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李文华

月刊

1672-2043

caep@vip.163.com

022-23674336

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31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是由农业部主管、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和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环境科学领域内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包括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报道领域包括农业污染控制与治理、生态农业、环境修复技术与原理、环境毒理与风险评价、环境监测与评价、废弃物综合利用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孢菇菌糠生物炭吸附Pb2+机制及其环境应用潜力

    张国胜程红艳张海波苏龙...
    659-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有效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Pb2+,开发利用菌糠生物炭吸附剂,以双孢菇菌糠(MS)为原料,在350、550、750℃下限氧热解制备生物炭(MS350、MS550、MS750),并利用FTIR、XRD等技术对吸附前后的生物炭样品进行表征;通过批量吸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萃取实验,研究菌糠生物炭对Pb2+的吸附特性、机理及吸附后样品的稳定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样品的产率降低,pH值升高,芳香性增强.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模型能够较好地符合MS350、MS550的吸附过程,而MS750以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较好符合.相较于MS350和MS550,MS750吸附性能最好,经Langmuir模型拟合,MS750的最大吸附量为266.23 mg·g-1.溶液pH值影响生物炭的吸附性能,在pH值2.0~7.0的范围内,吸附量随溶液pH值升高而增加.机理分析表明:吸附机理包括矿物沉淀、阳离子交换、含氧官能团络合以及π电子配位;其中,矿物沉淀(CO 2-3、SO 2-4)是主要的吸附机制,其贡献率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增加.萃取实验表明:经吸附后,3种生物炭上的Pb2+均以酸溶态铅和非生物利用态铅为主,说明吸附后的铅具有较好稳定性能,两种形态的铅占总吸附量的大小顺序为:MS750(98.65%)>MS550(95.91%)>MS350(86.51%).综合分析表明,MS750较其他温度生物炭不仅吸附性能更好,而且吸附后稳定性更强,故在环境应用上具有更大的潜力.

    双孢菇菌糠生物炭铅污染热解温度吸附机理应用潜力

    定量分析秸秆和猪粪生物炭对镉的吸附作用

    陈乔任心豪贺飞杨淑媛...
    668-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定量研究生物炭对镉(Cd)的吸附作用,以灰分含量不同的小麦秸秆(W)和猪粪(P)为原材料,分别在300℃和700℃下热解制备4种生物炭(WBC300、WBC700、PBC300和PBC700),定量分析了生物炭对Cd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除灰后生物炭对Cd的吸附能力显著下降38.5%~83.0%,且除灰处理对BC700影响较BC300大.生物炭无机组分主要通过沉淀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溶液中的Cd,有机组分主要通过含氧官能团的络合作用吸附Cd.在pH 5.0、Cd初始浓度为200 mg·L-1条件下,沉淀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和络合作用在PBC300吸附Cd的过程中贡献率分别为52.1%、32.2%和15.5%,PBC700分别为91.9%、5.10%和2.96%,WBC300分别为23.9%、36.2%和39.9%,WBC700分别为63.5%、21.8%和14.7%.研究表明,随着生物炭热解温度的升高,沉淀作用在生物炭吸附Cd的过程中贡献率升高,而离子交换作用和络合作用贡献率下降;无机沉淀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为灰分含量较高的生物炭吸附Cd的主要机理.

    秸秆猪粪生物炭吸附机理定量分析

    生物基包膜抑制型尿素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小青菜产量的影响

    刘楚桐陈松岭邹洪涛叶旭红...
    67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生物基包膜氮肥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小青菜(Brassica chinensis)产量的影响,采用密闭式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盆栽试验条件下施用不同类型包膜尿素对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探究不同类型包膜尿素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综合增温潜势(GWP)、排放强度(GHGI)及小青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抑制型尿素(I)、生物基包膜尿素(CRU)、生物基包膜抑制型尿素(CIRU)能够显著降低N2O、CO2、CH43种温室气体的累积排放量.与普通尿素(U)相比,处理I、CRU和CIRU的N2O累积排放量显著降低了20.79%~79.52%,CO2的累积排放量显著降低了46.53%~62.24%,CH4的累积排放量显著降低了25.38%~30.11%.与处理U相比,处理I、CRU和CIRU的GWP分别显著降低了40.44%、60.66%和65.02%;温室气体GHGI与GWP呈现出同样的趋势,处理I、CRU和CIRU分别显著降低了26.32%、70.53%和78.95%.与其他处理相比,处理CIRU具有最优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处理CIRU的小青菜产量最高,为1960.00 kg·hm-2,较处理U显著增产68.00%.研究表明,生物基包膜抑制型尿素在提高小青菜产量的同时还可以减少菜地温室气体排放及氮素气态损失.

    生物基包膜抑制型尿素生化抑制剂温室气体减排综合增温潜势小青菜产量

    稻麦轮作下秸秆不同利用方式还田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张熙栋严玲周伟吴秋玲...
    685-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秸秆还田能够促进土壤固碳,但秸秆不同利用方式还田对稻麦轮作系统中甲烷(CH4)排放影响的研究结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本研究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太湖地区秸秆不同利用方式一年还田下稻麦轮作系统中CH4排放规律进行田间原位观测.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是:常规处理(NPK,施用氮肥、磷肥、钾肥)、秸秆还田处理(NPK+S,氮肥、磷肥、钾肥与秸秆均匀混施)、秸秆生物炭处理(NPK+B,氮肥、磷肥、钾肥与黑炭均匀混施)和秸秆与腐熟剂配施处理(NPK+SDI,氮肥、磷肥、钾肥、秸秆与腐熟剂均匀混施).不同处理下CH4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生长季.与NPK处理相比,NPK+S和NPK+SDI处理均增加CH4排放,增幅分别为12.7%和20.9%,NPK+B处理减少了7.5%的CH4排放.与NPK+S处理相比,NPK+SDI处理CH4排放显著增加7.3%,而NPK+B处理CH4排放显著降低17.9%.除NPK+B处理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其他处理对产量并无显著影响.与NPK处理相比,NPK+S和NPK+SDI处理显著增加了单位产量甲烷排放,增幅分别为23.7%和18.4%,NPK+B处理降低了单位产量甲烷排放,幅度为19.9%.与NPK+S处理比较,NPK+SDI与NPK+B处理单位产量CH4排放分别降低了4.3%和35.3%.结果说明秸秆配合腐熟剂还田或秸秆炭化还田可减轻由秸秆直接还田所带来的环境损害,且炭化还田的减排效果更佳.

    生物炭秸秆腐熟剂甲烷单位产量甲烷排放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