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

李思斋

月刊

1001-6139

nyjj2003@163.com nyjj@vip.163.com

024-88419905 23448979

110161

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84号

农业经济/Journal Agricultural Econom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领导机关宏观决策服务,为农业经济学科建设服务。读者对象为从事农经工作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经济类专业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时代启示:坚持土地流转与集体经济并轨发展

    朱英伦王君玺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提出"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在当前"三权"分置的农村土地制度安排的背景下重提马克思地租理论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开展何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对农民更有利.在对马克思地租理论及与土地流转关系的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观点:一是社会主义地租的本质是土地公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这种土地制度的性质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地租分配关系,将是在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利益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农业生产剩余价值的再分配;二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不应作为玄学丢置,反而在保护好农民土地权益方面,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给我们开启了一个"重塑集体经济组织"的新思路,成为我们当下化解"三农"问题的一个战略举措;三是我们要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在乡村振兴及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历史背景下显示出勃然生机,并在各地的试点中获得成功.最后,提出这么一个论点:在"三权"分置下的土地流转中依然存在"隐形"地租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民地租收益,一个较好地实现路径就是重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借助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吸纳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管理、数据等进入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党组织在做强做优做大集体经济组织的引领作用,并构建集体经济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只要以上多策并举就能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马克思地租理论集体经济农地流转并轨发展

    社会资本对规模种粮主体流转契约选择的影响研究

    林洁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地流转契约选择对于推进农地规模化与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针对规模种粮主体的社会资本是否能够影响农地流转契约选择仍缺乏实证研究.文章基于江西省的规模种粮主体和村级调查数据,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了规模种粮主体的社会资本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规模种粮主体的信任程度如果由高到低变化,契约的形式将由口头契约转变为书面契约;规模种粮主体能够凭借其政治身份以口头契约的形式达成流转交易;规模种粮主体的家庭人情费用付出越多,越可能选择口头契约.为此,政府应重视和发挥规模种粮主体的社会资本作用,同时积极营造良好的信任环境,提高契约履约率,降低签约成本和毁约风险,促进农地规模经营.

    规模种粮主体社会资本口头契约书面契约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理论逻辑、历史脉络与实践逻辑

    赵忠亮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通过梳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理论逻辑、历史脉络与实践逻辑,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鲜明价值观,厘清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具有重要意义.城乡融合是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的必然选择;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解决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均衡等问题,必须采取畅通城乡之间的人才、土地、资产等要素流动通道,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措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理论逻辑历史脉络实践逻辑

    乡村振兴一体化视阈下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李悦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通过乡村振兴一体化这一角度对乡村建设和农业融合发展的路径进行详细分析.乡村振兴一体化的核心就是大力发展涉农产业,同时进行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这两者具有高度耦合关系.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低、人才创新势能弱等不足,需采取加强人才支撑和创新驱动、完善现代基础设施、构建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并促进特色小镇的开发和建设、全域推进农村发展等实践路径.

    乡村振兴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产业融合

    全市域协同发展的绍兴实践

    薛国琴项辛怡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认为,县域包括县城和乡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发力点.县域竞合是全市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全市域下辖区、县(市)发展水平较为均衡是全市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前提.浙江省绍兴市下辖区、县(市)现有发展水平较为均衡,文章以浙江省绍兴市发展实践为案例,分析其全市域协同发展的优势、不足和推进机制,旨在为全国同类城市实现全市域协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发.

    全市域协同发展推进机制

    辽宁省县城要素承载能力提升的对策分析

    邢文妍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辽宁省县城要素承载能力逐步提升,人口城镇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县城土地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县域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逐步完善,但是仍然存在县城人口承载能力偏弱,县城土地供应紧张与低效闲置并存,以及县城建设资金供给不足等问题,因此建议从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功能,吸引人口向县城集聚;完善县城集约高效用地机制,合理保障县城用地需求;拓展投融资渠道,积极筹措县城建设资金三方面进一步提升辽宁县城要素承载能力.

    县城要素承载能力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辽宁

    数字金融服务效能对农村降碳减排的影响与措施优化

    高钰莹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金融突破时空限制通过数字化赋能加速金融科技落地应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对于农业农村发展而言,数据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数字化金融服务更加便捷与针对性提升,高效缓解了农业绿色研发和农村企业现代化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资金约束.数字金融的普惠性特征更可通过引导资金流向加快生态农业发展,使社会资本、经济资源优先流向降碳减排技术研发和绿色化生产模式构建,拓宽农民参与绿色低碳事业的渠道.想要进一步提升数字金融服务农村降碳减排的效能,需要从信息传递、资本供给调节、金融产品精准供给入手,加快构建碳账户体系、提升金融服务精准度,并创新农村绿色金融产品.

    数字金融降碳减排资本供给碳账户

    农村大学生助力"中原农谷"良种基地建设路径探究

    陈冉郭治鹏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无农不稳,农以种为先.农村大学生助力"中原农谷"良种基地建设,有助于落实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号召,化解"中原农谷"建设主体缺位问题,为农村大学生创业提供广阔社会舞台.但农村大学生助力"中原农谷"良种基地建设面临诸多实现困囿,如农村大学生"返乡务农"意愿不高、农村大学生不能"懂农会农"、难以"大展身手"等.为推动"中原农谷"良种基地建设,应培养大学生爱农意识并积极投身农业现代化事业,基于强农科教育培养"农业领军型"农村大学生,通过政策扶持优化"中原农谷"就业创业环境,充分发挥农村大学生在"中原农谷"良种基地建设中的作用.

    农村大学生"中原农谷"良种基地农业科技高地

    "双循环"背景下我国粮食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孙玉栋丛树峰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始终关注粮食安全问题,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粮食市场逐步开放,与其他国家粮食贸易往来更为频繁.同时,粮食市场化加剧了国内粮食安全风险,特别是疫情以及俄乌冲突不确定性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粮食安全危机,由此也会对国内粮食贸易造成较大影响.2020 年我国提出了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基于此背景,本文提出了"双循环"背景下我国粮食贸易可持续发展探究,通过对国内粮食贸易现状的探讨,从而发现我国在粮食贸易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最后结合"双循环"背景提出我国促进粮食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以此更好地促进我国粮食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危机四伏的世界粮食市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与合法权益.

    "双循环"粮食贸易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

    巴西近年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白津菁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西政府通过近年采取的农业发展措施,提高了该国农业生产在全球的影响力,扩大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比例份额,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成就举世瞩目.本文简要介绍了巴西近年农业发展的情况,举例分析了相关举措所产生的效果,其成功经验值得他国学习借鉴.

    巴西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