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探明散射辐射变化对稻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的影响可为稻田碳汇能力评估和产量估算提供参考.本研究以鄱阳湖平原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Eddy covariance,EC)系统对稻田CO2通量进行了连续两年(2017-2018年)的定位观测,选取水稻生育中期数据,按照散射辐射比例(Diffuse fraction,DF)进行分段,分析了散射辐射对稻田GPP的影响,探明并量化了不同DF条件下散射辐射与其他气象因素对稻田GPP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辐射对GPP的影响存在差异,GPP随着直接光合有效辐射(Direct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dir)的增加先迅速增长,随后达到饱和;在不同DF条件下,早晚稻GPP随着散射光合有效辐射(Diffuse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dif)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当DF为0.1~0.4时,早稻GPP随PARdif无明显变化趋势,晚稻GPP随PARdif呈上升趋势(决定系数R2为0.23),当DF为0.4~0.7时,早晚稻GPP随PARdif呈下降趋势(R2为0.38、0.02),当DF为0.7~1.0时,早晚稻GPP随PARdif呈明显上升趋势(R2为0.32、0.89),可见PARdif是影响水稻GPP的重要因素.早晚稻GPP与DF呈二次曲线关系(R2为0.45、0.67),早晚稻光能利用效率(Light use efficiency,LUE)则与DF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R2为0.68、0.82),早晚稻最优DF为 0.48 和 0.40.DF 变化同时引起气温(Air temperature,Ta)和饱和水汽压差(Water 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的变化,进而对水稻GPP产生协同影响.气象因素与水稻GPP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DF条件下,气象因素对水稻GPP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Ta和VPD升高分别对水稻GPP起促进和抑制作用,当DF为0.1~0.4、0.4~0.7和0.7~1.0时,影响早稻GPP的主要气象因素为Ta、PARdir和PARdif,影响晚稻GPP的主要气象因素则为 PARdif、PARdir和 PARd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