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科技与信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科技与信息
农业科技与信息

高兴明

半月刊

1003-6997

nykj@gsny.gov.cn;nykjyxx@126.com

0931-8864917

730000

兰州市城关区耿家庄143号

农业科技与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甘肃省农业厅主办、国内外发行的综合性农业科普月刊。面向农村,服务农民,旨在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传递市场信息,开拓致富门路,推广实用技术,介绍新品种、新产品。内富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海拔寒旱区无花果新品种引进及配套栽培模式研究

    康彩琴李国田康爱霞石建业...
    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变高海拔寒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现状,解决寒旱特色农业的种植模式和栽培品种单一的问题,本试验在定西市金源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开展高海拔寒旱区无花果新品种引进及配套栽培模式的研究.引进波姬红、芭劳奈、青皮、金傲芬、布兰瑞克5个无花果新品种开展引种试验,同时分别设置平栽平茬小区、高垄平茬小区和沟栽平茬小区进行无花果配套栽培模式试验,对无花果栽培环境温度、无花果成活率、植株长势和挂果情况统计测定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布兰瑞克最适宜在高海拔的寒旱地区栽培,其次是波姬红;平栽平茬的无花果栽培模式最适宜在海拔2 000 m的寒旱地区应用,其次是高垄平茬模式.

    高海拔寒旱区无花果新品种引进栽培模式

    徽县马铃薯应用保水剂替代地膜试验初报

    李萍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切实解决地膜对农田造成的污染问题,进一步验证保水剂在马铃薯作物上的应用效果,徽县通过在马铃薯作物上开展应用保水剂与地膜覆盖对比试验,初步探索出在马铃薯生产上应用保水剂完全可以替代地膜,而且应用保水剂可以减少和降低地膜对土壤和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可提高水肥利用率,疏松土壤.

    徽县马铃薯保水剂替代地膜效果

    不同覆膜方式对不同品牌农用地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吕文坤杨婷汪海燕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残膜污染会造成耕地质量下降,进而引起农作物减产.当前天水市秦州区地膜机械化回收水平偏低,研发适用机械对于提高废旧农膜回收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种地膜覆膜前后以及人工、机械覆膜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为研发和改进残膜回收机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个品牌地膜覆膜后力学性能均较覆膜前降低;地膜品牌间力学性能存在差异,陇丰拉伸负荷(纵、横)、断裂标称应变(纵、横)和直角撕裂负荷(纵)均高于天宝;机械覆膜地膜力学性能高于人工覆膜;覆膜后地膜纵向拉伸负荷、断裂标称应变和直角撕裂负荷分别大于横向各指标.

    不同覆膜方式地膜力学性能

    温室蔬菜死苗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慧芳刘骏李庆利王金艳...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室蔬菜虽然经济效益高,但由于受到光、温、热、气、肥等因素的影响,管理难度大.针对温室蔬菜苗期生产上易出现的秧苗萎蔫甚至死苗现象,本文从连作重茬、土壤盐渍化、肥料使用不当、地下害虫严重、风干、病害、浇水不当、分苗不当等方面进行了常见原因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总结出一套适合生产实际的温室蔬菜高产栽培技术.

    温室蔬菜死苗高产栽培技术

    保水剂代替地膜在旱塬地玉米生产上的试验效果初报

    魏慧珍张贵曦敬缠琴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通过探究保水剂替代地膜在环县旱塬地玉米种植生产上的效果,为减少地膜"白色污染"、提高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及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在应用海瑞达和应物所2种保水剂的玉米种植模式下,耕地保墒、蓄墒效果明显,且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玉米株高、穗粒数、百粒重,有效增加玉米产量.其中,使用海瑞达保水剂种植模式较露地(CK)种植模式增产14.25%,增产效果明显;使用应物所保水剂种植模式较露地(CK)增产10.75%,增产效果与海瑞达保水剂种植模式相比略差.虽然使用2种保水剂种植模式在玉米农艺性状、增产效果上不如全膜覆盖种植模式,但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因素综合考虑,保水剂种植模式下地膜污染明显降低、耕地墒情良好、玉米生产性能较好,因此建议在环县旱塬地推广应用保水剂产品,尽量减少地膜使用量.

    保水剂干旱地膜污染

    调亏灌溉技术在节水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分析

    王世杰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和应用调亏灌溉技术是促进国家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用水效率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近年来我国调亏灌溉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归纳总结调亏灌溉技术的节水原理及应用情况,为今后调亏灌溉技术在节水农业发展中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调亏灌溉节水机理水分利用效率作物品质

    沿黄河河谷地冬性彩色油菜品比试验初报

    马泉芳陈彩霞柴晓霞陈永平...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丰富白银市水川镇及较其海拔低的沿黄河河谷地春季旅游景区内植被类型及特色,促进本地观光农业和养蜂业持续发展,在沿黄河河谷地对引进的5种冬性彩色油菜进行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油菜品种以金黄色花的产量最高,为1 887.50 kg/hm2,较对照(当地品种)增产3.66%,其余4个品种(橙色花、白色花、粉色花和紫色花)表现为减产,产量范围为1 391.67~1 665.83 kg/hm2,减产幅度为9.61%~23.57%;所有品种的赏花期为30~36d,粉色品种最短,为30d,其余均在33d以上;所有品种越冬率均达91.6%以上,可安全越冬.综合比较发现,金黄色花比较适宜在本地区种植,其次是橙色花、白色花,最后为粉色花和紫色花,所有品种可进行搭配种植,丰富沿黄河谷地春季旅游区的景区特色.

    黄河谷地冬性彩色油菜观光农业越冬率

    河西走廊荒漠肉苁蓉栽培关键技术

    胡芳晋敏何彩刘伟...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荒漠肉苁蓉为列当科肉苁蓉属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生长在荒漠草原及荒漠沙丘地带,具有重要的药用、经济和生态价值.过去由于野生荒漠肉苁蓉滥采乱挖现象严重,造成野生资源日益匮乏.近年来随着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肉苁蓉已经从濒危物种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植物,不仅解决了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还为西部荒漠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种新模式.但目前在肉苁蓉规范化栽培过程中,还存在接种成活率低、品质差、病虫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荒漠地区肉苁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武威地区近几年的肉苁蓉栽培经验,系统总结了荒漠肉苁蓉栽培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河西地区肉苁蓉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

    沙埋荒漠肉苁蓉人工梭梭林接种栽培技术河西走廊

    清水县露天木耳栽培技术优化研究

    马媛媛王永峰刘升鲁斌...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清水县露天栽培木耳品种杂乱、栽培技术不规范、产量和品质不高等问题,本研究开展了黑木耳引种试验,对不同黑木耳品种打孔时间、打孔数量和摆放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合清水县露地栽培的黑木耳品种为青优,清水县地栽木耳最适宜打孔时间为4月下旬,每棒最优打孔数量为234~252孔,最优摆放密度为12万~15万棒/hm2.本研究为清水县木耳优质栽培标准化和规模化种植提供依据.

    木耳引种试验栽培技术清水县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在白菜叶面喷施的效果初探

    刘庆祖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含氨基酸水溶肥能快速与水融合,促使作物吸收肥料中的养分,肥料利用率高.为验证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在白菜叶面上喷施的应用效果,2022年白银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开展了含氨基酸水溶肥肥效田间小区试验,对含氨基酸水溶肥在白菜叶面喷施的效果作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含氨基酸水溶肥料(300倍液喷施)产量最高,为106 667.17 kg/hm2,白菜价格按照当地市场价格1元/kg计算,扣除肥料和人工成本1 139.43元/hm2,比常规施肥增值5 860.57元/hm2,比常规施肥+同期等量清水增值5 760.12元/hm2.此外,叶面喷施该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后,对白菜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喷施后的白菜叶色浓绿、叶片增厚、商品性好,其株高、茎围、单株毛重、单株净重和净菜率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有一定的试验示范推广潜力.

    含氨基酸水溶肥叶面喷施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