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能源技术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能源技术与管理
能源技术与管理

双月刊

1672-9943

nej@vip.163.com

025-83332459

210024

南京市北京西路15-1号

能源技术与管理/Journal Energy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查看更多>>《能源技术与管理》杂志(双月刊)是由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江苏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苏省煤炭学会、中国矿业大学主办的科技期刊。它是一本面向能源工业的综合性科技杂志,主要报道能源工业经济运行、科学技术进步、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新成果与信息动态,以及能源行业重大的经济事件、能源行业优秀的管理群体和他们创造的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在国内能源行业享有良好声誉,是中国煤炭信息库的重要信息源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均压防火技术在易自燃煤层群的研究与应用

    王智育
    113-11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陕西黑龙沟煤矿主采2-2、3-1、4-3、5-3煤层,各煤层层间距较小.其下覆煤层开采过程中,上覆采空区有毒有害气体通过裂隙下泄至工作面,造成工作面有毒有害气体超限,影响工作面的正常回采.基于此,分析了影响工作面有毒有害气体涌出的因素,通过采用均压防火技术,调整均压区域内外差压,抑制了上覆采空区气体下泄,确保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

    均压防火易自燃煤层群

    高地温对煤层孔隙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陈建崇郭玉朋杨冰
    116-11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煤在不同温度影响下孔隙的变化规律,以某矿4#煤层为实验背景,利用压汞法,即不同压力下压入多孔材料的水银的体积,得出煤样孔隙特征参数.结果表明:预处理温度为40 ℃的煤样小孔数量最多,与30℃和50℃预处理的煤样相比,40 ℃预处理的煤样产生的中孔和大孔数量更多,40℃煤样总孔容和平均孔径最小,总空隙面积和孔隙度较大,更容易使氧气与煤体表面接触,发生蓄热氧化,导致煤自燃.

    高地温煤样孔隙结构压汞法

    采空区煤低温氧化预测模型研究

    项宗文王振国包迪文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CO是煤低温氧化预测的关键参数.基于采空区内的实测数据,采用遗传算法对支持向量回归模型进行参数寻优,建立煤低温氧化预测的模型;在保持测试集和训练集相同的情况下,建立了标准SVR模型、随机森林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以MAE、MAPE与RMSE、R2为指标,与GA-SVR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VR、RF、BPNN和GA-SVR模型训练集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2.481 4%、2.491 7%、2.085 2%和1.368 3%;测试集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14.292 0%、14.055 5%、16.040 2%和6.526 6%,相应的拟合优度为 0.738 2、0.756 2、0.645 5 和 0.934 5.GA-SVR 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说明GA-SVR模型具有更好的泛化性和鲁棒性.利用GA算法优化SVR模型参数能够提高预测精度和准确度.

    煤低温氧化预测支持向量机遗传算法参数寻优

    煤低温氧化过程耗氧速率研究

    杜云峰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煤样低温氧化阶段耗氧速率,使用煤低温氧化实验测试装置对HM、JT、PB、DL、ZX等煤样完成了升温氧化实验,分析了不同煤样的耗氧速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不同煤样的耗氧速率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通过耗氧速率与煤温数据进行分段线性回归,可以得到煤低温氧化阶段的特征温度值;低温氧化过程的生成物浓度的高低与耗氧速率的大小存在线性关系.

    煤低温氧化耗氧速率特征温度生成物

    沙坪煤业浅埋煤层上覆小窑采空区灾害治理研究

    韩昌江任仲久
    127-129,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沙坪煤业一盘区煤层埋藏浅,地表裂隙发育,矿区附近曾存在多个小窑,威胁工作面安全生产.为有效解决13102工作面上覆小窑采空区遗煤氧化及老窑采空区气体下泄隐患,根据地质资料,结合井上、下钻孔检测,将隐患范围圈定至工作面切眼200 m范围内及距切眼700~1 000 m范围上覆小窑采空区.在回采前,地面钻孔采用注黄泥浆、注液氮的治理方法,对采空区进行降温处理;在开采过程中,异常区域采用应急均压系统防止矿界外小窑采空区气体下泄至工作面.结果表明,同位素测氡法结合井上、下钻孔探测的方法,可以较准确地圈定异常区域位置;开采前灌注黄泥浆、开采时注液氮的综合治理方式,有效降低了采空区内温度及一氧化碳浓度,消除了上覆采空区自然发火隐患.

    浅埋煤层采空区气体综合治理

    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故障及预防措施

    杨帅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野川煤矿3202工作面回采期间MG160/375-WD1采煤机牵引电机出现水套鼓包和漏水等现象,分析了采煤机牵引电机结构,并利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对水套鼓包以及漏水主要原因进行合理分析,采取预防措施前后采煤机牵引电机故障率由原来的21.4%降低至3.7%,有效降低了牵引电机故障率,维修费用减少了 40余万元,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

    采煤机牵引电机故障分析预防措施

    李楼煤矿带式输送机低能耗运行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

    马涛李志杰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李楼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能耗高、磨损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式输送机低能耗运行控制系统,建立了带速-煤量最优匹配关系;研发了一种输送带调速模糊控制器,能够根据煤流量变化情况自动对输送机运行带速进行无级调速.实际应用表明,新的输送机运行控制系统能够将输送机运行平均带速降低40%,耗电量比优化前降低了 24%,配件费用比优化前降低了 71.1%.

    输送机低功耗带速-煤量匹配运行控制

    液压支架柱类表面修复激光熔覆与电镀工艺对比

    焦国华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液压支架柱类表面传统电镀工艺修复存在劳动强度大、电镀污染严重以及寿命较短等问题,对修复液压支架立柱的传统电镀工艺进行研究.指出了电镀工艺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提出了液压支架立柱激光熔覆修复工艺,采用试验研究法,以液压支架立柱活塞杆作为试验对象,对比分析了激光熔覆修复技术与传统电镀工艺技术的优势和不足,研究这2种修复工艺处理后零件的硬度、耐腐蚀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等.结果表明:传统的电镀工艺表面硬度为25~30 HRC,而激光熔覆试样硬度值达到了 50~62 HRC,表面硬度值高,耐磨性、耐腐蚀性以及耐高温性能更好,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取得了满意的对比效果,验证了激光熔覆技术的优势.

    液压支架立柱类电镀工艺激光熔覆

    回坡底煤矿通风系统综合评价应用研究

    吕旭东
    139-14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预测回坡底煤矿下一时刻通风系统态势,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结构实现了矿井通风段内各个参数的预测,在通风系统评价体系构建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得到矿井下一态势的通风状况,选择矿井中非稳定因素评价通风系统,通过建立通风模型,实现了回坡底煤矿通风系统的动态精确评价,为矿井通风系统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风系统综合评价应用研究

    不规则工作面分单元抽采达标评价技术研究

    苏学友马金魁马铭靳鹏...
    142-145,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瓦斯抽采是治理煤矿瓦斯的根本措施.为了消除煤层的突出危险,除了要实施瓦斯治理工程进行超前瓦斯治理外,对瓦斯抽采的过程管理工作同等重要.瓦斯治理工程、瓦斯抽采时间、瓦斯抽采效果指标及通风风量是否满足生产需要等因素,均是工作面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为保证不规则工作面抽采达标评价的规范实施,大水头煤矿以东104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实施分单元评价的基础上,对钻孔控制范围、布孔均匀度、预抽时间等参数进行了评价,对预抽后各单元的效果评价指标进行了实测.研究结果表明,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工作面能够实现抽采达标.同时,针对工作面瓦斯赋存不均问题,提出了工作面实施抽采达标的具体执行流程,以期为类似矿井提供指导.

    抽采达标瓦斯抽采瓦斯含量抽采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