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

李思斋

月刊

1001-6139

nyjj2003@163.com nyjj@vip.163.com

024-88419905 23448979

110161

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84号

农业经济/Journal Agricultural Econom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领导机关宏观决策服务,为农业经济学科建设服务。读者对象为从事农经工作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经济类专业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探析

    赵敏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对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提高、需求提升.面对高素质新兴职业农民培育在针对性、有效性、规范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培育体系、创新培育模式、提高培育保障能力等方面探索性提出培育路径,以期提升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夯实人才基础.

    乡村振兴高素质新兴职业农民培育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制约因素及优化路径研究

    张佳希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乡村人才的支持,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主体,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因素,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面临着培育对象、培育主体、培育政策以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应该通过增能突出其主体地位、创新资金投入机制、构建科学的培育体系、建立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等路径进行优化,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高质量发展.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约因素优化路径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媒体应用现状调查

    马迎杰周绍东赵洪亮
    10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新时期农业生产经营中的活跃要素,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支撑,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动能.开展基于新媒体的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是未来农业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本研究考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媒体应用现状,为新阶段的数字乡村建设明确方向,同时为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素养培育和提升基于新媒体的信息服务奠定基础.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媒体应用现状

    防止规模性返贫:国外经验、绩效评价与实践路径

    赵兴国
    10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防止规模性返贫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涉及多个方面和层次.借鉴发达国家反贫困经验,结合国情和域情,实施加强社保体系建设、健全帮扶政策体系、建立防返贫长效机制、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等切实可行的措施,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农村贫困人口真正摆脱贫困,从而避免规模性返贫风险.

    反贫困规模性返贫社保体系有机衔接

    农业现代化视角下推进土地流转的价值旨归、制约因素与策略取向

    祝业亮刘粉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土地流转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和重要手段,既可以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推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还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助推农业现代化的高质量高水平实现.然而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如法律缺位,产权不明,发展不平衡等,这些因素阻碍了土地流转的推进效率.积极探索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瓶颈难题,着力破解制约土地流转的卡点堵点,方可实现农村土地问题的最终解决,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大力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业现代化土地流转农民收入制约因素

    关于土地流转、农户收入与收入差距——基于CFPS的实证分析

    王博任景波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权分置政策实施以来,全国的土地流转规模迅速扩大.土地流转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问题的重要关注点是农民增收问题,随着近年来土地流转成为普遍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现有土地流转政策到底能否促进农户收入增长也成为各界较为关注的话题.本文首先基于土地流转的具体实践方式分析农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普遍增收机制,然后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值得分匹配方法,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户不同类型收入的增收效果.

    土地流转农户增收机制农户收入差距

    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理论逻辑与深化路径

    陆雅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大量农村人口外迁,导致农村宅基地出现了闲置现象.为有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有必要积极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既要明晰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具体概念,也要结合当前农村宅基地改革具体情况,通过理论逻辑分析全面了解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完善立法,科学设置宅基地"三权"产权结构,加大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宣传力度,构建宅基地"三权"分置协同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而为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提供具体路径,进一步提升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效.

    宅基地三权分置理论逻辑深化路径

    财政支持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多元挑战与规范创新

    孙时雨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题中之义.以传统生产力为雏形的生产方式转变诱发了财政支农重点与财政支农需求的转型,显现出财政投入长期性、财政支出规模扩张性、财政支持风险性的结构性转变.基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财政支农面临着制度藩篱、财政支农韧性与自我修复能力薄弱、新旧交替下的财政分配畸形等挑战.为适配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财政支农应树立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基本理念、健全财政支农规模的长效机制、推进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发展.

    财政支持农业新质生产力传统农业生产力

    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困境及进路

    田勇陈辉徐美玲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普惠金融基于模式创新、降低融资成本、扩大服务范围,能带动乡村产业兴旺,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高效治理,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重要推手.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乡村征信系统建设不足、数字化转型迟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配套不足等问题迟滞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设.由此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乡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升级、完善金融政策体系,以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模式乡村信用体系

    沈阳市农户农业保险需求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毕洪丽宋瑞达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沈阳市苏家屯区、新民市、辽中区、康平县、法库县等农村地区的324个农户作为调查对象,基于调研问卷数据,实证分析了沈阳市农户农业保险需求意愿影响因素,进而从提高农户收入、创新农业保险宣传方式、优化农业保险售后服务、优化农业保险产品设计几个方面提出提升农户农业保险需求意愿的对策建议.

    农业保险需求意愿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