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是设施芹菜生产中常用的杀蚜虫剂,揭示其消解和积累特征对于评估其膳食摄入风险、优化施用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在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下,通过田间残留试验,对 2 种杀虫剂在 3 种连续施药方式(组合Ⅰ: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交替Ⅱ: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交替Ⅲ: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下的残留消解动态进行了分析,并对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3 种连续施药方式下,均在第 2 次施药(定植后 22 d)后原始沉积量最高,首次施药后原始沉积量最低,而芹菜叶面积指数可能是导致该现象的重要因素.根据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获得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 2.95~3.63 d和 2.33~3.11 d.连续 3 次施药达到安全间隔期(PHI)(7 d)后,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组合I中的残留量仅在首次施药后低于MRL(噻虫嗪:1 mg/kg;高效氯氟氰菊酯:0.5 mg/kg);而交替Ⅱ中 2 种农药残留量在 3 次施药后均低于MRL;交替Ⅲ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在第 3 次施药后超过了MRL.鉴于噻虫嗪施药后可代谢为噻虫胺,本研究亦对噻虫胺残留量进行了监测,发现其在施药后 3~5 d达到最大值,但在达到安全间隔期后,噻虫胺的残留量均未超过其MRL(0.04 mg/kg),表明由噻虫嗪代谢导致噻虫胺残留超标的风险较低.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在本次于浙江绍兴进行的田间规范残留试验中,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组合和交替连续施药3 次,安全间隔期 7d后,所采集的芹菜样品中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对风险商的贡献率(0.11%~3.76%)低于 100%,其长期膳食摄入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研究表明,相较于组合施药,交替用药可在一定程度减少农药残留,而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交替施用表现出最低的残留水平和膳食摄入风险贡献率,是相对最佳的施药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