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能源技术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能源技术与管理
能源技术与管理

双月刊

1672-9943

nej@vip.163.com

025-83332459

210024

南京市北京西路15-1号

能源技术与管理/Journal Energy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查看更多>>《能源技术与管理》杂志(双月刊)是由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江苏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苏省煤炭学会、中国矿业大学主办的科技期刊。它是一本面向能源工业的综合性科技杂志,主要报道能源工业经济运行、科学技术进步、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新成果与信息动态,以及能源行业重大的经济事件、能源行业优秀的管理群体和他们创造的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在国内能源行业享有良好声誉,是中国煤炭信息库的重要信息源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上覆遗留煤柱下工作面采动应力数值模拟及分析

    赵凯雍兴成许宏阳焦卫军...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矿井内上覆遗留煤柱下工作面开采期间存在冲击危险的难题,对工作面受上覆遗留煤柱应力与工作面采掘扰动产生的采动应力相叠加的冲击危险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数值模型,分别对工作面开采前上覆遗留煤柱影响区域的应力分布特征、工作面开采时临近及过上覆遗留煤柱推进不同距离下应力分布及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覆遗留煤柱影响区域为走向上距离上覆遗留煤柱10 m范围内、倾向上距离上覆遗留煤柱15 m范围内的工作面区域,在上覆遗留煤柱影响区域内工作面应采取有效的冲击地压监测及防治措施.

    工作面上覆遗留煤柱数值模拟应力分布

    顶板关键层影响条件下工作面采动应力演化规律研究

    陈建本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顾桥煤矿1314(3)工作面上覆存在关键岩层的特征,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互验证的方法对采动支承压力的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基于关键层理论,综合考虑采空区上覆"三带"岩层的叠加影响效应,理论分析确定裂隙带对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距离煤壁65 m范围左右;弯曲下沉带对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较大,现场实测工作面顺槽附近超前应力影响范围为工作面前方135~140 m,应力峰值为工作面前方18~20 m处.实测数据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比较接近,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的正确性.

    关键层采动应力演化规律数值模拟

    工作面超前预掘措施巷注浆加固过断层组研究

    薛伟伟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鑫瑞煤业1504工作面过F18大落差断层组时出现的顶板破碎、难以管理且易冒顶等问题,提出超前预掘措施巷注浆加固过断层组的方法.在1504工作面内沿F18正断层下盘预掘1条1504措施巷,对1504措施巷右帮煤体实施注浆加固措施,在对揭露断层煤岩体结构掌握的基础上,制定过断层组时下盘顶板、巷帮断层面下盘煤顶、措施巷的支护技术.实践结果表明,预掘1504措施巷注浆加固效果显著,工作面过断层组期间未出现顶板冒落问题,无片帮、漏顶情况发生,工作面通过断层组仅用18天.工作面超前预掘措施巷注浆加固过断层组的方法效果理想,可大幅度提高过断层回采进度.

    综采工作面措施巷注浆加固过断层

    全煤巷道过断层施工工艺及支护技术

    赵永全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虎龙沟煤矿51507全煤巷道掘进期间受断层牵引及邻近采空区影响,巷道掘进效率低且两帮垮落、顶板破碎下沉等技术难题,对巷道过断层期间施工工艺进行优化,提出了"爆破破岩+机械掘进"协同施工工艺,对破碎区围岩提出了"超前管棚注浆+U29型钢棚+桁架拉帮锚索"等联合支护措施.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施工工艺及支护优化后巷道掘进速度提高至5.6 m/d,顶板下沉量降低至110 mm,两帮收敛量降低至240 mm,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

    全煤巷道应力区施工工艺优化联合支护

    掘进巷道过断层破碎带支护技术优化

    周彦杰
    90-92,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解决隆博矿5061运输巷过断层破碎带期间围岩大变形的问题,综合应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的方法,优化了掘进巷道过断层破碎带巷道围岩的支护方案.通过对比分析设计支护方案与优化支护方案条件下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验证了 5061运输巷掘进过断层破碎带的优化支护方案合理性,主要得到如下结论:一是优化后的巷道支护方案中,顶板与两帮锚杆长度由2 200 mm增加至2 400 mm、间排距均减小至800 mm;顶板锚索长度由6 800 mm增加至7 200 mm、间排距均减小至1 600 mm.二是巷道顶板、底板的整体变形均呈现中部变形大、两端变形小的特征.支护方案优化后巷道顶板最大下沉量减小295.22 mm,底板最大鼓起量减小88.71 mm.三是巷道两帮整体呈现帮部中部变形大、帮部顶底两端变形小的特征.支护方案优化后,两帮最大移近量显著减小,累计减小25.84 mm.四是现场实测结果显示,支护方案优化后,断层破碎带附近28天后的巷道顶底板、两帮移近量分别稳定在720、350 mm,优化支护方案有效解决了巷道围岩大变形的问题.

    掘进巷道断层破碎带巷道围岩变形

    无煤柱工作面沿空留巷段超前支护技术应用

    张嘉安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证8305无煤柱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避免采动影响导致沿空巷出现顶板破碎、冒漏、两帮失稳等现象,对沿空巷顶板采取爆破预裂切顶卸压技术以及"桁架锚索吊棚+恒阻让压锚索+L型钢棚"永久支护和"超前液压支架+单体柱"临时支护.结果表明,采取联合支护技术后工作面回采期间沿空巷受采动影响较小,工作面超前段顶板未出现破碎现象,下沉量控制在0.14 m以下,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

    无煤柱工作面沿空巷切顶卸压联合支护技术

    高应力沿空掘巷窄煤柱宽度确定及控制技术

    张五一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应力松散煤层回采巷道布置过程中,沿空掘巷技术的关键是窄煤柱留设宽度的确定及支护方式的选择.基于谢桥煤矿21316工作面实际地质条件,通过理论计算确定窄煤柱与巷道宽度之和在13.88 m范围内才能避开支承压力峰值点,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不同宽度的窄煤柱进行分析,综合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巷道变形情况,分析确定小煤柱宽度为5 m,进一步提出"应力优化-长锚固强化-注浆改性"三位一体控制对策,根据现场条件制定支护方案并进行了成功实践,为类似条件巷道支护提供了借鉴.

    沿空掘巷窄煤柱松散煤层数值模拟围岩控制

    破碎围岩巷道定向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郭志勇王虎伟张东华
    103-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松软破碎围岩巷道日益突出的支护问题,为确保巷道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提出了"强力拉+长锚固+定向注"联合支护技术.基于理论与数据结果,研究注浆水灰质量比和劈裂注浆区深度对巷道围岩变形的影响规律,优化确定巷道支护参数和加固形式.通过在常村煤矿25采区胶带下山进行现场试验及矿压观测,巷道围岩进行定向注浆加固后,提高了破碎围岩的结构完整性和承载能力,改善了巷道围岩变形情况,成功地解决了 25采区胶带下山的加固修复难题.

    破碎围岩巷道定向注浆加固支护参数矿压观测

    长钻孔在上部煤层采空积水区疏排中的应用

    张成云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鲁煤矿22121工作面采空区位于31001综放工作面北侧,通过物探、钻探判定22121工作面采空区存在积水.为保证31001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安全生产,采用千米定向钻机技术对22121工作面采空区积水进行排放,实施的钻孔分别对积水区的水和采动产生的裂隙区的水进行排放.通过后期考察可知,在排水21 d后,积水区内水量整体下降.长钻孔技术有效解决了 31001综放工作面水害问题.研究结果对于其他类似矿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积水区物探钻探千米定向钻积水排水

    麻家梁矿14211工作面探测异常区底板注浆改造技术应用

    郝建卿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麻家梁矿14211工作面进行音频电透视法探测发现,切眼底板异常区深度为100 m超过隔水层厚度(90 m),同时采面切眼掘进期间出现底板渗水情况,后钻探及水质发现物探异常区与底板奥灰水承压含水层间存在水力联系,采面在物探异常区回采期间面临较大的突水风险.结合物探成果,提出在地面布置2个定向钻孔对14211工作面底板进行注浆改造,并对定向钻孔施工方案、注浆方案等进行详细设计.现场应用后,布置的2个地面定向钻孔累计向底板注入5 000 t水泥,注浆后采面在14211工作面探测异常区内回采时底板未出现涌水情况,表明注浆改造取得较好效果.

    底板承压水注浆改造定向长钻孔物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