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能源技术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能源技术与管理
能源技术与管理

双月刊

1672-9943

nej@vip.163.com

025-83332459

210024

南京市北京西路15-1号

能源技术与管理/Journal Energy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查看更多>>《能源技术与管理》杂志(双月刊)是由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江苏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苏省煤炭学会、中国矿业大学主办的科技期刊。它是一本面向能源工业的综合性科技杂志,主要报道能源工业经济运行、科学技术进步、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新成果与信息动态,以及能源行业重大的经济事件、能源行业优秀的管理群体和他们创造的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在国内能源行业享有良好声誉,是中国煤炭信息库的重要信息源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瓦斯矿井综采工作面瓦斯异常区瓦斯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郑军
    43-4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9228综采面开采期间瓦斯涌出异常导致上隅角瓦斯超限难题,对工作面瓦斯异常区范围、瓦斯涌出量进行了预测,并对瓦斯来源进行了分析,采用以底板穿层钻孔预抽下邻近层10#煤层瓦斯为主、邻巷插管抽放工作面采空区瓦斯为辅的瓦斯抽放措施后,有效杜绝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实践表明:9228工作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0.1 m3/min,底板预抽钻孔瓦斯抽放纯量最大为5.1 m3/min,采空区埋管瓦斯抽放纯量最大为2.4 m3/min;预抽钻孔瓦斯抽采浓度平均为9.6%,邻巷插管瓦斯抽采浓度平均为1.5%;回采期间上隅角瓦斯浓度稳定在0.27%左右,最大为0.32%.

    低瓦斯矿井综采工作面瓦斯异常区瓦斯治理

    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水力压裂增透技术应用研究

    王呈云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杜儿坪矿主采6#煤层工作面煤体渗透特性较差、常规钻孔抽采煤层瓦斯时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以76903工作面为背景,利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出影响煤层中瓦斯抽采的煤岩体的裂隙、孔隙流动规律,通过对杜儿坪矿76903工作面进行水力压裂增透技术现场试验,使得煤层内瓦斯得到部分释放,降低了煤层瓦斯的含量浓度.经监测水力压裂钻孔后,瓦斯抽采平均流量为0.03 m3/min,较常规钻孔抽采0.012 m3/min提高了 2.6倍,同时改善了煤层的透气性,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高瓦斯低透气性水力压裂增透抽采率

    多分支水平井地面煤层气抽采技术的应用研究

    任永强陶占盛许晓晨李鹏...
    50-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宁煤矿煤层埋深为380~580 m,煤层含气量为20.89 m3/t,煤层气资源丰富.为有效开发煤层气资源,对该矿实施了多分支水平井地面煤层气抽采技术.采用多分支水平井地面煤层气抽采技术经4~5年预抽后,预计煤层气含量下降5.83~8.46 m3/t,残余煤层气含量下降至5.98~8.86 m3/t,瓦斯预抽率达到39.46%~58.22%.采用多分支水平井进行地面煤层气预抽可大幅度降低煤层瓦斯含量,有利于矿井生产衔接,能够提高生产能力和掘进、回采效率,经济安全效益显著.

    多分支水平井煤层气地面抽采预抽抽采率

    旋风除尘器内煤尘运移及捕获机理研究

    穆效治任仲久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矿用旋风除尘器内部煤尘运动规律,提升除尘效果,采用RSM湍流模型和DPM颗粒流模型,对旋风除尘器内部流场以及煤尘颗粒的运动轨迹进行模拟研究.重点探究了风流速度为5、15、25 m/s时除尘器壁面压力以及煤尘颗粒运动分布情况,模拟了5、8、10、15、20、25 μm煤尘颗粒的运动轨迹,并对比分析了除尘效率.实验结果表明:除尘器内部流场压力与风流速度成正比,速度越大压力越大,压力沿轴向和径向方向逐渐减小,压力和风速分布具有良好的对称性.当其他变量一定时,风流速度为15 m/s时除尘效率最高,可达到87.1%.最佳风流速度下,煤尘粒径与除尘效率成正比,粒径越大,除尘效率越高,当煤尘粒径小于10 μm时,煤尘颗粒极易发生逃逸现象.

    旋风除尘器数值模拟煤尘逃逸颗粒轨迹除尘效率

    金桥煤矿井下呼吸性粉尘理化性质研究分析

    戈海宾谷廷华王雷仇培山...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金桥煤矿井下岩巷综掘工作面呼吸性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实验手段,从宏观角度对其粒度分布、元素组成进行分析;从微观角度对岩粉的形貌、微区元素组成及分布进行研究,并对其所含有的官能团进行分析,得到更加详细的岩巷综掘工作面呼吸性粉尘的微观结构和成分组成等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金桥煤矿综掘岩巷巷道内粉尘以呼吸性粉尘为主(粉尘粒径小于5 μm),其中岩巷综掘工作面粉尘中的5 µm以下呼吸性粉尘所占体积分数达63.32%,可造成尘肺病的游离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44.64%.除了无机成分,呼吸性粉尘中还含有醇类、酚类及苯系物等有机成分,表明井下的粉尘治理工作势在必行.研究成果可为提高岩巷综掘工作面高浓度粉尘污染作业环境的治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南.

    煤矿呼吸性粉尘理化性质微观结构

    综采工作面过冒漏区联合支护技术应用

    谢培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兰矿10606工作面回采期间因受地质构造影响,出现端面顶板破碎、冒漏现象,导致煤壁垮落严重、顶板维护困难、支架初撑力不足,严重制约着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该矿通过技术研究分析了端面顶板冒漏机理,并根据回采现状,对端面冒漏区提出了"注浆加固+人工假顶+超前管棚"等联合支护技术,通过现场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采取联合控制技术后,有效阻止了冒漏区范围的扩大,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提高至95%以上,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

    综采工作面冒漏区冒漏机理联合支护应用分析

    常村煤矿综放开采覆岩破坏及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王攀峰
    64-6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常村煤矿S6-7工作面覆岩破坏和地表移动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并结合地表岩移观测站数据,对采空区地表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值进行了详细分析.运用曲线拟合法和理论分析法得出了一系列预测参数,如地表下沉系数、水平移动系数等,揭示了地表下沉的规律和特点:下沉盆地的陡峭程度较高,变形分布呈集中趋势;在拐点内侧及附近下沉值较大、曲线较陡;在下沉盆地边缘,沉陷变形曲线的收敛速度相对较慢,影响范围向外扩展较远.同时指出,主要影响角的正切、拐点偏移距离等相关参数对地表沉陷具有显著的影响.此研究为常村煤矿S6-7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希望可以为类似工作面的岩层破坏和地表移动问题提供实用的参考和借鉴.

    近水平厚煤层综放开采观测站布设覆岩破坏规律地表移动规律

    综采工作面端面破碎机理及控制技术

    班强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塔山煤矿二盘区8220工作面回采至470 m处87#—93#支架前方端面顶板出现冒漏,导致工作面煤壁垮落严重、端面距加大、支架支护效果差等技术难题,通过技术研究分析了工作面端面冒漏机理,并根据工作面回采现状,提出了"注浆加固+喷浆+人工假顶+铺设柔性纤维网+JW型钢棚"联合支护技术.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采取联合支护后有效控制了冒漏区范围的扩大,端面顶板下沉量控制在0.24 m以下,煤壁片帮深度控制在0.5 m以下,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

    综采工作面顶板冒漏冒漏机理联合支护应用分析

    特厚煤层智能化工作面过大断面本层老巷技术实践

    朱孝迁姬凤祥
    71-7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伊犁一矿1503E工作面为智能化综放工作面,该工作面回采的5#煤层平均煤层厚度为19.8 m,煤层及顶底板属软质煤岩类.该工作面存在一条连通上下顺槽的2#联络巷,为使工作面顺利通过该巷道,通过比选确定了空巷充填材料全断面充填的方法,并计算确定了充填体参数.实际施工中采用分段阻隔注浆充填方法和改造后的全自动化填充系统,实现了快速、安全的充填作业.最终应用结果表明,充填体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和让压性能,确保了工作面过老巷时的安全高效生产,为类似条件的工作面过老巷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特厚煤层智能化工作面老巷充填

    回采巷道围岩物理参数及应力分析

    王玉龙
    73-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盖州煤矿9#煤层围岩物理力学参数,为后期采掘施工围岩支护提供依据,在9#煤层布置测点并进行围岩窥视,对围岩进行应力测试和围岩强度测试,并通过三维建模对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回采巷道围岩应力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测点处9#煤层围岩水平主应力为12.42 MPa,垂直应力为9.70 MPa;测点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29.8°W,9#煤层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1.2 MPa.

    煤层力学参数测点布置力学实验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