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贾善刚

月刊

1002-1248

xuekan@caas.cn

010-82109667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 Agricultur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和中国农学会主办的图书情报学研究和教育的中央级学术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图书情报政策,探讨农业图书情报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报道国内外农业图书情报业的发展趋势,交流工作经验,传播最新信息,提高人员素质,促进我国农业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越资源、超越技术、超越自我——用知识服务生产关系改革创新推动知识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张晓林
    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AI技术为知识服务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要求我们从技术、组织机制、服务模式等多个层面进行知识服务创新和改革,以适应新兴知识生产力的发展。然而仅从技术角度推进AI对知识服务的赋能,难以实现知识服务机构的转型升级。[方法/过程]本文从AI技术对新兴知识生产力的多层次变革性影响出发,探讨AI环境下传统知识服务与用户知识过程和用户生产体系的对齐挑战,提出对知识服务传统组织机制进行改造创新,并介绍了Library-Inside模式、Inside-Out+Outside-In模型、知识服务与用户生产体系的新对接架构、机构内部组织模式改革等可能的新型知识服务生产关系方向。[结果/结论]通过知识服务生产关系改革创新,实现在提高用户知识生产力和促进用户生产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可持续推进知识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人工智能图书情报机构知识服务新质生产力生产关系

    喜报

    15页

    期望一致与技术接受:公众对政务数字人接纳意愿研究

    陈璟浩贾枫刘乾玺
    1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政务数字人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效果与公众接纳意愿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公众对于政务数字人接纳意愿的因素及路径,为改善政务数字人服务和提升用户体验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整合期望一致理论(ECT)和技术接受模型(TAM),在ECT的基础上扩展用户感知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从整体上解释公众接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机制。[结果/结论]公众期望一致能够提升公众对政务数字人的满意度,公众满意度正向影响接纳意愿。感知信息质量、感知智能、感知便利、感知吸引力、感知有用性、人工智能信任在公众期望一致、满意度以及接纳意愿之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

    政务数字人数字政府公众接纳意愿期望一致技术接受

    图书馆AI聊天机器人持续使用意愿研究——基于情感体验的中介

    马海婷程川生
    3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探究用户持续使用图书馆AI聊天机器人意愿的影响因素,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持续性思维,并为未来学习生态下图书馆AI聊天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启示。[方法/过程]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和"刺激-机体-反应"框架,建立图书馆AI聊天机器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概念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再结合PLS-SEM和fsQCA混合研究方法对模型中所含变量与假设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享乐性(娱乐和逃避)、社会性(社交存在)和功利性(便利性和信息咨询)3种类型的满足对情感体验(敬畏体验和情感参与)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逃避对敬畏体验影响最大,社交存在对情感参与影响最大;情感体验对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敬畏体验对持续使用意愿影响最大;情感体验作为作用机制影响了用户满足感和使用意愿。

    图书馆AI聊天机器人敬畏体验情感参与未来学习生态

    从生成式人工智能到通用人工智能: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创新

    李默杨彬
    5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AI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知识服务带来巨大的变革和机遇。研究基于通用人工智能的知识服务理论基础、体系框架和应用前景,可以为知识服务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实践参考。[方法/过程]从生成式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演进的动态视角分析AI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研究现状,构建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作为技术基座的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框架,探讨基于通用人工智能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趋势。[结果/结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未来通用人工智能必将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中取得广泛应用,有助于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准确和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深化图书馆知识服务价值和能力,推动知识服务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进入快速发展时代。

    生成式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图书馆知识服务技术架构

    数智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以中国茶文化非遗的国际传播为例

    陈巧妃周昊旻许鑫
    6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在全球化和数字化进程中,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有效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建设文化强国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方法/过程]本研究以YouTube平台上的中国茶文化视频为研究对象,构建"认知-情感-行为"理论框架,通过对视频评论的主题聚类分析用户的认知特征,进一步探讨用户的情感反应,并构建国际传播力测量模型,以分析认知、情感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过程中,还分析了传播主体和传播内容对茶文化国际传播效果的影响。[结果/结论]茶具与茶宠的视频主题、4~20分钟的适中视频时长以及传播主体的可信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了茶文化视频的国际传播效果。而背景音乐、用户对茶艺的认知赞同度则对传播效果产生负向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数智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相关建议。

    非遗文化遗产数智赋能国际传播文化强国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素养教育研究

    武茹张茹涵戴晨星鲁程...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高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中国实施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背景下,知识产权素养已成为高校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必备的基本素质。研究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知识产权素养教育,以期共同探讨高校图书馆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知识产权素养教育模式。[方法/过程]将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知识产权素养教育分为4个阶段:创新创业认知阶段、综合素养教育阶段、创新能力提升阶段和专业技能应用阶段,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对知识产权素养需求特点,制定了知识产权素养教育目标。[结果/结论]高校创新人才知识产权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图书馆不断地实践与改革,才能为创新人才培养注入活力。

    创新人才高校学生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素养教育人才培养

    协同知识管理能力对新型智库智慧服务创新的作用机理及仿真研究

    刘春艳周彤
    8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分析协同知识管理能力对新型智库智慧服务创新的作用机理,明晰新型智库智慧服务创新的内在动力来源及主要驱动方式,从协同知识管理的角度揭开新型智库智慧服务创新内部作用"黑箱",提升新型智库智慧服务创新实践。[方法/过程]基于知识生态理论辨析新型智库协同知识管理能力构成要素,厘清这些要素如何驱动新型智库智慧服务创新,构建协同知识管理能力对新型智库智慧服务创新的作用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仿真分析和灵敏度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协同知识能力、协同支持能力、协同管理能力对新型智库智慧服务创新产生不同程度的作用效果,其中协同知识能力是影响新型智库智慧服务创新水平的关键因素。

    知识生态协同知识管理新型智库智慧服务创新系统动力学

    制订图书馆员人工智能能力框架

    曾建勋
    102-1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