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任天志

双月刊

2095-6819

caed@vip.163.com

022-23611149,23674336

300191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31号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STPCD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农业环境与发展》创刊于1984年,农业部主管、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与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为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传播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思想、新观点、新方略,倡导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协调发展理念,多视角、多层次、多学科地反映食品安全与健康、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与防治、农业清洁生产与农村循环经济等热点问题,直接面向农业、环保、食品、能源、卫生等领域的科研、教学、生产、管理、技术推广人员与大众读者。同时,《农业环境与发展》将在重要版面上宣传各地农业环境保护成就。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盐分季节变化及其与地下水的响应关系

    蔡世杰白云岗张江辉郑明...
    1449-1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不断加剧,为探究灌区土壤盐分与地下水的相关关系,揭示造成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地下水临界水深,本研究根据2023年实测土壤总盐、盐分离子含量和地下水埋深、矿化度等数据,运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方法研究灌区土壤盐分与地下水埋深、矿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地下水对土壤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灌区土壤盐分含量范围在1。828~4。320 g·kg-1之间,以非盐化土和轻度盐化土为主,耕地土壤盐分含量秋季>春季>夏季,林地土壤盐分含量春季>秋季>夏季;土壤盐分总体表现为春、秋季蒸发积盐,夏季灌溉降盐。灌区土壤盐分阴离子以SO42-、Cl-为主,阳离子以K++Na+为主,土壤以氯化物-硫酸盐土为主。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盐分离子随季节变化明显,但规律不明显。春季、夏季、秋季地下水平均埋深分别为3。14、2。67、2。80 m,年平均矿化度为18。25 g·L-1,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土壤盐分与地下水埋深之间呈指数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622 8以上,与地下水矿化度不存在明显的函数关系,高矿化度的地下水水位抬升是造成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灌区地下水埋深大于2。10 m时,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

    土壤盐渍化地下水空间分布季节变化土地利用方式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及模拟研究

    刘元超何帅乔长录江孝军...
    1459-1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滴灌灌水技术参数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于2019年6月1-27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一师二团进行滴灌试验,试验设置不同的灌水定额(300、450、600 m3·hm-2)和滴头流量(2。4、4。5、8。2 L·h-1),受试土壤为砂壤土和壤土,并利用试验数据构建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HYDRUS-2D数值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平均含水率和表层脱盐率均随着灌水定额和滴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大,砂壤土和壤土垂直脱盐深度逐渐增大,灌水定额为600 m3·hm-2时最大,分别为92 cm和58 cm。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壤土垂直脱盐深度逐渐减小。滴头流量为8。2 L·h-1时,壤土垂直脱盐深度最小,为38 cm。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实测值与模拟值之间的决定系数介于0。89~0。93之间,纳什效率系数(NSE)介于0。82~0。89之间,均方根误差(RMSE)介于0。01~0。25之间,说明HYDRUS-2D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阿克苏地区土壤水盐运移。研究表明,试验区膜下滴灌棉田滴头流量为2。4 L·h-1、棉花出苗水不小于225 m3·hm-2是适宜的滴灌灌水技术参数。在灌溉定额有限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较大灌水定额,壤土采用小滴头流量,砂壤土则采用大滴头流量,这有利于作物根系脱盐,最终可达到增产的目的。

    滴灌棉田水盐运移HYDRUS-2D模型

    不同地下水埋深冬灌淋洗排盐特征及数值模拟

    盛统民张胜江李志鹏张江辉...
    1472-1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盐渍化土壤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冬灌淋洗盐分的分布特征及排盐规律,本研究于2022-2023年针对南疆库尔勒轻中度盐渍化土壤开展不同地下水埋深冬灌淋洗试验。地下水埋深设置为2。0 m与3。0 m,冬灌淋洗为隔年冬灌与连续冬灌,并建立HYDRUS-2D水盐运动模拟模型,分析了盐渍化土壤不同地下水埋深及冬灌淋洗条件下排盐特征及适宜淋洗定额。结果表明,不同地下水埋深下连续冬灌土壤0~60 cm土层平均脱盐率显著高于隔年冬灌处理(P<0。05),地下水埋深与冬灌淋洗排盐量呈负相关,不同冬灌模式下地下水埋深2。0 m处理比地下水埋深3。0 m的处理累积排盐量增长1。5~2。0 倍。所建立的HYDRUS-2D水盐运动模拟模型的排水排盐量决定系数为0。914~0。987,土壤实测值与模拟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单方水脱盐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地下水埋深越深对次年春播前根际层土壤盐分影响越小。研究表明,中度盐渍化土壤地下水埋深1。5 m以下及冬灌水量270 mm较为适合。

    脱盐率排盐量冬灌地下水埋深HYDRUS-2D

    春灌淋洗暗管排水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分析

    董建华杨阳李磐敖畅...
    1482-1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灌排协调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并提出适宜的暗管工程布局,本研究于2024年在新疆伽师县示范区通过春灌淋洗结合暗管布设(4种埋深:1。2、1。4、1。6 m和1。8 m;3种间距:20、30 m和40m)分析排水排盐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分布规律及土壤脱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春灌淋洗期间各小区暗管排水量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矿化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暗管间距与暗管排水排盐量呈负相关关系。同时,排水矿化度与暗管埋深呈正相关,与暗管间距呈负相关。春灌前0~40 cm深度平均土壤含水率为0。30 cm3·cm-3,160 cm以下土壤含水率接近饱和,为0。44 cm3·cm-3。春灌淋洗结束后,0~40 cm平均含盐量变化范围为4。33~12。12 g·kg-1,40~200 cm平均含盐量变化范围为2。51~8。49 g·kg-1,说明土壤剖面含水率整体呈现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上升的趋势,土壤剖面含盐量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少。春灌后1。2、1。4、1。6 m和1。8 m暗管埋深的平均脱盐率分别为29。06%、31。97%、34。45%和36。20%,20、30 m和40m暗管间距的平均脱盐率分别为36。46%、33。13%和29。17%,说明土壤脱盐率随着暗管埋深增大而增大,随暗管间距的增大而减小。综合考虑淋洗后土壤脱盐率和暗管布设成本等因素,研究推荐在该地区以及类似地区布设1。8 m埋深、30m间距暗管较为合适。研究表明,春灌淋洗结合暗管技术可有效降低土壤含盐量,从而有效治理土壤盐碱化问题,推动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

    春灌暗管排水排盐水盐运移脱盐率灌排协同

    暗管排水条件下棉田土壤水盐运移和作物生长模拟

    杨阳董建华刘义曾文治...
    1493-1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暗管排水对抑制克孜勒苏河下游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进程和作物生长的效果,本研究于2023-2024年在新疆伽师县开展了暗管排水条件下的土壤水盐运移和作物生长试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埋深1。2、1。4、1。6、1。8 m和间距40、30、20 m设计了12个正交试验处理。利用观测数据对SWAP模型的土壤水盐运移模块和作物生长模块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对12个暗管布置参数处理试验区域的土壤水盐分布特征、作物叶面积指数(LAI)和地上干物质累积量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SWAP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不同暗管处理下水盐运移动态,各处理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盐浓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RRMSE(相对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6。67%和23。99%;模型对于表层0~60 cm土层水分和盐分的动态变化模拟精度较高,各处理平均RRMSE分别为14。46%和22。28%,深层60~100 cm土层模拟精度较低,平均RRMSE分别为18。71%和29。04%;模型对于棉花LAI和地上干物质累积量的模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及较高的模拟精度;暗管埋深和暗管间距对0~100 cm土层土壤脱盐率有显著的影响(P<0。01),且脱盐率与暗管埋深呈正相关关系,与暗管间距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SWAP模型可以较好地对不同暗管布置参数下膜下滴灌的土壤水盐运移和棉花生长过程进行模拟,克孜勒苏河下游灌区较优的暗管布置参数为埋深1。8 m、间距20 m。

    暗管排水膜下滴灌SWAP模型水盐运移棉花生长

    基于多尺度动力学模型的干旱区组合排水系统排水排盐效率数值模拟

    卢玉兰钱颖志何帅朱倩倩...
    1508-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干旱区盐碱地"明沟+暗管"组合排水工程适宜参数,以满足节水、控盐、机耕等多种需求,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多尺度动力学模型的组合排水工程参数优化方法,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十七团的试验区为例,在现有明沟排水工程基础上,考虑不同暗管间距(10~100 m)、暗管埋深(1。0~2。0 m)和冬灌淋洗定额(150~360 mm),设计了共990种情景,模拟了各情景下组合排水系统的排水排盐效率,明确了排水排盐量、地下水埋深与各变量的定量关系,并遴选了适宜的暗管布局参数和配套淋洗定额。结果表明:组合排水系统及暗管的排盐量随暗管间距增大而线性减小,明沟的排盐量随暗管间距增大而线性增加。系统中优先排水路径为深度较大的排水工程,当暗管埋深增大到1。8 m后,暗管占据排水的主导地位,生育期及冬灌期暗管排水量分别占比99。5%和83。0%以上,为更好地发挥组合排水作用,应使暗管埋深与明沟的沟深相近。明沟只能控制其布置路径附近较小区域的地下水埋深至其沟深,需布设暗管才能很好地控制田间地下水位。暗管间距越小,对地下水位的控制能力越强,但小于20m的暗管间距是过密、没有必要的。组合排水系统的排水排盐量随淋洗定额增大而线性增大。小淋洗定额下,当暗管埋深大于沟深且间距较小时,明沟无法起到排水排盐作用,如暗管间距20 m、暗管埋深1。8 m,且淋洗定额不大于240 mm时,明沟排盐量占系统总排盐量不足1%。基于上述结果,综合考虑干旱区节水、控盐、保墒需求,组合排水条件下研究区适宜的冬灌淋洗定额为300 mm,此时适宜暗管间距和埋深分别为60m和2。0 m。

    盐碱地明沟暗管组合排盐数值模拟

    前言

    徐万里
    前插1-前插2页

    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顶目——新疆绿洲节水抑盐灌排协同产能提升技术模式与应用(2021YFD1900800)简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