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李文华

月刊

1672-2043

caep@vip.163.com

022-23674336

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31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是由农业部主管、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和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农业生态环境科学领域内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包括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报道领域包括农业污染控制与治理、生态农业、环境修复技术与原理、环境毒理与风险评价、环境监测与评价、废弃物综合利用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粤北大宝山矿区污染成因与源头控制技术应用进展

    党志姚谦陈锴郑雄开...
    1377-1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韶关大宝山矿区周边兴起的无序民采和商业矿采活动对山体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为应对矿山生态退化、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环境等问题,矿区有效实施了水体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等多项工程.本文在全面调研和搜集大宝山矿区污染现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清污分流、尾矿清淤、污水处理、植被恢复、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实施内容及相关政策为依据,对大宝山矿区部分污染修复工程案例进行总结.并在全面分析矿山污染来源、横石河及其周边农田土壤、地下水的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简要归纳矿区目前所施行的治理工程及其成效,主要包括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铁龙新山片区清污分流工程、李屋拦泥库清淤工程以及尾矿库外排水处理厂工程.大宝山矿区采取的相关治理方法和理念可以为其他矿区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矿山修复资源再利用尾矿处理酸性废水治理

    不同形态硫叶面喷施对水稻镉积累影响

    赵娜娜彭鸥刘玉玲董思俊...
    1387-14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叶面喷施不同形态硫对水稻镉的阻控效果,以"湘早籼45号"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及田间试验的方法,设计两种不同喷施次数(分蘖盛期喷施一次,分蘖盛期与孕穗期共喷施两次),3种不同形态硫元素(—SH形态的半胱氨酸、SO 2-4形态的硫酸钾及S2-形态的硫化钾)的叶面喷施试验.盆栽试验以叶面硅肥、硝酸钾(KNO3)及自来水为对照,田间试验以自来水为对照.结果表明:3种形态的硫及硅较自来水对照对糙米降镉效果显著,降镉能力为半胱氨酸(Cys)>硫化钾(K2S)>硅(Si)>硫酸钾(K2SO4),其盆栽试验喷施两次叶面肥的糙米镉含量分别降低53.57%、46.43%、39.29%和28.57%,KNO3对水稻无降镉效果.田间试验喷施两次叶面肥Cys、K2S、K2SO4的糙米镉含量依次降低47.18%、39.49%和27.69%.喷施不同形态叶面硫肥及硅肥是通过降低茎部向叶部镉转运系数,进而降低糙米镉含量.研究表明,3种不同形态的硫对水稻糙米的降镉效果为Cys>K2S>K2SO4,喷施Cys和K2S能使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糙米的镉含量在0.2 mg·kg-1以下,且喷施两次效果更好.

    水稻叶面喷施

    粒肥施用时间对双季稻乳熟期亚细胞镉分布的影响

    张玉盛张小毅肖欢敖和军...
    1402-1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水稻生育后期施氮对双季稻乳熟期植株亚细胞镉分布及成熟期糙米镉积累的影响,开展大田试验,选取早稻株两优819(低镉积累品种)、陆两优996(高镉积累品种)和晚稻湘晚籼12号(低镉积累品种)、玉针香(高镉积累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后期施氮时期处理,分别为始穗期施氮、齐穗期施氮、灌浆期施氮,并以后期不施氮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后期不施氮情况下,水稻根、叶细胞镉分布表现为细胞壁>细胞液>细胞器,后期施氮处理下不同稻季根、叶亚细胞各组分镉分配比例存在较大差异,早稻品种根、叶乳熟期细胞壁和细胞液镉分配比例降低,细胞器分配比例提高,低镉积累品种株两优819根细胞壁和细胞液镉含量显著高于高镉积累品种陆两优996;晚稻品种乳熟期根、叶细胞壁和细胞液镉分配比例提高,细胞器镉分配比例降低.根细胞壁中镉分配比例与细胞器和细胞液中镉分配比例极显著负相关(P<0.01),根细胞壁镉分配比例与镉的转运系数极显著负相关(P<0.01),根细胞器中镉分配比例与镉的转运系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始穗期施氮,株两优819糙米镉含量显著降低28.57%;齐穗期施氮,陆两优996、玉针香糙米镉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8.46%、48.15%,湘晚籼12号糙米镉含量降低10.00%;灌浆期施氮会提高糙米镉含量.水稻生育后期是籽粒镉积累的关键时期,水稻齐穗期施氮可显著降低高镉积累品种糙米镉含量.

    双季稻氮肥生育后期亚细胞

    钙多肽对水稻吸收重金属铅的影响

    杨升毛文凌吴红红刘紫薇...
    1411-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钙多肽对水稻吸收重金属铅的影响,以总铅含量分别为100、200、500 mg·kg-1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钙多肽为水稻种植肥料,常规复混肥为对照,研究钙多肽对土壤中有效态铅含量、pH以及水稻生长的影响效应,同时研究钙多肽对水稻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铅含量和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多肽可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铅含量,提高土壤pH.水稻种植实验中,钙多肽促进水稻生长,使株高提高6.8%~28.9%,千粒重提高6.5%~16.9%;钙多肽提高水稻根部的铅含量,降低水稻茎、叶和糙米中的铅含量,根部铅含量提高10.8%~120.6%,茎部铅含量降低2.2%~28.4%,叶部铅含量降低0.5%~28.6%,糙米铅含量降低13.3%~25.5%;同时钙多肽提高了水稻不同部位的钙含量,使根部钙含量提高1.7%~32.6%,茎部钙含量提高1.6%~17.5%,叶部钙含量提高1.1%~13.4%,糙米钙含量提高12.4%~21.5%.水稻茎、叶和糙米钙含量的增加与其铅含量的减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钙含量的增加抑制了其对铅的富集.研究还表明钙多肽的作用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

    钙多肽铅污染水稻原位钝化修复

    根际促生菌Enterobacter sp.EG16对小白菜生长及硒吸收的影响

    刘东昀袁永强仇荣亮王诗忠...
    1420-1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prompting rhizobacteria,PGPR)与硒共同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做进一步研究,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硒条件下,接种根际促生菌Enterobacter sp.EG16对小白菜生长、生理代谢以及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接种EG16与否,硒对小白菜的生长均产生低促高抑的影响,开始产生生理毒害的阈值范围为5~10 mg·L-1.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随硒浓度上升而增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随硒浓度上升先增加后减少.单独接种EG16使小白菜的鲜质量和根分支数显著增加,并促使小白菜根系体积增大,还使得小白菜体内MDA含量显著降低.低浓度硒(≤5 mg·L-1)条件下,EG16的接种促使小白菜叶片数增加,并使根系伸长、根分支变多、根系体积增大.EG16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硒从小白菜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转运.高浓度硒(≥10 mg·L-1)条件下,虽然小白菜地上部与地下部硒含量显著上升,但其受到较为严重的生长胁迫,小白菜部分死亡.而接种EG16的小白菜体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上升,植物抗逆性有所增强,在高硒环境下存活率更高.研究表明,EG16能促进小白菜的生长,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白菜的硒积累,在高硒胁迫环境中还能提高小白菜的抗逆性.

    根际促生菌小白菜生物强化生物富集

    山西省番茄中农药与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马新耀王静朱九生李伟...
    1432-1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番茄中农药与重金属(铅和镉)污染物残留特征及由此产生的居民膳食摄入风险,在山西省番茄主产区随机抽取番茄样品60份,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70种农药残留,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铅、镉含量,根据检测结果对2种污染物的残留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英国食品标准局(FSA)风险排序体系和食品安全指数(IFS)法对番茄中检出的农药和重金属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番茄样品的农药检出率为73.3%,检出农药19种,其中杀菌剂占63.2%,杀虫剂占31.6%,杀菌剂以腐霉利为主,检出率达40.0%,杀虫剂以啶虫脒为主,检出率为8.3%;检出的农药中包括1种禁限用农药、2种未在番茄生产中登记的农药和3种未制定限量标准的农药;检出3种及以上农药残留样品9个,占检出样品的20.5%;番茄中农药残留种类和数量存在地区差异.农药风险排序得出,19种农药在高、中、低风险水平的比例分别为5.3%、15.8%和78.9%,其中氧乐果是风险较高的农药品种.从农药残留安全指数评价结果来看,19种农药的IFS均<1,摄入风险在可接受范围.番茄样品中重金属铅和镉的检出率分别为53.3%和100.0%,其平均值均低于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安全指数评价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番茄中铅和镉残留量的总体水平处于安全状态.总之,山西省番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番茄质量安全情况良好.

    番茄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特征风险评估

    长三角农业活动区农田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

    崔云霞曹炜琦李伟迪马涛...
    1441-1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了解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典型农业活动区——太滆运河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和风险状况,采集115个农田表层土壤样点,测定Cd、Cu、Zn、Ni、Pb、Cr、Hg和As的含量,并综合利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太滆运河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值满足食用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但Cd、Cu、Zn、Ni和Pb的含量均值超过了江苏省土壤背景值;农田土壤受到Cd和Pb的轻微污染,整体潜在生态风险较低;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风险(THI)均值分别为1.37和0.26,致癌风险(TCR)均值分别为1.42E-05和1.65E-05,整体致癌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但儿童面临着明显的非致癌风险;Cr和As是农田土壤中最主要的健康风险因子.受人为活动的影响,成人和儿童的THI和TCR热点主要分布在太滆运河中游南部地区和下游地区.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健康风险评价空间分布

    典型区域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与多变量均质性分区研究

    杨楠连雅夏新张明顺...
    1451-1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合理优化筛选土壤长期监测点位,对土壤监测区域开展均质性分区研究,以某山区金属矿下游耕地土壤中As、Cr、Pb、Zn、Cd、Cu、Ni、Hg 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作为研究变量,采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对其开展空间结构特征分析,采用主成分-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土壤空间进行均质性分区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8种重金属元素均具有空间自相关性,Hg、Cu、Ni、Cr为中度变异,As、Pb、Zn、Cd为高度变异;通过主成分-模糊聚类分析将8个重金属指标转化为3个综合指标,最终将研究区域合理划分为3个近似均质性的分区,As、Pb、Zn、Cd、Cu、Ni、Hg平均含量为分区1>分区2>分区3,Cr平均含量为分区3>分区2>分区1.通过主成分-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得到的分区与实际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情况相吻合,该方法可用于空间变异特征较复杂的土壤重金属多变量均质性分区.

    土壤重金属均质性分区空间自相关空间异质性主成分-模糊聚类分析

    外源硫化钠对土壤-水稻体系中镉迁移积累的影响

    官迪吴家梅刘昭兵陈山...
    1460-1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外源硫化钠对土壤-水稻系统中镉(Cd)形态变化及迁移积累影响,为硫素固定土壤活性Cd、降低稻米Cd积累的应用提供依据.本实验采用室内土壤培养和盆栽种植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硫化钠用量对水稻-土壤系统中Cd的迁移积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0.1 g·kg-1硫化钠,水稻根系及稻谷生物量相比空白对照组增加59%,同时有效降低水稻器官组织中Cd的积累;0.5 g·kg-1硫化钠处理下水稻根系、茎叶中Cd的积累分别下降76%、70%;稻谷中Cd的含量随着硫化钠施用量的增加呈现显著降低趋势,当施用量为0.3 g·kg-1时,稻米Cd降幅最大(降低68%),继续增加硫化钠用量,稻米Cd降幅无显著差异;适量施用硫化钠能有效降低土壤中离子态Cd含量,最高降幅为55%;DTPA提取态Cd降幅约为17%.同时S2-在土壤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的硫酸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壤pH的增加.研究表明增施硫化钠0.3 g·kg-1能提高作物产量和降低Cd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效率,有效降低籽粒中Cd的积累.

    硫离子水稻土壤积累迁移

    不同钝化机制矿物对土壤重金属的钝化效果及微生物响应

    任露陆蔡宗平王固宁叶志钧...
    1470-1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石灰石、蒙脱石两种不同钝化机制矿物施加对土壤重金属的钝化效果和土壤环境健康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通过常规测定方法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并结合土壤重金属有效性、水稻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等指标,研究两种矿物施加后土壤的环境功能响应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施加石灰石显著降低了土壤Cd、Cu、Pb、Zn的有效性,降低幅度依次为Zn(99.1%)>Cd(91.4%)>Cu(85.6%)>Pb(46.1%),并显著降低了Cd、Zn的富集系数(43.4%~85.5%)和转运系数(Cd 62.5%、Zn 30.0%),而施加蒙脱石使土壤Pb的有效性降低幅度达19.5%,但其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施加石灰石显著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均为对照(不施加钝化剂)的1.6倍,施加蒙脱石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为对照的1.4倍),但脲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施加蒙脱石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小,但施加石灰石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增加,且f_Gemmatimonadaceae、f_BIrii41和c_KD4-96等有益微生物属的丰度明显提高.研究表明,与通过吸附对重金属钝化的蒙脱石相比,石灰石通过提升土壤pH,不但能更有效地降低土壤中Cd、Cu、Pb、Zn等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还能提升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改善土壤健康状况,其中土壤pH、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素.

    重金属石灰石蒙脱石生物有效性微生物群落钝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