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

李思斋

月刊

1001-6139

nyjj2003@163.com nyjj@vip.163.com

024-88419905 23448979

110161

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84号

农业经济/Journal Agricultural Econom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领导机关宏观决策服务,为农业经济学科建设服务。读者对象为从事农经工作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经济类专业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再造乡村秩序的基本逻辑与路径研究

    牛牧晨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观中国乡村秩序的变迁历史,可发现其呈现出由内生性向外生性、由稳定性向流动性、由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型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要求我们深刻把握乡村秩序的历史演变逻辑与现实指向.乡村秩序的转型意味着需要在新时代再造乡村秩序,在共同体格局下充分认识再造乡村秩序的必要性,在市民社会视角下充分理解再造乡村秩序的紧迫性,在社会自主性视域中充分把握再造乡村秩序的现实性.在此基础上,深刻意识到新时代再造乡村秩序面临的复杂态势与现实挑战,充分增强党组织在乡村秩序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培育乡村内部的自循环系统,积极构建现代化的乡村法治体系,促进新时代中国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再造.

    乡村秩序共同体自循环系统市民社会

    集体经济公司化经营模式比较研究

    江玉娟孙丹丹刘传磊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体经济公司化经营,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前沿探索.集体经济公司化经营有"单村独资""联村合作""整镇组团"等模式,在公司管理、业务范围、风险管控等方面虽有不同,但也面临着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自主性不强、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发展积极性不高、双重监管过于严格,发展灵活性受限制、税收政策无优惠等.进一步探索集体经济公司化经营,需要赋予集体经济公司更强的自主权、给予有力的政策激励、建立宽严相济的内部运行和外部监管机制.

    集体经济公司化经营产权理论组建模式

    数字经济助力乡村就业:机理与路径选择

    陈勇包筱莹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数字经济为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就业机会,也改变了乡村居民依靠务农带来收入的单一就业途径.目前来说,数字经济带来的就业创造效应在乡村地区仍然存在着巨大潜力尚未激活.本文首先从数字经济为乡村创业创造机会、帮助农民实现就业转型以及灵活就业为农民拓展职业空间三个方面分析了数字经济助力乡村就业的机理.其次,根据现状提出了落后思维阻碍乡村劳动力参与数字经济相关工作、基础建设不发达阻碍劳动力参与数字乡村建设、乡村劳动力缺乏数字技术素养在数字经济助力乡村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三种数字经济助力乡村就业可以选择的路径:积极培育乡村数字型人才、完善乡村数字经济就业政策体系、发挥平台经济带动乡村就业的积极作用并得出结论.

    数字经济乡村就业机理

    "双碳"目标下辽宁省低碳乡村建设的路径研究

    刘桢郑帅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战略背景下,低碳建设已成为乡村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辽宁省低碳乡村建设中仍面临用能结构传统、住宅节能标准低、人居环境质量差、低碳意识薄弱、低碳农业和碳汇经济体系不完善等现实困境.由此,本文着眼于乡村能源供给、节能改造、环境整治、村民意识、保障机制五个方面,提出适合我省低碳乡村建设的路径与策略.

    辽宁省双碳低碳建设乡村建设

    乡村旅游发展助推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李淑娟谢文武黄镇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旅游发展可以激发绿色产业创新潜能,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效实施,助力全民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是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特征体现.进一步激活乡村旅游,是促进我国旅游业经济高效率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方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做大做强乡村旅游"蛋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激励人们前来消费,提升乡村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很多乡村地区都已经着手大力发展旅游业,但还存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乡村旅游发展助推共同富裕的机制与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路径.

    乡村旅游共同富裕农民收入

    新农保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影响研究

    毕越赵翠萍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根据新农保的实施情况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构建了结果变量、协变量和计量模型,对2016-2020年的中东西部地区的调研数据,采用双重差分(PSM-DID)检验,回归结果显示新农保能提高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水平,尤其是对6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收入效应很显著,明显改善了60岁以上农村家庭居民的基本生活,新农保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东部—中部—西部"逐渐提升的作用.针对研究结论,提出补充完善新农保机制,建立多支柱型农村养老体系,建立良性互动的农村居民养老机制体制,实施区域差异化新农保,提高社会保障的区域协同发展性等政策建议.

    新农保农村居民家庭消费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第三代农民工的就业困惑及应对

    曾祥明徐华晴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三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内在一致性.当前,第三代农民工择业更倾向于深度嵌入城市生活,为有效应对现代化视域下第三代农民工普遍存在的"脱嵌"状态,提升该群体在城市中的职业转化率已然成为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第三代农民工进城后,经历着由农村生活向城市生活的适应性转变,面临着心理融入不足、劳动力供需不对称、职业技能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供给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等新挑战.研究认为,通过加强利益关怀和政治分享、优化劳动力供需对接机制、完善农民工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夯实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可有效提升第三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助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中国式现代化第三代农民工就业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碎片化困境与整体性转型

    朱贞张建军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职业农民存在目标碎片化、内容设置碎片、组织过程碎片化、资源保障碎片化等碎片化困境.整体性治理理论具备以去碎片化为核心目标、以公众需求为价值导向、以协同和整合为实现手段三大理论面向,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当中发挥着提供整体性思维、引入需求导向、关注整合机制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要从政策目标整合化、内容设置体系化、组织过程协同化、资源保障联动化四大方面入手,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整体性转型.

    碎片化整体性治理理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青年农民培训研究

    刘抒瑶张艳刘彦伯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正处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人才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青年农民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中坚力量,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以胜任力模型理论为指导,对青年农民培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并从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评估体系和政府支持力度等角度提出相应青年农民培训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胜任力青年农民培训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农民工市民化现状、问题与实践路径

    王晶王士予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工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导力量,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县域农民工就业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提升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的实践路径.

    乡村振兴县域农民工市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