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药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药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农药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

王道全

双月刊

1008-7303

nyxuebao@263.net

010-62733003

100094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

农药学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esticide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药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我国农药学界唯一的学报级学术刊物、“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被多家国际、国内重要检索机构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书讯

    743页

    紫苏精油中紫苏醛的抗TMV活性及作用方式

    罗伟姜悦王恺悦骆静怡...
    74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紫苏精油(PEO)是从紫苏叶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挥发性芳香气味的淡黄色油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关于其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测定了紫苏精油及其主要成分的抗TMV活性,明确了其主要活性成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作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PEO在 800 μg/mL剂量下对TMV的活性高达 65。58%,其主要活性成分紫苏醛在该剂量下的保护、治疗和钝化活性分别为 80。41%、73。42%和 34。93%,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商品化药物壳寡糖,而其保护和治疗活性优于宁南霉素。作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紫苏醛诱导了烟草的过敏反应(HR),透射电镜(TEM)观察显示紫苏醛对TMV粒子没有直接作用。紫苏醛在 800 μg/mL剂量下处理心叶烟,具有显著的诱导抗病活性,为 58。46%。紫苏醛处理诱导了烟草病程相关基因非表达子 1(NPR1)、病程相关蛋白 1 基因(PR1)和病程相关蛋白 5 基因(PR5)3 个致病相关基因(PR基因)表达上调,也诱导了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呼吸爆发氧化酶B基因(RBOHB)和原叶绿素酸酯氧化还原酶基因 1(POR1)过表达。此外,紫苏醛提高了烟草叶片中水杨酸(SA)和H2O2 含量,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 种防御酶的活性。紫苏醛在 800 μg/mL剂量下处理心叶烟24 h,结果表明:烟草叶片中的SA和H2O2 含量最高,分别为 1032。08 pmol/L和 23。40 μmol/g FW,防御酶活性也达到最大值,CAT、PAL、POD和 SOD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 1。76、1。95、2。17 和 3。78 倍。该研究结果表明,紫苏醛可能通过诱导系统性获得抗性(SAR)来增强植物对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这可能是通过SA信号转导途径介导的。因此,紫苏醛作为一种新型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诱导剂在农业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紫苏精油紫苏醛烟草花叶病毒(TMV)诱导抗性系统性获得抗性(SAR)植物免疫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对禾谷丝核菌的抑制活性及结合模式

    周温棋高续恒成泽珺郑伟...
    757-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引起的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自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黄淮麦区小麦纹枯病逐渐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对常见的杀菌剂类型已经出现了抗性菌株。新商品化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s)杀菌剂对禾谷丝核菌的抑制活性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选取 3 株禾谷丝核菌ZMDBY-9、JZWZ-8 和ZMDBY-6,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 10 种SDHIs类杀菌剂萎锈灵、氟酰胺、噻呋酰胺、啶酰菌胺、吡唑萘菌胺、氟唑菌酰胺、苯并烯氟菌唑、氟吡菌酰胺、氟吡菌酰羟胺和联苯吡嗪菌胺对禾谷丝核菌的抑制活性;采用同源模建及分子对接,研究了 RcSDH bcd构成的蛋白模型与 10 种SDHIs类杀菌剂的结合模式,进一步分析了结合能与抑菌效果的关联性。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显示:苯并烯氟菌唑和氟唑菌酰胺对禾谷丝核菌的抑制活性较高,平均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小于 0。1 mg/L;氟吡菌酰胺与氟唑菌酰羟胺的抑制活性较弱,平均EC50 值大于 1 mg/L;其他 6 种杀菌剂的平均EC50 值为 0。1~0。6 mg/L。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在 10 种SDHIs类杀菌剂中,含吡唑-4-酰胺结构的药剂对禾谷丝核菌的抑制活性最好,结合能更低。其中 7 种杀菌剂分子的抑制活性与结合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表现为抑制活性强结合能往往较低。本文研究结果为SDHIs类杀菌剂在小麦纹枯病化学防治中的应用及基于琥珀酸脱氢酶的药剂设计提供了参考。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禾谷丝核菌抑菌活性同源建模分子对接结合模式

    天维菌素B杀虫活性测定及防治小菜蛾复配配方筛选

    陈滢冲江雅琴陈静李威汛...
    765-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维菌素B是中国自主创制的新型大环素内酯类杀虫剂。为挖掘其市场潜力,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本研究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天维菌素B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玉米螟Pyrausta nubilalis、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等 10 种害虫的活性;采用喷雾法测定了其对棉蚜Aphis gossypii、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和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的活性;采用孙云沛共毒系数法评价了其与硫虫酰胺、虫螨腈和茚虫威复配对小菜蛾的增效作用,并选择最优配比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天维菌素B对小菜蛾、玉米螟和二斑叶螨具有优异的杀虫、杀螨活性,LC50 值分别为 0。115、0。043 和 0。012 mg/L,活性显著高于或与阿维菌素相当;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美国白蛾、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棉蚜也具有较好的活性,LC50 值为 0。337~9。784 mg/L。复配配方筛选结果显示:天维菌素B与硫虫酰胺、茚虫威的各组配比均无增效作用;而天维菌素B与虫螨腈在质量比为 1:14 时的共毒系数为 178。59,增效作用明显。选择天维菌素B与虫螨腈质量比 1:14 复配混合物开展防治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该复配组合在有效成分用量 75 g/hm2 时,药后 7d和 14d的防效均可达 80%以上。研究表明,天维菌素B对小菜蛾、二斑叶螨、棉蚜等多种害虫具有较好的活性,杀虫谱广,具有较好的市场开发前景;天维菌素B与虫螨腈按质量比 1:14 复配具有增效作用,可以用于防治田间小菜蛾,并有助于延缓其抗药性的产生。

    天维菌素B农药复配虫螨腈杀虫活性小菜蛾

    番茄斑萎病毒蛋白结构及其抑制剂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772页

    噻呋酰胺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对烟草靶斑病菌的抑制活性及对烟草靶斑病的室内防效

    刘婕周泽华郭瑶肖艳松...
    773-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靶斑病是近年来烟草主要叶部病害之一,严重降低了烟叶的产量和品质。目前生产中登记用于防治烟草靶斑病的药剂仅有井冈霉素,且该药剂对病害的田间治疗效果较差。为筛选对烟草靶斑病具有优良防效的化学药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建立了立枯丝核菌对噻呋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基线,发现两者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联合毒力测定发现两者复配后均表现为相加或增效作用,其中,噻呋酰胺与吡唑醚菌酯按质量比 1:1 复配,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达 2。5 以上,可显著抑制病原菌菌核形成。采用喷雾接种法测定了该复配比作为保护剂和治疗剂使用时对烟草靶斑病的防效,发现其具有优异的室内防效。本研究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吡唑醚菌酯按质量比 1:1 复配在田间防治烟草靶斑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噻呋酰胺吡唑醚菌酯立枯丝核菌烟草靶斑病联合毒力抑菌活性防效

    叶菌唑及其复配剂对河南省假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及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室内防效

    王鑫雨高续恒钱乐姜佳...
    781-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由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是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真菌病害。为明确叶菌唑对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菌的抑制活性,测定了叶菌唑对从供试的 219 株菌株中随机选取的 3 株菌株(JY2208、HB2201 和XC2116)不同发育阶段的毒力,以及叶菌唑分别与咪鲜胺、氰烯菌酯、氟啶胺和咯菌腈按质量比 5:1、3:1、1:1、1:3 和1:5 复配对菌株JY2208 的联合毒力;采用胚芽鞘接种法测定了叶菌唑及其复配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室内防效。结果显示:叶菌唑对 3 株假禾谷镰孢菌JY2208、HB2201 和XC2116 菌株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EC50 值分别为(0。0397±0。0035)、(0。9549±0。1152)、(0。6114±0。0393)及(0。0235±0。0015)μg/mL;叶菌唑对 219 株假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的EC50 值范围为 0。0207~0。0839 μg/mL,平均EC50 值为(0。0406±0。0114)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可作为河南省假禾谷镰孢菌对叶菌唑的敏感性基线。叶菌唑与咪鲜胺、氰烯菌酯、氟啶胺以及咯菌腈复配的增效系数(SR)范围为 0。51~2。32,不同组合、不同配比的复配剂均表现为相加作用或增效作用,表明叶菌唑可以与咪鲜胺、氰烯菌酯、氟啶胺、咯菌腈复配使用。其中,当叶菌唑与氟啶胺按质量比 5:1 复配时,增效作用最强,SR为 2。32。8%叶菌唑悬浮剂与 50%氟啶胺悬浮剂按有效成分质量比 5:1 复配,在 80 μg/mL剂量下,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室内防治效果达 100%。该研究结果可为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假禾谷镰孢菌小麦茎基腐病叶菌唑复配剂抑菌活性防治效果

    葡萄酒加工过程中己唑醇对映体的选择性降解及其对酿酒酵母生长的影响

    张金旭李福敏王梦涛孙大利...
    790-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自制葡萄酒为样品,研究葡萄酒加工过程中己唑醇对映体的选择性降解行为及其对酿酒酵母生长情况的影响。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MS)测定不同发酵时期,葡萄酒样品中己唑醇对映体的残留水平;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酒样中酿酒酵母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己唑醇平均回收率为 79%~11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 4%~28%。在葡萄酒加工过程中,己唑醇浓度逐渐降低,但对映体的降解率无显著差异性。(+)-己唑醇和(-)-己唑醇的降解率分别为 41。2%和 45。9%,半衰期分别为 13。97 d和 12。38 d。经己唑醇处理后酿酒酵母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处理后 8d时,对照组与实验组酵母数量的比值为 2。73∶1,酵母数量差距达到最大。因此,葡萄酒加工过程能够有效降低己唑醇残留,同时抑制酿酒酵母的生长。本研究结果对评估葡萄酒加工过程中己唑醇健康风险及其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葡萄酒加工己唑醇选择性降解酿酒酵母

    腈苯唑与铜对不同生命阶段斑马鱼的联合急性毒性效应

    张忠煜谢瑶郭梦宇张梦娜...
    798-8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杀菌剂腈苯唑与铜对不同生命阶段斑马鱼的联合急性毒性效应,分别测定了腈苯唑与铜单独暴露,以及二者按照等毒性配比、不同质量浓度配比下的混合体系对斑马鱼不同生命阶段的急性毒性,并分别采用相加指数(AI)法、共毒系数(CTC)法对其联合急性毒性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腈苯唑对斑马鱼成鱼、胚胎、仔鱼的 96 h-LC50 值分别为 2。615、4。121 和 4。140 mg/L,而铜对该不同阶段斑马鱼的 96 h-LC50 值分别为 0。235、0。353 和 0。429 mg/L,急性毒性大小均为成鱼>胚胎>仔鱼。两者混配后,对斑马鱼仔鱼与胚胎的毒性效应均呈现出增强的趋势。在等毒性配比中,腈苯唑与铜对仔鱼和胚胎的 96 h-LC50 值分别为 2。051 和2。207 mg/L,AI法与CTC法评价结果均为加和作用;对成鱼的 96 h-LC50 值为 1。755 mg/L,但评价结果有差异,分别为拮抗和加和效应。在不同质量浓度配比中,腈苯唑与铜的 2:8、5:5、8:2 混配组合对胚胎 96 h-LC50 值分别为 0。272、0。378 和 0。785 mg/L,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对仔鱼的 96 h-LC50 值分别为 0。532、0。621 和 0。934 mg/L,为协同或加和作用,且两种方法评价结果一致;对成鱼的 96 h-LC50 值分别为 0。434、0。653 和 1。053 mg/L,除了在 8:2 比例下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分别为拮抗和加和效应外,其余比例下均为拮抗效应。由此表明:腈苯唑与铜混配后对于斑马鱼早期生命阶段具有更强的急性毒性,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评估腈苯唑与铜混合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腈苯唑混配斑马鱼联合急性毒性

    福美双造成斑马鱼胚胎脊索畸形及其与甲状腺素的关联

    蔡晓旭于永利齐澈力木格穆瑞...
    808-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美双(tetramethyl thiram disulfide,thiram)是一种二硫代甲氨基甲酸盐类(dimethyldi-thiocarbamate,DTCs)农药,在我国使用较为广泛,因其高残留性引起广泛重视。本研究使用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作为动物模型,探讨了福美双造成斑马鱼胚胎脊索弯曲及其与甲状腺素的关联。将受精后 3 h(3 hours post-fertilization,3 hpf)斑马鱼胚胎分别短期(10 和 30 min)暴露或持续暴露于 0。0024、0。024 和 0。24 mg/L的低质量浓度福美双中,并在 24,48,72 和96 hpf分别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HPLC检测结果显示,斑马鱼体内可检测的福美双含量为0。13 mg/kg(暴露从 3 hpf至 72 hpf)。形态学结果显示,即使短期(30 min)福美双暴露,也会引起斑马鱼胚胎死亡率的升高、孵化延迟,并造成脊索弯曲。福美双暴露会降低甲状腺素关联基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基因(TPO)的表达。激素水平检测也发现福美双可造成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和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含量的降低。试验结果表明一次性短期福美双暴露仍对斑马鱼胚胎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这种作用也许与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关联,试验也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农药的生物监控提供了思路。

    福美双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甲状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