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宋凤斌

季刊

1001-0068

nxkyzy@sohu.com

0451-86622142

150081

哈尔滨市哈平路138号(哈尔滨市402信箱)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Journal System Sciences and Comprehensive Studies in Agricultur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学术类刊物。主要刊登系统科学、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在农业上的应用、农业系统科学相关的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专题综述及研究简报。目前已被列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系统、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河南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何春花胡丽平李炳军
    31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粮食产量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的统计资料,应用灰色关联动态分析的方法,分为3个10 a作为不同影响阶段,分别选取了10或者9个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对比了各阶段的关联度排序,结果表明:稳定一定规模的粮食面积和从业劳动力对提高河南农业生产具有必要性.此外,亟待加大农业科技费用投入,加快河南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密切关注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变化.

    河南省粮食生产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投影法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综合评价

    魏永华李月兴
    316-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灰色关联投影法对黑龙江西部风沙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综合评价.试验区选在黑龙江省杜尔伯特县一心乡,保护性耕作措施处理包括行间覆膜、行间覆膜与垄向区田的集成、垄向区田、秸秆覆盖,以常规耕作处理为对照,目的在于研究建立适合于当地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为黑龙江西部风沙土区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4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均有不同程度的节水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不同措施的综合效果为:行间覆膜与垄向区田集成措施>行间覆膜措施>垄向区田措施>秸秆覆盖措施>常规处理措施.

    灰色关联投影法保护性耕作技术综合评价水分利用率投入产出

    冬枣优良单株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马庆华李永红梁丽松王海...
    321-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冬枣优良单株综合评价体系,采用文献检索、经验总结、业内调查和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对冬枣优良单株的选育途径、综合评价指标及其权重、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方法及果实品质指标的衡量标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选定了冬枣选优的途径与方式,确定了与育种目标直接相关的指标及其权重,并根据上述结果,采用以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为主,结合产量、抗性及生长发育等性状进行选优的基本步骤;针对冬枣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时的数据转化、评价方法和正负相关指标的定义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从而建立了一套适合冬枣的优良单株综合评价体系.

    冬枣优良单株综合评价体系建立

    基于城市化水平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以河南省为例

    范辉周晋
    328-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引入城市化水平的基础上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具有更大的实践价值.引入系统相对状态发展度模型,结合城市化水平,对河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城市化水平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测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否与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系统相对状态发展度模型具有思路简明、操作简单等特点,同时,该模型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基于城市化水平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与独立测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结果相比,两者差异很大.河南省大部分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各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最后,结合城市化水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对状态协调度等指数,对各个城市分类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城市化河南省

    麦草对水中苯胺的吸附平衡、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张继义王利平常玉枝
    335-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麦草吸附苯胺的吸附平衡、热力学以及动力学特征.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对平衡数据进行了非线性拟合,并计算了吸附过程的自由能变(△G)、等量吸附焓变(△H)和熵变(△S)等热力学参数,同时采用拟一级动力学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内扩散方程探讨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试验平衡数据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其极限吸附容量(323K)为6.0mg·g-1.等量(0.2 mg·g-1~2.5 mg·g-1)吸附焓变△H为13.58kJ·mol-1 ~22.34 kJ·mol -1,△G<0,△S>0.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动力学数据拟合最好,平衡吸附量qe和初始吸附速率ho,2随苯胺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麦草吸附苯胺经历了快速表面富集、微孔内扩散和吸附平衡3个阶段,麦草吸附苯胺初期,吸附速率由边界层扩散控制,吸附后期则由微孔内扩散控制.

    吸附苯胺吸附等温线热力学动力学

    带学习效应的易变质供应链库存模型研究

    柏庆国徐健腾邢伟
    34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订购固定成本带学习效应的易变质供应链库存模型,在有限期内,当需求为固定常数时,分析了两种情形下的最优订购策略.一类是允许发生短缺且缺货需要回补时,证明了最优解存在的唯一性,设计了求解最优订购策略的算法;另一类是不允许发生短缺时,将订购次数作为自变量,证明了系统总成本存在最优解的唯一性,给出了求得最优订购次数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

    库存管理易变质产品学习效应订购策略

    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蔡俊郑华伟刘友兆欧名豪...
    350-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构建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基础上,分析了31个省市区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①各省市区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出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高于中西部地区的规律,而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②各省市区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在空间上分布具有一定的对应性;③按照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将31个省市区分为7类,分别体现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和政策因素等差异.

    经济发展城市土地协调发展差异

    基于系统学角度对林业技能培训能力建设的研究

    雷晓刚
    356-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系统学的角度,把“林业培训能力”作为林业技能培训体系大系统的子系统之一,作为构建林业培训机构培训能力最具活力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形成“林业培训能力”子系统研究的基本要素构成框架.通过大反馈控制这种提高林业技能培训能力的主要手段,使林业技能培训机构有效地汲取、整合拓展优质林业培训资源,优化林业培训系统培训实施过程中的动态运行能力,使技能培训能力建设作为林业技能培训机构指导加强培训工作的尝试,并作为提高林业科技转化率的有效途径.

    系统学林业培训能力建设研究

    垦殖与自然恢复黑土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酶活性的季节性变化

    何萍萍于镇华王银锁金剑...
    361-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比研究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区中黑土自然恢复(NR)及垦殖中不施肥(NoF)、施化肥(CF)和化肥配施有机肥(CF+M)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酶活性季节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黑土土壤微生物量碳季节性变化明显,所有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峰值均出现在早春,自然恢复较垦殖处理提高了黑土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对土壤酶活性研究发现,除垦殖处理的转化酶活性季节性变化较小外,其他处理酶活性季节性变化显著.NR处理促进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磷酸酶活性的提高,而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不大.垦殖处理下施肥较不施肥处理土壤酶活性高,但单施化肥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黑土垦殖自然恢复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

    施肥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芦思佳韩晓增
    36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玉米生长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时土壤呼吸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长期间,各施肥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变化范围(CO2 -C)是43.86 mg·m-2·h-1~359.32 mg·m-2·h-1,在7月12日达到最大值.NPKOM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以及累积呼吸量明显大于其它施肥处理.CK处理Q1o最大,表明施肥降低了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施肥处理(除PK处理)的Q1o都呈现15cm地温最高,地表温度最低.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氮肥会减少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

    土壤呼吸水溶性有机碳长期定量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