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药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药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农药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王道全

双月刊

1008-7303

nyxuebao@263.net

010-62733003

100094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

农药学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esticide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药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我国农药学界唯一的学报级学术刊物、“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被多家国际、国内重要检索机构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施用多抗霉素后烟叶叶际微生态变化规律

    冯瑞超汪汉成邱雪柏蔡刘体...
    8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抗霉素常用于防控烟草叶斑类病害,为探究其施用后烟叶叶际微生态的变化规律,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其施用后不同时期叶际微生物的菌群结构与多样性,利用Biolog-ECO技术解析了叶际微生物代谢功能。结果表明:多抗霉素施用前,健康与感病烟叶叶际真菌均主要分布于子囊菌门(64。20%、94。05%)和担子菌门(6。77%、2。40%);细菌均主要分布于变形菌门(7。16%、38。81%)和厚壁菌门(16。00%、0。78%);健康烟叶叶际真菌和细菌的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感病烟叶;健康烟叶叶际微生物代谢活性强于感病烟叶。多抗霉素施用后,感病烟叶中链格孢属、Boeremia、泛菌属、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均先降低后增加,而枝孢霉属、附球菌属、亚隔孢壳属、Symmetrospora、Stagonosporopsis、鞘氨醇单胞属等的相对丰度均先增加后降低;健康烟叶中链格孢属、附球菌属、Symmetrospora、Stagonosporopsis、鞘氨醇单胞属的相对丰度均先增加后降低,而枝孢霉属、Boeremia、泛菌属、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总体均呈下降趋势。感病烟叶叶际真菌和细菌多样性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健康烟叶的真菌多样性呈上升趋势、细菌多样性呈下降趋势。在代谢功能方面,多抗霉素施用后,感病与健康烟叶叶际微生物对 31 种碳源代谢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代谢活性随施药时间延长逐渐恢复。研究结果揭示了多抗霉素施用后烟叶叶际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可为杀菌剂防控植物病害的微生态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多抗霉素对健康烟叶菌群结构和微生物代谢的影响均高于感病烟叶,建议该药剂在生产上作为一种预防保护剂施用效果最佳。

    多抗霉素烟草赤星病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代谢功能

    防控花生白绢病的根际放线菌分离鉴定及防效评价

    职永玺何海荣周琳高飞...
    10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生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引起的发生在花生茎基部的真菌病害,严重制约花生的品质与产量。本研究利用稀释涂布法从怀牛膝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了116 株放线菌,并从中筛选鉴定了能够防控花生白绢病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得到两株抑菌活性较好且稳定的菌株Soil-1-5 和Soil-3-28,它们对齐整小核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0。43%和 92。34%。根据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两株菌分别被鉴定为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i和藤黄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uteogriseu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拮抗菌株无菌发酵滤液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菌株Soil-1-5 和Soil-3-28 的无菌发酵滤液稀释 5 倍后对齐整小核菌的抑制率分别为 73。67%和 57。11%,且对禾谷镰孢菌等 6 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两菌株的无菌发酵滤液对齐整小核菌菌核萌发和菌核形成也有较好拮抗作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oil-1-5 和Soil-3-28 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51。92%和 31。74%,其中菌株Soil-3-28 对花生生长有促进作用。综上,菌株Soil-1-5 和Soil-3-28 对花生白绢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花生白绢病齐整小核菌怀牛膝根际放线菌生物防治防治效果促进生长

    氯虫苯甲酰胺与杀虫单复配处理水稻种子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持效机理

    于居龙张国张新凤朱阿秀...
    114-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为开发出适用于种子处理且可长效防控稻纵卷叶螟的复配药剂,通过室内内吸活性测定、田间防效验证及植株中药剂含量检测,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和杀虫单复配的最适比例及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初步明确了复配剂的持效机理。内吸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和杀虫单质量浓度比为 2:3 时,共毒系数最高,内吸能力最强。按照该配比制备的 25%氯虫·杀虫单种子处理悬浮剂(FS,分别含 10%氯虫苯甲酰胺和 15%杀虫单)在 7。5~15 g/kg(种子,以下同)剂量范围内进行拌种处理,对水稻发芽和出苗安全。田间试验表明,采用 25%氯虫·杀虫单FS按7。5~15 g/kg剂量拌种处理,对田间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且持效期长,播种后94 d仍有 70%左右的保叶效果。植株中药剂含量检测结果表明,25%氯虫·杀虫单FS对稻纵卷叶螟的持效控害能力主要与叶片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含量有关,复配剂中的杀虫单虽然降解较快,但其在苗期可提高水稻根部对氯虫苯甲酰胺的吸收率。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发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种子处理药剂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

    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单复配增效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残留动态

    L-甲硫氨酸和L-半胱氨酸混合液对抗二氯喹啉酸孔雀稗生长、生理和乙烯信号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汪鹏周浪赵义林熠斌...
    123-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除草剂二氯喹啉酸长期使用已导致部分稗草出现高水平抗药性,氨基酸在植物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抗二氯喹啉酸的孔雀稗Echinochloa crus-pavonis为试材,研究了在500 μmol/L二氯喹啉酸胁迫下,外源添加 200、400、600 和 800 μmol/L系列浓度的L-甲硫氨酸和L-半胱氨酸的等摩尔浓度混合液处理,对抗性型孔雀稗生长、抗氧化酶和解毒酶活性以及乙烯生物合成及氰化物解毒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没有除草剂胁迫时,上述氨基酸混合液处理对抗性孔雀稗生长无显著影响,对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也没有影响,仅 600 和 800 μmol/L氨基酸混合液处理可显著抑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而在 500 μmol/L的二氯喹啉酸胁迫下,氨基酸混合液预处理对抗性稗草的生长存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现象,同时,随着氨基酸混合液浓度升高,稗草抗氧化酶(SOD、CAT、PPO)及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整体表现为逐渐降低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逐渐升高。此外,外源添加L-甲硫氨酸和L-半胱氨酸混合液处理显著激活了乙烯信号途径,乙烯信号途径 1-氨基环丙烷基-1-羧酸(ACC)合成酶基因、ACC氧化酶基因以及与氰化物解毒相关的β-氰丙氨酸合成酶基因EC_CAS均随着氨基酸混合液浓度的升高而上调表达,其中600和800 μmol/L混合液预处理强烈诱导了所有 5 个测试基因的表达水平。本研究发现,外源施加L-甲硫氨酸和L-半胱氨酸混合液可通过影响植物乙烯信号途径而调控稗草对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的抗性,对降低稻田中除草剂的施用量以及减缓稗草对二氯喹啉酸抗性的产生和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孔雀稗除草剂抗性二氯喹啉酸氨基酸酶活性乙烯信号途径

    不同玉米自交系对环磺酮的敏感性差异研究

    高玥黄冀楠许贤李杰...
    13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磺酮是 2021 年在中国登记上市的玉米田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为明确环磺酮对不同玉米自交系的安全性,以玉米自交系HB05('Mo17')、HB09('PH6WC')、HB39('J525')和HB82(''KH8')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环磺酮胁迫对不同玉米自交系幼苗生长及体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磺酮按有效成分 120 g/hm2 处理,敏感型玉米HB82 和HB39 表现出叶片失绿白化,直至干枯死亡,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而耐药型玉米HB05 和HB09 叶片没有出现受害症状,对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环磺酮按有效成分240 g/hm2 处理14 d后,对敏感型玉米HB82和HB39株高抑制率分别为64。63%和63。79%,鲜重抑制率分别为 70。06%和 66。02%。环磺酮按有效成分 720 g/hm2 处理 14 d后,对耐药型玉米HB05 和HB09 株高抑制率分别为 48。61%和 38。05%,鲜重抑制率分别为 21。93%和 43。63%。环磺酮对耐药型玉米HB05 和HB09 的IC50 值分别为 223。50 和 37。42 mg/L,明显高于敏感型玉米HB82 和HB39(对的IC50 值分别为 13。48 和 16。13 mg/L)。对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即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玉米自交系体内叶绿素含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且敏感型玉米下降趋势明显大于耐药型玉米。环磺酮按有效成分 120 g/hm2 处理 7 d后,与 0 d相比,敏感型玉米HB82、HB39 体内叶绿素总含量较 0 d分别下降 87。76%和 70。55%,而耐药型玉米HB05 和HB09 分别下降 49。86%和 33。65%;敏感型玉米HB82 和HB39 体内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下降 83。72%和 74。02%,耐药型玉米HB05 和HB09 分别下降 40。83%和 33。33%。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环磺酮胁迫诱导了不同玉米自交系体内SOD和POD酶活性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变化幅度为敏感型玉米高于耐药型玉米。综上所述,不同玉米自交系对环磺酮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明确不同玉米自交系对环磺酮的耐药性,在生产中可避免环磺酮对玉米产生药害,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环磺酮玉米自交系敏感性抑制率生理生化指标

    降解菌Pseudomonas sp.AT2对莠去津胁迫下水稻生长的影响机制

    马丽雅王亚葛静生弘杰...
    140-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田土壤中残留的莠去津易对后茬敏感作物造成药害,利用功能微生物调控作物中残留莠去津降解是缓解其药害的有效方式。本研究分析了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及土壤中莠去津降解基因对莠去津胁迫的响应,并从水稻根际土壤中分离出一株莠去津降解菌Pseudomonas sp。AT2,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莠去津胁迫下菌株AT2 对水稻生长及莠去津降解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莠去津胁迫可显著改变水稻根际细菌的群落结构,并提高根际土壤中莠去津降解基因TrzN、AtzB和AtzC的丰度。莠去津胁迫下,接种降解菌AT2 组水稻的株高、根长、干重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MDA的积累减少,说明AT2 可缓解水稻的氧化胁迫损伤;接种降解菌AT2 处理组土壤和水稻中莠去津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 14。9%和 47。1%~57。5%,说明AT2 促进了土壤及水稻中莠去津的降解。另外,莠去津胁迫下,接种AT2 还可诱导水稻中莠去津降解基因的上调表达,表达量为未接菌对照组的 1。3~2。7 倍。研究表明,根际接种降解菌株能激活水稻体内降解基因的表达,促进"土壤-水稻"体系中莠去津的降解,缓解环境中残留莠去津对水稻的毒害作用。

    莠去津水稻根际微生物降解基因氧化胁迫生物修复

    氯氟醚菊酯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心脏发育的毒性及氧化损伤作用

    李瑞瑞周宁吴梦琪徐文平...
    149-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氯氟醚菊酯是目前中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卫生用杀虫剂品种之一,其环境安全风险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斑马鱼为试验模型,评价了氯氟醚菊酯急性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心脏发育的毒性及氧化损伤作用。结果表明,氯氟醚菊酯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 72 h-LC50 值为 0。756 μg/mL,属高毒。经氯氟醚菊酯不同剂量(0、0。2、0。4、0。8 μg/mL)暴露 72 h后发现:0。4 和 0。8 μg/mL剂量处理组的仔鱼出现脊柱和尾部弯曲、心包和卵黄囊水肿等畸形特征,且心率和孵化率显著降低、胚胎发育不完整(体长变短、头部和眼睛面积缩小);0。2、0。4和0。8 μg/mL的氯氟醚菊酯还能够诱导仔鱼心房心室分化,心脏功能相关基因myl7、myh6、vmhc的表达水平下调,并引起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使仔鱼心脏处堆积活性氧(ROS)。本研究结果表明,氯氟醚菊酯暴露对斑马鱼胚胎的心脏发育具有显著毒性,且与氧化损伤作用相关。

    卫生杀虫剂氯氟醚菊酯环境风险斑马鱼发育毒性氧化应激

    环氧虫啶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刘晓娟邓培渊范春丽田云芳...
    160-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对非靶标生物具有潜在危害,但对其毒理机理、其在人体内的运输机制等方面缺乏研究。本研究运用荧光光谱法、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结合自由能计算和丙氨酸扫描等方法,研究了环氧虫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1)环氧虫啶能有效猝灭HSA荧光,不同温度下环氧虫啶与HSA的结合常数在0。76×105~1。57×105 L/mol之间,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2)环氧虫啶结合在HSA的IIA疏水腔内,有 1 个结合位点;3)结合自由能分析和热力学参数计算显示,环氧虫啶和HSA结合的主要作用力是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4)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二者结合自由能为-25。90 kJ/mol,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复合物;5)丙氨酸突变扫描结果显示,氨基酸残基Gln459 是环氧虫啶与HSA结合的关键氨基酸。该研究结果可为阐明环氧虫啶在人体内的毒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环氧虫啶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荧光猝灭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

    用于农药喷施的液力式喷头雾化与沉积分布特性分析

    王士林陆岱鹏Jonathan VAN BEEKIngrid ZWERTVAEGHER...
    168-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众多类型的喷头中,液力式雾化喷头因其雾化量大、能耗低、设备简单、经济性好而得到更广泛应用。研究液力式喷头的雾化与沉积特性对改善农药喷施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明确液力式喷头的类型和喷雾参数对其雾化和沉积特性的影响,本文对 6 种类型的液力式喷头(标准扇形雾XR 110-015、防飘扇形雾DG 110-015、射流扇形雾AIXR 110-015、射流扇形雾AI 110-015、空心圆锥雾TXA 80-015 和射流空心圆锥雾AITXA 80-015)的雾滴粒径、雾滴沉降速度以及沉积分布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6 种供试喷头的雾滴粒径均随喷雾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喷雾压力下细雾滴(XR 110-015)和中等雾滴喷头(DG 110-015)的体积中值直径(Dv0。5)差异较小,而粗雾滴(AIXR 110-015)和超粗雾滴喷头(AI 110-015 和AITXA 80-015)对喷雾压力的敏感性更强,其雾滴的Dv0。5 值随着喷雾压力的增加而急剧下降。雾滴沉降速度与分布特征主要由喷头类型决定,喷雾压力对雾滴沉降速度的影响较小,同一喷头在不同喷雾压力下的雾滴沉降速度分布趋势相似。相同喷雾压力下,细雾滴喷头的平均沉降速度(Vavg)高于其体积中值沉降速度(Vv0。5),但随着喷头雾滴的增大,中雾滴喷头和粗雾滴喷头的Vv0。5 超过其Vavg,且雾滴的粒径越大两者差值越明显。雾滴的沉积结果显示,不同喷雾压力下各喷头的喷雾液流失率均在 7。82%~9。75%范围内,各喷头在不同喷雾压力下的流量相似,且略低于其名义流量。喷雾压力对DG 110-015、XR 110-015和AIXR 110-015喷头的雾滴沉积分布均匀性无显著影响,但较高的喷雾压力可提高AITXA 80-015 和TXA 80-015 喷头的雾滴沉积分布均匀性。本研究可为田间施药时液力式喷头的选择和作业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农药喷施液力式喷头喷雾雾滴谱雾滴沉降速度沉积

    聚苯乙烯微塑料及噻虫胺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影响

    张铮钰周杨包菲菲张红艳...
    179-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玉米种子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和噻虫胺单一及联合暴露对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用粒径 0。5、5 和 50 μm及质量浓度分别为 10 和100 mg/L的PS-MPs单一处理,对玉米种子的萌发(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及芽长)均存在显著抑制作用,且PS-MPs的粒径和质量浓度的变化对种子萌发状况影响较小;使用噻虫胺单一处理,低浓度(10 mg/L)时对玉米种子萌发无较大影响,高浓度(100 和200 mg/L)时则存在显著抑制作用。相较于单一噻虫胺处理,质量浓度100 mg/L、粒径为50 μm的PS-MP与 200 mg/L噻虫胺联合暴露处理可使玉米种子中噻虫胺的含量下降,从而缓解了高浓度噻虫胺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本研究表明,高浓度噻虫胺和单一PS-MPs暴露对玉米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而在噻虫胺与PS-MPs联合暴露时,PS-MPs可缓解高浓度噻虫胺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聚苯乙烯微塑料噻虫胺玉米种子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