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任天志

双月刊

2095-6819

caed@vip.163.com

022-23611149,23674336

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31号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STPCD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农业环境与发展》创刊于1984年,农业部主管、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与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为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传播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思想、新观点、新方略,倡导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协调发展理念,多视角、多层次、多学科地反映食品安全与健康、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与防治、农业清洁生产与农村循环经济等热点问题,直接面向农业、环保、食品、能源、卫生等领域的科研、教学、生产、管理、技术推广人员与大众读者。同时,《农业环境与发展》将在重要版面上宣传各地农业环境保护成就。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黑土地保护视角下黑龙江省畜禽养殖环境效应分析

    姜冰康祎梅李全峰王晨...
    592-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合理利用畜禽粪污资源,保护黑龙江省黑土地资源,优化农畜业生产布局,实现农牧业绿色发展,本研究基于2011-2020年统计数据及文献资料,测算了黑龙江省畜禽粪污排放情况,并据此分析黑龙江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潜力及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从时间动态来看,2011-2020年,黑龙江省畜禽粪尿、粪尿养分、COD排放量均有小幅下降,降幅分别为3。68%、3。24%和5。82%;畜禽粪污的化肥替代潜力虽整体略有下降,但10年来均保持在35%以上,2020年化肥替代潜力已达到41。89%,具有较高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黑龙江省畜禽粪污的能源潜力略有增长,但对煤炭的替代潜力呈下降趋势且替代作用并不显著,2020年畜禽粪污的沼气潜力为46。74 亿m3,折合为标准煤仅占标准煤消费量的2。90%,能源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黑龙江省畜禽粪尿、粪尿氮、粪尿磷的耕地负荷均未超载,无养殖环境风险,畜禽养殖环境容量的空间剩余呈上升趋势,剩余约2/3,以氮为基准计算,余量为13 006。13 万头猪当量,以磷为基准计算,余量为8 463。19 万头猪当量,具有较大养殖潜力。从空间分布来看,黑龙江省各地区畜禽粪污排放及资源化利用潜力存在明显差异,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大庆市以及佳木斯市等畜禽养殖集聚区的畜禽粪尿资源丰富,畜禽粪污的替代化肥潜力、能源潜力及畜禽养殖发展潜力较大。

    畜禽粪尿资源化利用替代化肥潜力能源潜力环境承载力黑土地保护

    有机肥与石灰配施对华南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

    黄建凤吴腾飞叶芳张木...
    606-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有机肥与石灰对华南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肥、石灰分别单施与配施对双季稻区酸性土壤的酸化性质、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包括5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控释肥(CF)、控释肥+石灰(LM)、控释肥+有机肥(OF)、控释肥+石灰与有机肥配施(CLO),除CK外,各处理养分保持一致,物料均在水稻移栽前一次性施入土壤。结果表明,CLO处理对土壤pH的改良效果最优,其pH提高了0。42个单位,而OF和LM处理的pH分别提升0。27、0。37个单位;OF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达44。46 g·kg-1,其次为CLO处理,达37。76 g·kg-1;LM、OF及CLO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含量,降幅最高的处理为CLO,达71。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与pH的回归方程斜率绝对值分别为1。3568和0。1560,均呈显著负相关;LM处理的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达7。52 cmol·kg-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CLO处理,达6。92 cmol·kg-1。配施处理能增加灌浆期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CK,增产效果最优。研究表明,有机肥与石灰配施较单独施用对华南酸化土壤的改良效果更好。

    华南酸性土壤有机肥石灰双季稻酸化改良

    菌糠预腐解与蚯蚓对苏打盐碱土改良效果的研究

    何露露马利民张春燕李明堂...
    614-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高添加量菌糠与蚯蚓对苏打盐碱土的快速改良,本研究利用预腐解菌糠与蚯蚓对苏打盐碱土进行改良,探究了在苏打盐碱土中添加大量菌糠预腐解后再接种蚯蚓对蚯蚓的影响,以及二者共同作用对苏打盐碱土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盐碱化程度、土壤养分及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将15%、20%、25%、30%的菌糠添加到苏打盐碱土中先进行预腐解再接种蚯蚓,可以显著增加蚯蚓的存活率和日增重倍数,使蚯蚓的存活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在苏打盐碱土中添加15%~30%的菌糠预腐解后再接种蚯蚓显著增加了>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数量,降低了土壤pH,提高了土壤电导率,增加了苏打盐碱土中的阳离子交换量(增加量为4。8~10。2 cmol·kg-1),降低了苏打盐碱土的碱化度(下降2。7~4。0个百分点),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芳香度,促进了类腐植酸物质的生成。研究表明,大量菌糠预腐解后再接种蚯蚓能够快速高效地改良苏打盐碱土。

    苏打盐碱土菌糠预腐解蚯蚓土壤改良

    秸秆还田与无机改良剂配合对滨海盐渍化土壤特性的影响

    王纪鹏晁赢阎祥慧王梅...
    623-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秸秆还田与无机改良剂配合对滨海盐渍土土壤特性的影响,明确其对盐碱土壤的降盐和改土效果,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中度盐渍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试验,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及其与无机改良剂配合对土壤盐分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或翻埋还田配施无机改良剂处理促进了盐分的淋洗,增加了淋溶液中总盐含量以及各盐基离子含量;秸秆还田和秸秆还田与无机改良剂配合均可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其中秸秆还田与无机改良剂配合较秸秆不还田处理淋溶液中盐分含量增加,且0~<40 cm土层中土壤盐分含量降低,脱盐率高达70。76%~83。94%;在0~<2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增高了10。96%和11。96%,铵态氮含量增加了23。77%和24。01%,土壤容重降低了10。19%和11。53%,0。25~<2 mm水稳性团聚体占比增加了59。38%和63。95%;在20~<4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增高了21。07%和22。15%,铵态氮含量增加了22。86%和27。99%,土壤容重降低了7。20%和8。13%,0。25~<2 mm水稳性团聚体占比增加了39。54%和32。67%。研究表明,秸秆覆盖+翻埋还田配合无机改良剂处理对滨海盐渍土的降盐、改土效果最优,可降低土壤盐分、提高土壤质量。

    秸秆还田无机改良剂滨海盐碱土土柱淋洗土壤改良

    添加富镉稻草对土壤镉含量及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机制

    付鑫曾煜晖罗必昊刘玉玲...
    636-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稻草还田在腐解过程中对土壤镉(Cd)含量和活性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以土壤和稻草为研究对象,通过不添加稻草(T0)和添加稻草(T1)处理进行土培试验,探究稻草及土壤中的Cd含量变化;从稻草中提取溶解性有机质(DOM),并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分别设置不同浓度的DOM处理(CK、C1和C2),进一步揭示稻草对土壤Cd活性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在土培试验中,土壤pH先升高后下降,Eh先下降后上升,稻草腐解90d后,有机质含量增加,稻草Cd含量减少27。93%,土壤总Cd含量升高15。79%,土壤有效Cd含量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较初始值降低9。15%。对稻草腐解过程中提取的DOM进行表征发现,其亲水性较强、分子量较大,且含有羧基、羟基等官能团。在光照条件下,稻草DOM可以使土壤pH升高,并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且DOM浓度越高,下降得越多,C1和C2处理分别比CK处理低0。13 mg·kg-1和0。29 mg·kg-1。研究表明,富镉稻草还田在短时间内可降低土壤Cd活性,并且稻草的主要腐解产物DOM在光照条件下可抑制Cd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

    土壤稻草溶解性有机质光照

    考虑微生物要素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张杰白雪源郝胜磊马雯秋...
    645-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北京市平谷区土壤质量现状,本研究在传统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基础上考虑了微生物要素,基于实地网格土壤采样的228个样本,从土壤肥力、土壤环境、土壤微生物3个维度选取11项土壤指标,采用土壤质量指数法定量分析各指标并计算土壤质量指数,综合评价北京市平谷区的土壤质量。结果表明:平谷区土壤质量综合指数(ISQI)在良好到优等范围内(0。60~0。96),平均值为0。74,平均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空间分布上整体呈现南低北高、西低东高的特征,北部熊儿寨乡、黄松峪乡及东部金梅湖镇等地区多为山地或林地,植被丰富,人为活动强度弱,土壤肥力水平高且微生物较为丰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等级相对较高;而西南部马坊镇、马昌营镇等地区土壤肥力水平低,微生物数量较少,综合质量评价等级相对较低。熊儿寨乡的ISQI最高,为0。81;平谷镇的ISQI最低,为0。64。平谷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ISQI排序为果园>林地>荒地>菜地>农田。研究表明,北京市平谷区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但空间差异明显,东北部多为山地和林地,综合评价等级为优等,中部及西南部多为农田菜地,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和中等,未来应注重科学施肥和土壤质量管理。

    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北京市平谷区土壤微生物土壤肥力

    新疆地区农田地膜残留影响因素及污染强度评价

    李慧军刘勤周明冬武红旗...
    656-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新疆地区地膜残留污染强度和污染分布情况,选择新疆地区625个有效点位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采样,通过熵权法、层次分析法进行组合赋权,对地膜残留影响因素地块面积、距村距离、覆膜年限、覆膜比例进行权重计算,根据权重系数优化聚类指标,对2021年地膜残留污染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块面积、距村距离、覆膜年限、覆膜比例影响因素下地膜残留量差异极显著(P<0。01),权重系数分别为0。200、0。315、0。265、0。220。优化聚类指标后的K-means聚类分析将新疆地区地膜污染数据分为四类,地膜残留量第Ⅰ类<第Ⅱ类<第Ⅲ类<第Ⅳ类,地膜平均残留量依次为63、100、110、135 kg·hm-2,聚类分析的结果符合客观实际,且受到地膜残留影响因素影响。依据聚类结果的地膜残留量划分出低污染、中污染、高污染三个强度等级,不同级别之间具有明显的分布差异。研究表明:新疆地区农田地膜总体污染强度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分布状态,应重视高污染等级的点位和地区,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加快地膜残留污染治理进程,进而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

    地膜残留量影响因素聚类分析新疆地区污染强度

    不同浓度和表面修饰的聚苯乙烯微塑料对水稻种子萌发、生长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郑婷张海韵吕卫光李双喜...
    666-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微塑料对陆生植物的影响,本研究探究了不同表面修饰(原始、羧基化和氨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PS、PSC、PSN)暴露下水稻种子萌发、生长和氧化应激状况,暴露浓度分别为0。2、1、5 mg·L-1和30 mg·L-1。结果表明,3种微塑料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根质量的抑制程度表现为PSN>PSC>PS,对水稻根系形态(根长、根表面积和根投影面积)的抑制程度总体表现为两种经表面修饰的微球强于原始微球。PS在较低浓度(0。2、1 mg·L-1)下通过刺激水稻根部提高抗氧化系统的应激水平,避免了氧化损伤;随着浓度的升高,根部抗氧化防御能力逐渐减弱,在30 mg·L-1时引发了脂质过氧化。两种经表面修饰的微塑料在较低浓度(0。2、1 mg·L-1)下即可抑制根部抗氧化系统。PSC仅在最高浓度(30 mg·L-1)下诱导了根部氧化损伤,而PSN在1 mg·L-1时就引发了氧化损伤,且随着PSN浓度的升高,氧化损伤进一步加剧。随着微塑料浓度的升高,水稻根表洗脱物明显增多,可能与根部的抗氧化反应有关。最高浓度(30 mg·L-1)PSC和PSN的根表洗脱液中可观察到微塑料,根表吸附可能是导致氧化损伤和生长发育受阻的原因。水稻的芽对微塑料的敏感性远低于根部,芽质量和叶绿素含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3种微塑料均在最高浓度(30 mg·L-1)时引发了芽的氧化损伤,但各处理组间的差异不大。研究表明,与原始聚苯乙烯微塑料相比,经表面修饰的微塑料,尤其是氨基化微塑料对水稻种子萌发、根系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负面影响更强。

    聚苯乙烯微塑料表面修饰水稻发芽生长根系形态氧化应激

    湖泊甲烷释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麦富源童银栋张强弓王琦瑞...
    677-687,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泊被认为是重要的且被低估了的温室气体释放源,而甲烷(CH4)是湖泊释放温室气体的重要组成。研究表明,湖泊生态系统中CH4的产生和氧化过程主要受水体和沉积物中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活动所控制。水温、pH、溶解氧浓度、营养盐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湖泊CH4释放通量。本文利用Web of Science与CNKI作为检索平台,调研了全球不同地区80个湖泊水-气界面CH4释放通量。结果表明,CH4平均释放通量为2。56 mmol·m-2·d-1(范围为0。001~40。3 mmol·m-2·d-1)。其中南美洲地区和欧洲地区湖泊CH4释放通量显著高于非洲地区湖泊,富营养湖泊向大气释放的CH4显著高于中营养湖泊和贫营养湖泊,面积<1 km2的湖泊向大气释放的CH4显著高于面积10~<100 km2和面积≥100 km2的湖泊,低海拔地区湖泊向大气释放的CH4显著高于高海拔地区湖泊和超高海拔地区湖泊,夏季湖泊向大气释放的CH4显著高于春季湖泊、秋季湖泊和冬季湖泊。在温暖季节低海拔地区的富营养化和小型浅水湖泊是CH4释放的热点区域,未来需进一步结合微生物产生和氧化CH4机制分析加强CH4释放通量的日变化研究,为估算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湖泊CH4释放量提供科学依据。

    湖泊甲烷产生机制释放通量影响因素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与农田退水面源氮磷污染生态净化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

    蒋昀耕张静卢少勇刘笑欣...
    688-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与农田退水面源氮磷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治理,解决此类污染的代表措施——"生态净化技术"的发展广受关注。本文从技术发展、技术标准、技术体系三个角度切入,对农村生活污水与农田退水氮磷污染生态净化技术进行梳理分析。技术发展从分析和介绍当前热门生态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开始,通过调研整理这些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梳理其在我国不同区域的发展特征,归纳出当前生态净化技术应用所面临的困难。当前相关部门对生态净化工程的监管仅关注出水水质的达标率,缺乏有效的后期维护及意见调查反馈。在技术标准方面,本文梳理了关于已发布实施的生态净化工程的的系列标准,认为应引入综合效益评价方法,以完善我国生态净化工程的评价体系。在技术体系方面,以生态净化技术的拦截性和修复性为依据对单一技术进行分类,并分别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农田退水提出了对应的技术联用体系。

    面源污染生态净化运维管理人工湿地标准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