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李文华

月刊

1672-2043

caep@vip.163.com

022-23674336

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31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是由农业部主管、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和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环境科学领域内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包括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报道领域包括农业污染控制与治理、生态农业、环境修复技术与原理、环境毒理与风险评价、环境监测与评价、废弃物综合利用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湿地各组分氮素削减定量及功能基因分析

    高静湉汤世科刘哲铭张鹏...
    654-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人工湿地各组分氮素削减贡献度及微生物脱氮机理,本研究构建6组(3组无植物对照)不同类型人工湿地系统,3组有植物人工湿地基质分别为陶粒+煤渣、陶粒+沸石、沸石+煤渣,探究其对包头南海湖水中氮素的去除效果;采用氮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量化植物、基质和微生物在人工湿地氮去除中的贡献度;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氮代谢功能基因。结果表明:陶粒+煤渣有植物组人工湿地氮去除效果最佳,对TN、NH4+-N、NO3--N、NO2--N的去除率分别为(41。18±2。61)%、(50。44±2。63)%、(40。93±2。32)%、(74。34±1。97)%。15N示踪发现,植物、基质和微生物对人工湿地系统NO-3-N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27。74%、48。43%和23。83%。高通量测序和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对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代谢途径有显著影响。在植物根部样本中,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其大部分菌属均参与了氮代谢,在生物脱氮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有植物人工湿地系统基质中微生物的nirS基因、植物根系的nirK基因丰度明显增加,植物有效促进了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

    人工湿地氮同位素微生物群落氮代谢功能基因

    Fe/Co双金属材料活化过一硫酸盐氧化降解水中2,4-D

    张荣罗新宇杨琦
    665-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处理有机氯除草剂2,4-二氯苯氧乙酸(2,4-D)造成的环境污染,本研究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铁钴双金属纳米颗粒(n-Fe/Co),并通过Fe、Co的合成比例优化了活化过一硫酸盐(PMS)体系对2,4-D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在pH为4。5的条件下,使用0。03 g·L-1的n-Fe/Co和0。5 mmol·L-1的PMS,2,4-D(10 mg·L-1)在30 min内完全去除,与单纯的纳米零价铁(nZVI)相比,2,4-D的去除率提升了60。9个百分点。n-Fe/Co可以在很宽的pH范围(2~9)和复杂的阴离子条件下有效去除2,4-D。自由基抑制实验表明羟基自由基是参与反应的主要活性物种(贡献率达到62。2%)。在中间产物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2,4-D在n-Fe/Co-PMS体系中的降解机理和降解途径。研究表明,n-Fe/Co复合材料活化PMS系统在处理水中的2,4-D除草剂污染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2,4-二氯苯氧乙酸(2,4-D)纳米零价铁双金属过一硫酸盐自由基

    江苏省4类主要秸秆和畜禽粪便空间分布及综合利用潜力研究

    姜小三卢梦凡刘岩李晗泚...
    675-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晰江苏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分布格局并进行利用潜力评估,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助力农业全面绿色转型,本研究借助GIS构建数据批处理模型,测算各区县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菜4种作物的秸秆和猪、牛、羊、家禽4种畜禽的粪便产生量,及其在肥料化、能源化方面的利用潜力理论值,并结合热点分析结果为江苏省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提供政策建议。结果表明:2020年江苏省4种主要作物秸秆可收集总量高达3 972。00万t,以水稻和小麦秸秆为主,集中分布在江苏北部和中部。分析其肥料化利用潜力,理论上相当于1 511。89万t有机碳、12。04万t N、1。59万t P、24。49万tK,能源化理论上相当于1 617。52万t标准煤或6。5×109 m3沼气;江苏省4种主要畜禽粪便产生总量为4 560。77万t,家禽粪便与猪粪最多,主要分布在东部边界和西北部地区。分析其肥料化利用潜力,理论计算相当于737。00万t有机碳、31。15万t N、29。86万tP和26。89万tK,能源化利用可折算成1 036。95万t标准煤或4。9×109 m3沼气;99%置信度下,江苏省有10个秸秆产生热点县、7个畜禽粪便产生热点县和5个秸秆-畜禽粪便双热点县。秸秆产生热点县应根据主要秸秆种类选择直接还田、制作饲料、生产农副产品和食用菌等合适的利用方向。畜禽粪便产生热点县适于开展以粪污处理为核心的循环利用模式。秸秆-畜禽粪便双热点县则具有利用种养结合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综合化利用格局的重要优势。此外,江苏省应根据资源聚集情况,分层、分类布设资源收集处理中心,并同步优化全省的收储运网络。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秸秆畜禽粪便空间热点

    猪场污水高氨氮负荷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

    杨一铭王恩全隋倩雯陈梅雪...
    688-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畜禽养殖污水高氨氮负荷处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本试验对缺氧/好氧(A/O)中试工程处理猪场沼液过程进行采样,对温室气体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A/O工艺CH4平均排放通量为1 454。76 mg·m-2·h-1,平均排放因子为0。85%,缺氧池排放占比最高,占总排放量的56。0%;N2O平均排放通量为101。25 mg·m-2·h-1,平均排放因子为0。64%,好氧池排放占比最高,占总排放量的87。1%。NO-2-N的积累会促使N2O排放,但对CH4排放有抑制作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反应可能是猪场污水处理过程中N2O的主要排放途径。

    温室气体排放畜禽养殖污水污水处理甲烷氧化亚氮高氨氮负荷

    不同热解温度稻壳生物炭对羊粪堆肥腐熟度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海候吕志伟金梅娟沈园...
    696-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羊粪堆肥腐熟度与温室气体减排协同的技术工艺参数,以2种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稻壳生物炭为堆肥辅料,与羊粪、食用菌渣混合,进行了43d的堆肥试验。设置了3个处理,羊粪与食用菌渣质量比9:1混合体作为预备物料,在预备物料上分别添加450、650℃热解的稻壳生物炭(占预备物料质量百分比15%)为BC450、BC650处理,在预备物料上添加未热解炭化的稻壳(与稻壳生物炭同等体积)为CK处理。监测了堆肥温度、腐熟度指标(NH4+-N/NO3--N、EC值、种子发芽指数)、温室气体(CH4、CO2、N2O)排放的变化动态,分析了不同热解温度稻壳生物炭对堆肥腐熟度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果。结果表明:添加450、650℃热解的稻壳生物炭,缩短了堆肥体NH4+-N/NO3--N、T值、EC值及种子发芽指数达到腐熟度推荐值的所需时间,与CK处理相比,BC450、BC650处理的腐熟周期分别缩短了15。0%、32。5%;羊粪堆置43d后,BC450、BC650处理的综合温室效应较CK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6。56%、24。36%,且BC650处理综合温室效应比BC450处理显著降低了19。05%(P<0。05);添加稻壳生物炭对羊粪堆肥腐熟度及温室气体减排具有协同促进作用,建议优选650℃制备的稻壳生物炭。

    生物炭热解温度羊粪堆肥腐熟度温室气体

    荔枝剪枝堆肥和蚯蚓粪作为巨大普里斯特氏菌载体的研究

    余小兰李勤奋李光义张俏燕...
    704-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荔枝茎秆堆肥与蚯蚓粪替代草炭作为巨大普里斯特氏菌载体的可行性,以荔枝剪枝堆肥、蚯蚓粪和草炭为原料构建6种微生物载体(ST1、ST2、ST3、ST4、ST5、ST6,三者质量比分别为6∶2∶2、4∶2∶4、2∶2∶6、6∶3∶1、4∶3∶3、2∶3∶5),以草炭为对照,巨大普里斯特氏菌为目标微生物,动态监测载体中有效活菌数,获得适宜巨大普里斯特氏菌存活的载体;在此基础上,分别设置含水量20%、30%、40%,温度20、30、40、50℃和接种浓度106、107、108 cfu·mL-1,动态监测载体中有效活菌数,优化载体含水量、温度和接种浓度。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载体中活菌数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ST2、ST5载体长期培养后活菌数高,且草炭添加量低,是适宜的巨大普里斯特氏菌载体。随着载体含水量、温度的升高,培养的60d过程中ST2和ST5载体活菌数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0%含水量(ST2 2。46×108 cfu·g-1、ST5 1。81×108 cfu·g-1)以及30℃(ST2 3。44×108 cfu·g-1、ST5 1。87×108 cfu·g-1)、40℃(ST2 8。50×107 cfu·g-1、ST5 7。13×107 cfu·g-1)温度下的活菌数最高。此外,各培养时期的载体活菌数均随着接种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培养60d后,ST2、ST5载体活菌数分别达3。63×108、3。33×108 cfu·g-1。研究表明,载体ST2和ST5适宜代替草炭作为巨大普里斯特氏菌的载体,且在30%载体含水量、30~40℃温度和108 cfu·mL-1接种浓度下效果最佳。

    荔枝剪枝堆肥蚯蚓粪载体巨大普里斯特氏菌有效活菌数

    2023年审稿专家名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编辑部
    711-7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