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能源技术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能源技术与管理
能源技术与管理

双月刊

1672-9943

nej@vip.163.com

025-83332459

210024

南京市北京西路15-1号

能源技术与管理/Journal Energy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查看更多>>《能源技术与管理》杂志(双月刊)是由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江苏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苏省煤炭学会、中国矿业大学主办的科技期刊。它是一本面向能源工业的综合性科技杂志,主要报道能源工业经济运行、科学技术进步、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新成果与信息动态,以及能源行业重大的经济事件、能源行业优秀的管理群体和他们创造的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在国内能源行业享有良好声誉,是中国煤炭信息库的重要信息源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煤矿软岩回采巷道破坏机理与支护优化研究

    刘凯峰
    73-75,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部软岩巷道常处于"三高一扰动"复杂环境中,其巷道围岩变形一直是支护难题.针对永定庄矿8203工作面顺槽大变形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现场试验等方法,研究工作面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以及相适应的围岩稳定控制方案;借助FLAC3D数值模拟研究判断锚杆长度、支护密度、反底拱喷层厚度等参数对巷道变形的影响,分析围岩位移、应力变化规律,提出"高预应力锚杆+注浆锚索+反底拱"的联合支护技术方案,并对围岩移近量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巷道顶板变形量60 mm,两帮变形量90 mm,底鼓量仅30 mm,试验方案有效维护了巷道的稳定性,工程效果良好.

    弱胶结软岩:破坏机制联合支护数值模拟

    巷道顶板分区破坏特征及区块联动控制技术研究

    柳建琦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巷道顶板裂隙扩展逾越至常规锚杆锚固区范围外、导致支护难度增加的难题,采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和矿压监测等方法,揭露探测了巷道顶板节理和裂隙的发育情况,揭示了巷道顶板分区破裂特征及损伤演化机理,并采用锚杆锚索区块联动控制技术对巷道进行围岩稳定性控制.结果表明,采用该支护技术后巷道顶板稳定性得到提升,顶板变形量减小了 58.3%,可为类似条件下巷道围岩控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顶板分区破裂损伤演化区块联动支护优化

    厚煤层切顶留巷动压承载临时支护探索

    郑军
    79-82,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寨崖底煤矿3912厚煤层工作面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动压承载区采用单体柱棚进行临时支护导致的巷道变形大、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威胁大等问题,为了减小留巷巷道的变形,保证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通过优化力学模型,并采用切顶短臂梁动压力学模型计算方法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提出了采用门式支架进行临时支护的设计思路,确定了门式支架支护的关键参数.

    切顶留巷动压承载临时支护短臂梁

    大倾角煤层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原理及支护技术研究

    刘洋
    83-85,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锦程矿10-208工作面沿空留巷期间巷道围岩变形严重和支护体损坏的问题,结合矿井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大倾角煤层开采上覆岩层运动与顶板结构的演化规律,针对性地设计了巷道围岩加强支护方案.同时,采用FLAC3D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验证所选方案的科学合理性.现场实施应用的监测表明,倾斜煤层开采密集支柱配合矸石垮落充填护巷技术所设计的支护形式和支护参数是合理的,能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大倾角煤层沿空留巷切顶卸压围岩控制

    窄煤柱沿空掘巷技术在高瓦斯厚煤层综放采煤面中的应用研究

    黄衡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U型通风方式广泛应用于高瓦斯厚煤层采煤面,解决了瓦斯超标难题,改善了工作环境.但双U型通风方式巷道留设煤柱宽度一般在25~60 m,会加大瓦斯排放巷与联络巷维护难度,同时煤炭资源浪费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万家庄煤业在上一工作面的采空区应力释放区域内布置瓦排巷,减小煤柱的宽度.此后,通过分析矿压监测数据可知,窄煤柱沿空掘巷布置瓦斯排放巷围岩稳定可靠,能够提高煤炭回采率和减少巷道的维护难度,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沿空掘巷窄煤柱高瓦斯厚煤层综放

    小煤柱掘巷围岩控制技术优化与应用

    李东东高翔宇
    89-9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常顺煤业工作面区段护巷留设困难、预留煤柱尺寸偏大、资源回收率偏低等问题,以15102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确定了小煤柱宽度为5 m,并提出了"爆破切顶+预注浆加固+锚网索高强支护"联合支护方案.现场监测数据表明:工作面回风顺槽掘出30天后巷道变形基本处于稳定状态,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不超过90 mm,两帮移近量不超过160 mm,完全满足工作面回采需求.

    小煤柱掘巷控制

    软弱复合顶板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优化与应用

    冯刚陈玉龙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泰山隆安煤业软弱复合顶板条件下回采巷道围岩控制困难、冒顶事故多发等问题,现场进行了巷道围岩强度测试,对软弱复合顶板破坏机理进行深入分析,针对性提出软弱复合顶板控制对策.现场采用锚网索组合支护+顶板注浆耦合加固方法,通过提高锚杆(索)预紧力主动支护顶板,配合注浆加固进一步提高软弱复合顶板的整体性与抗压强度.现场矿压监测数据表明:锚网索支护+顶板注浆耦合加固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70 d后巷道顶底板及两帮变形均趋于稳定,确保了工作面回采安全.

    软弱复合回采巷道控制

    下山巷道围岩破碎机理及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周超敏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同安煤矿4#煤层行人大巷下山掘进至290 m处时顶板破碎严重,从煤层赋存、施工工艺、支护技术、集中应力等方面分析了围岩破碎机理,对破碎区提出了"注浆锚杆+桁架锚索+密集联锁U29型棚"联合支护技术.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联合支护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围岩破碎,顶板下沉量由原来的0.37 m降低至0.11 m,两帮收敛量由原来的0.57 m降低至0.24 m,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

    下山巷道围岩破碎机理联合支护技术应用效果

    恒昇煤业9304工作面风巷主动式超前支护技术研究

    马言
    99-10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9304工作面回采超前支护现状,淘汰超前液压支架支护等被动式超前支护形式,采用矿用钻孔成像仪对工作面超前段巷道顶板进行了钻孔窥视,据此分析了巷道围岩结构发育特征和煤层赋存特征,并结合矿井超前支护技术应用水平,提出了采用高强度锚索作为主动式超前支护的"分阶段"实施方案.该技术克服了被动式超前支护的缺点,有效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主动式超前支护钻孔窥视支护强度

    基于SSA-GBDT模型的巷道支护参数优化

    孙兴发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巷道支护参数的准确选取对于围岩变形控制和保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机器学习预测存在的预测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准确度不高、理论结果与现场应用不符等缺陷,提出了 一种新的预测模型.通过麻雀搜索算法(SSA)对梯度提升树(GBDT)进行优化,以提高模型预测精度.选取巷道宽度、巷道高度、顶板岩层厚度、煤层厚度、埋深作为模型的输入变量,利用优化好的SSA-GBDT模型对锚索间距、锚索排距、锚索直径、锚索长度进行优化,现场进行验证,并对巷道顶板的受力变化和位移变化进行监测,得出结论是顶板最大受力为101 MPa,最大位移量为59 mm.这说明SSA-GBDT模型预测精度能够满足现场生产要求,为解决巷道支护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支护参数优化麻雀搜索算法梯度提升树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