.038、0.040和0.106、0.113,两者拟合效果较好;但不同累积概率条件下拟合函数的拟合优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低累积概率(p≤20%)条件下Log-logistic与Gamma的SSE值分别为2.45×10-4和2.46×10-4,RMSE值分别为4.04×10-3和4.05×10-3,两者拟合效果较好;中累积概率(20%<p≤80%)条件下Log-logistic与Log-normal的SSE值分别为0.018和0.021,RMSE值分别为0.034和0.037,两者拟合效果较好;而高累积概率(p>80%)条件下BurrⅢ与Log-logistic的SSE值分别为0.151和0.203,RMSE值分别为0.100和0.116,两者拟合效果较好.研究表明,酸性土壤(pH≤6.5)中低、中累积概率(0≤p≤80%)条件下优先推荐使用Log-logistic拟合函数,而高累积概率(p>80%)条件下优先推荐使用BurrⅢ拟合函数.

    酸性土壤物种敏感性分布拟合函数拟合优度

    巨大芽孢杆菌与柠檬酸联合强化青葙修复镉污染土壤研究

    张冰刘杰蒋萍萍蒋旭升...
    552-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柠檬酸和巨大芽孢杆菌对青葙修复Cd污染土壤的影响,筛选最佳添加量以提高修复效率,采用盆栽试验,以正交方式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的柠檬酸(Citric acid)(0、2.5、5、7.5 mmol·kg-1和10 mmol·kg-1)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0、108、109 cfu·kg-1和1010 cfu·kg-1)对青葙(Celosia argentea Linn)修复Cd污染土壤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无柠檬酸和巨大芽孢杆菌添加)相比,柠檬酸和巨大芽孢处理使青葙各部分生物量、Cd含量及Cd积累量均增加.其中,109 cfu·kg-1的巨大芽孢杆菌+5 mmol·kg-1柠檬酸处理增加效果最显著,使青葙叶、茎、根及地上部的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48.7%、43.3%、78.8%和45.6%;叶、茎及根中的Cd含量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75.8%、76.3%和74.6%;地上部Cd积累量增加159%.该处理的青葙地上部Cd积累量为1.03 mg·pot-1,Cd去除率高达21.0%.因此,添加柠檬酸和巨大芽孢杆菌浓度为5 mmol·kg-1和109 cfu·kg-1的处理最有利于提高青葙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柠檬酸巨大芽孢杆菌青葙植物修复Cd污染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