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能源技术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能源技术与管理
能源技术与管理

双月刊

1672-9943

nej@vip.163.com

025-83332459

210024

南京市北京西路15-1号

能源技术与管理/Journal Energy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查看更多>>《能源技术与管理》杂志(双月刊)是由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江苏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苏省煤炭学会、中国矿业大学主办的科技期刊。它是一本面向能源工业的综合性科技杂志,主要报道能源工业经济运行、科学技术进步、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新成果与信息动态,以及能源行业重大的经济事件、能源行业优秀的管理群体和他们创造的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在国内能源行业享有良好声誉,是中国煤炭信息库的重要信息源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瓦斯煤层脉冲波增透定向钻孔抽采技术实践

    张连军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已有高瓦斯煤层增透技术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在霍尔辛赫煤矿实施定向钻孔加以等离子脉冲波煤层增透抽采瓦斯技术,配置了脉冲波增透技术装备,给出了钻孔施工和孔口封固装置安装方法、抽采管路连网和参数监测要求.该脉冲波增透技术在井下现场应用取得成功,增透后的瓦斯抽采指标达到了预期值,实现了低渗透较难抽放煤层的高效抽采.

    脉冲波增透定向钻孔孔口封固瓦斯抽采

    高瓦斯煤层瓦斯富集特征及协同抽采可行性研究

    王毅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高瓦斯煤层瓦斯抽采的可行性,本文以南山煤矿高瓦斯抽采为工程背景,采用物理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的方法,对该煤矿瓦斯富集特征、透气性、涌出量以及瓦斯抽采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煤层开采在冒落带和裂隙带的过渡区构成了低位瓦斯富存区,在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的过渡区构成了高位瓦斯富存区;12#煤层的百米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为0.037 5~0.039 5 d-1、煤层透气性系数为1.85~2.25 m2/(MPa2·d),为可以抽采煤层.现场采用高低位协同抽采,效果良好.

    高瓦斯富集特征瓦斯抽采可行性研究

    高瓦斯事故矿井不启封闭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杭银建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防止赛尔公司三矿发生的瓦斯爆炸事故引起次生灾害,对其3条井筒采取了封闭措施.在采取封闭措施后,经充分论证决定该矿实施关井闭坑.但由于井筒内充满了大量高浓度瓦斯,不能采用常规的措施进行关井闭坑.经研究决定,在井口不启封的情况下对井筒进行安全有效的充填封闭.结果表明,采取从地面施工大口径钻孔、向井筒内灌注骨料及混凝土对井筒进行充填封堵的方案,实现了快速、安全封堵事故井筒的目的.

    高瓦斯矿井瓦斯爆炸事故永久性闭坑

    极近距离煤层采掘布置优化及围岩安全控制研究

    母鹏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极近距离煤层采掘布置及围岩安全的问题,以安泰煤矿9210上、下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力学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该煤矿下工作面开切眼和停采线的合理位置以及合理采煤截割深度,探讨了 2种开采截割深度对于下工作面的影响.研究表明,9210下分层工作面开切眼及停采线均采用外错布置方式,其中9210下分层工作面开切眼的采帮与上分层工作面煤壁的距离≥8.6 m;9210下分层工作面停采线的位置与上分层工作面停采线距离≥15.6 m;开采截割深度选取0.6 m/循环.这对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极近距离煤层采掘布置围岩控制

    软岩巷道过断层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孙磊磊
    94-9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软岩巷道3301运输大巷过断层期间顶板破碎问题,结合断层区域应力分布情况,设计了 3种支护方案;通过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采用加长锚杆锚索、加密锚索、增加角锚杆、注浆加固的措施控制围岩变形.现场实践表明,巷道最大顶板、底板及两帮变形量分别为162、186、125 mm,软岩巷道断层区域围岩破碎得到了有效控制,围岩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软岩断层围岩控制注浆

    含泥岩夹层复合顶板巷道变形机理及支护优化研究

    高小峰裴越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山区矿井的顶板主要以石灰岩为主,中间夹杂着软弱泥岩夹层,顶板完整性受到破坏,承载能力降低,巷道变形大、支护困难.采用模拟分析和现场实测手段,对比分析了完整石灰岩顶板和含软弱夹层复合顶板在同等支护条件下的巷道受力变形特征,优化了巷道支护设计,提高了巷道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完整石灰岩顶板相比,含软弱夹层复合顶板垂直位移增大到原来的2.64倍,两帮位移量增大到原来的1.88倍,巷道破坏严重;软弱夹层与煤层距离越小,竖直方向的位移越大,并且在软弱夹层处顶板不连续下沉,出现离层现象,两帮水平位移则变化不大;采用缩小锚杆间排距、使用2卷药卷、增加补强锚索的方式优化了支护方案,优化后巷道顶底板位移量为54~61 mm,两帮位移量为38~46 mm,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提高了巷道稳定性.相关研究对类似地质条件巷道支护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模拟分析软弱夹层顶板支护回采巷道优化设计

    深部矿业公司分层沿脉巷道掘进支护方案优化研究

    张勇军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部矿业公司1 413 m水平沿脉巷道围岩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结构面信号收集和声波检测方法对巷道稳定性作出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沿脉巷道围岩松动圈区域为1.6~2.2 m,巷道顶板破碎区域显著超过两帮;利用喷+网+锚+索联合支护模式的高强度支护系统进行支护,调节了围岩变化.通过数值计算证实了该支护方法的有效性.这说明喷+网+锚+索联合支护模式可以保证巷道围岩的长期稳定.

    联合支护围岩松动圈块体模型数值模拟

    孤岛工作面采动矿压影响分析及超前支护技术研究

    沈光全孙向兵
    106-10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孤岛工作面受回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四周形成了采空区,其在回采期间煤柱内应力集中程度大,围岩破坏严重,对安全开采造成极大危害.本文以花草滩煤矿1105孤岛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对孤岛工作面围岩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了解围岩应力变化及覆岩运动规律、窄煤柱留设及超前巷道支护合理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超前支护方案,取得了预期效果,可为同类条件孤岛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借鉴.

    孤岛工作面围岩变形机理分析窄煤柱留设超前支护优化

    采空区巷道掘进合理煤柱宽度研究

    王龙冯智杰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传统的15~40 m采空区大煤柱相比,采空区小煤柱巷道掘进可明显提高煤炭采出率,但控制采空巷道掘进的稳定性难度较大,尤其是深部孤岛工作面.为控制综放开采的稳定性,以孙家沟煤矿135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综放开采围岩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揭示了不同宽度煤柱巷道围岩应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3505孤岛工作面巷道围岩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埋深大、煤层厚、煤柱大、高应力集中.合理的煤柱宽度为8 m,应力集中和破坏程度较小、相应的变形量较低,才可有利于沿空巷道掘进的稳定性.

    孤岛工作面煤柱综放开采巷道稳定性

    红石岩煤矿小煤柱护巷在综采面的研究及应用

    吴峰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红石岩煤矿采煤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留设问题,通过对红石岩煤矿煤层开采面侧帮压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寻求一种科学、合理的煤柱间距,以提高采场回采效率,从而为同类型工作面煤柱的合理留设、采场周边巷道的合理布局等奠定理论基础.

    巷道围岩煤柱应力最小煤柱锚杆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