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

李思斋

月刊

1001-6139

nyjj2003@163.com nyjj@vip.163.com

024-88419905 23448979

110161

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84号

农业经济/Journal Agricultural Econom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领导机关宏观决策服务,为农业经济学科建设服务。读者对象为从事农经工作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经济类专业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区绿肥种植产业发展探讨

    赵艳关冰郑晓吕林有...
    3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肥作为一种传统的有机肥源是改良土壤的重要物料,对农业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区地理气候条件的特殊性,以改善沙区土壤耕性、提高土壤肥力、修复土壤微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促进沙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系统阐述了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区发展绿肥种植产业的必要性,并以此提出该区域发展绿肥种植产业的建议和对策.

    风沙半干旱区绿肥经济效益

    开原市特种稻米生产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付亮何娜
    3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膳食结构逐渐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目前的稻米品质难以满足我国城乡居民日益扩大的特殊市场的需求.多功能稻米营养价值生产效益优于普通大米,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急需特种稻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开原市特种稻米生产模式及其效益分析,提出了几点设想和建议.

    开原市特种稻米生产模式效益分析

    共同富裕视域下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价值旨归与实践路径

    李俊利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之策.在共同富裕视域下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是繁荣惠及农村、强化提升农业、富裕农民的关键,是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的因应之策.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具有内在耦合性,基于共同富裕视域下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价值旨归,提出有效的实践路径:激发高质量发展潜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发展,精准实施开发式帮扶,加大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和美宜居,农民富裕富足.

    共同富裕高质量乡村振兴农民增收

    乡村振兴助推农村共同富裕的价值内核、道路羁绊与应然路径

    张音音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路径与历史选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能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突破农业发展瓶颈,还能通过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助推农村共同富裕.但在实践进程中存在许多羁绊,只有不断探索更合理高效的应然路径,强化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农村金融扶持力度,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地,重视农村人才的回流才能增强乡村凝聚力和发展活力,助推农村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道路羁绊应然路径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助力分析

    赵剑林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动摇,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根本,致力于更具市场经济体制特点的集体生产运营模式创新与升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凝聚分散力量而强村富民,也可统筹区域生产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优化人才机制而增加农村发展动能.既强调基层党委统筹下的发展性与公平性并存,合作共享基础上的发展性与互利性并存,也注重市场运作基础上效益性与普惠性并存、开放多元体系下原则性与灵活性并存,以农村产业高质量增长促进共同富裕.为进一步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加速效应,应以产权制度建设为切入口,创新农村资源要素流通渠道、加速城乡资源互动,并拓展多元主体参与农村发展的路径渠道.

    新型农村集体共同富裕城乡融合农业产业

    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朱维全冯薪硕单红波刘天文...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优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至关重要,要强化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挖掘农业经济相关资源,整合乡村各方力量,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农村集体经济建设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为核心,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意义,分析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旨在助力农民增收,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农村经济集体经济发展

    "共富经济"导向下乡村集体经济建设的支持要素与实践路径

    杨德友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体经济是壮大乡村产业经济的关键力量,也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途径、实现共富目标的重要组织.在"共富经济"导向下,要以乡村优势资源共享为基础,以乡村集体经济为载体,通过完善集体经济政策支持,优化村、企、民三方利益联结及分配机制,合理引入积分制、股份制等治理模式,为村民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持.

    "共富经济"集体经济支持要素实践路径

    共同富裕视域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逻辑进路

    靳娇娇张丽丽
    5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共同富裕的难点在农村,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逻辑关联,因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源动力.不过,囿于多种制约因素的存在,当前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面临一定的困境.因此,面对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需要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三变"改革和积极推进混改.

    共同富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诱因内在关系逻辑进路

    "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乡村振兴的理论溯源与推进路径

    高雅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循环"发展格局构建有助于激发农村市场活力,畅通城乡经济循环,赋予乡村现代化发展重要支撑力,进而全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增强内循环最深厚最重要的领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畅通双循环的"排头兵".通过剖析"双循环"发展格局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耦合性,从马克思城乡关系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角度对乡村振兴进行理论溯源,由此提出"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推动乡村产业现代化转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激发乡村治理高效能,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双循环"格局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乡村治理

    乡村新质生产力:认识、特征、形成条件与路径

    李佳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产力形态.破除生产力发展的梯度思维,培育乡村新质生产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乡村振兴的需要.乡村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是乡村未来产业体系的构建过程,是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型的过程.形成乡村新质生产力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信息时代使得乡村与城镇一样,可以及时获取必要信息及其相关资源条件;乡村经济的发展已经达到资源的规模化利用水平,为较大规模利用资源提供了资源支持;乡村科学技术应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知识和技术的基础.通过促进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发展,促进高能级产业生态体系形成,通过建立起与新质生产力体系相适应的人才发展体系,可以促进乡村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以乡村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实现乡村的充分发展、城乡平衡发展.

    乡村新质生产力特征形成条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