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

李思斋

月刊

1001-6139

nyjj2003@163.com nyjj@vip.163.com

024-88419905 23448979

110161

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84号

农业经济/Journal Agricultural Econom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领导机关宏观决策服务,为农业经济学科建设服务。读者对象为从事农经工作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经济类专业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发展格局下的城乡融合体制研究

    孙晓瞳周密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演进历程,及其相应时期的城乡关系政策改革逻辑,揭示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城乡关系改革着力点,即优化城乡要素配置、适应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均衡,是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相应的对策建议为:①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畅通城乡经济循环;②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释放农村巨大消费潜力,培育完整内需体系;③提升农产品科技创新水平,加强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满足不断升级的国内需求;④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抵御现代化粮食产业链供应链断链风险,以内生强循环主动选择和推动经济全球化.最终通过优化城乡要素配置,促进我国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格局双循环城乡融合发展历程

    共同富裕背景下城乡产业资源统筹策略研究

    赖礼邦杨洁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我国城市和农村长期面临着资源要素配置失衡问题,如何促进城乡产业资源合理统筹配置是城乡发展亟待探讨的时代命题.本文就现阶段城乡产业资源配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简要分析,并就适合的统筹策略做简要探讨.

    共同富裕城乡融合资源统筹

    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研究

    乔谷阳
    9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年,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但是,也出现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资本下乡与村庄再造

    龙健民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村庄公司化再造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现代文化向农村渗透.资本下乡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政治逻辑.应创新"政府+村集体+农户"的共富架构,形成政府、村集体、农户"三位一体"权力制衡机制有序引导村庄再造.

    资本下乡村庄再造

    宅基地使用权改革试点的经验探索

    房宇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的具体举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试点,通过试点取得了一些经验,要总结经验继续探索,形成制度优势,尽快实现乡村振兴.

    宅基地使用权资格权村庄规划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兼论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

    赵金龙胡建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行宅基地发放政策,在许多地方并没有严格执行,带来很多难以处理的问题.宅基地免费发放已很难做到,在分配和利用上难以体现公平与效率,其使用价值和价值也都难以发挥."三权"分置没有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的含义也不明确.允许流转不一定能解决宅基地低效利用问题.各地应从实际出发,不盲从于理论,也不盲目照搬先行试点区做法,而应在中央精神指导下进行宅基地政策的自主创新.可以从宅基地增量的供给机制、存量的管理和整治机制入手,探索改革措施.

    宅基地"三权"分置住房保障

    风险偏好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

    黄特周静韩晓燕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不仅能够避免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本文以辽宁省495 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了风险偏好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风险偏好中的风险厌恶系数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非线性加权概率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与低兼业农户相比,风险偏好对高兼业农户的影响更大.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

    风险偏好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

    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吴琼李冬霞王伟
    11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策性金融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金融"国家队"的引领作用.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方法,从国外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经验比较中,总结出政策性金融在乡村振兴中所特有的政策性导向、专业性服务与协调、逆周期调节、首倡诱导与虹吸扩张性等功能实践.国外政策性金融在支持乡村振兴中"兴人""兴地""兴生态""兴产业"的"四兴"经验,也进一步佐证了农业政策性金融特殊的功能作用.为此,新时代需要从主动引导与激励、金融产品创新、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构筑我国功能完善的政策性金融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机制.

    乡村振兴政策性金融国际比较

    共同富裕视域下涉农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讨

    刘天文张天浩朱维全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共同富裕目标的牵动与激励,各大高校都在协同企业构建产学研一体的高效育人模式,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尤其一些涉农高校更要发挥其实际作用,为乡村振兴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引领农业科技变革,为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和农业改革提供强大的人才与智力支持,巩固农村脱贫攻坚的已有成果.涉农高校在地区乡镇农村协同创新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培养尖端农业人才有助于为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劳动力,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构建工农联动的国民经济发展协同体系.本文阐述了涉农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显著优势,指出了部分涉农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弊端和不足,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共同富裕视域下涉农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优质对策,旨在为促进我国地方经济统筹发展奠定良好的高等教育基础.

    共同富裕涉农高校乡村振兴

    气候适应型农经类大学生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钟文晶薛蓓蓓
    11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面临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通过教育促进人类的适应性努力至关重要.本文在响应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科使命的目标下,对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前沿进行研判,进而构建基于项目式教学法和教学内容知识框架的气候适应型农经类大学生创新培养模式,具有时代价值与实现意义.

    气候适应农林经济管理大学生人才创新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