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能源与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能源与环境
能源与环境

陈力行

双月刊

1672-9064

fjnj@chinajournal.net.cn

0591-87623593 87564514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杨桥东路9号中闽大厦A座802室

能源与环境/Journal Energy and Environmen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信息量法在1∶1万地质灾害精细调查中的应用——以龙川县黎咀镇为例

    江云川郑周旭冷勇辉
    75-79,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龙川县黎咀镇选取9种评价因子,以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点共197处作为样本进行建模,采用ArcGIS10.8算出已发灾害点在各因子类别所占的比例,运用信息量法公式算出各因子的信息量值,按各个因子的权重与其信息量叠加,将易发性评价栅格数值进行重新分类,基于相似性、相近性的原则进一步概化,将黎咀镇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3种等级.评价结果能够为龙川县黎咀镇地质灾害预测及防治提供地质依据.

    信息量法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因子龙川县

    泉州市丰泽区孤滚石地质灾害成灾模式初探

    朱建成
    80-8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泉州市丰泽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总结分析了丰泽区孤滚石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与成灾模式,并提出了地质灾害早期识别标志与防治措施,整体提升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为福建省沿海同类型地区孤滚石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方法.

    孤滚石地质灾害形成机理成灾模式防治水平

    平潭综合实验区人工切坡类型地质灾害研究

    朱新越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潭综合实验区自改区后发展迅速,同时因人类工程活动形成的人工切坡类型地质灾害隐患全区普遍存在,是制约该区持续发展的"悬顶之剑".通过对平潭人工切坡类型地质灾害点的野外调查,加之收集过往研究资料,选取典型点进行分析,总结平潭如今普遍存在的人工切坡类型地质灾害隐患的形成机理和成灾模式,提出相应对策,为平潭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提供思路.

    平潭地质灾害人工切坡成因机理

    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探讨

    郑建辉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勘察工作中,水文地质问题一直是影响勘察质量的重要因素.地下水在岩土体中的赋存状态复杂,影响岩石强度,且容易引发工程建设事故.为加强前期的勘察质量,保障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深入查明与岩土工程紧密相关的水文地质条件显得十分必要,并据此分析和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潜在影响.该文从多个角度出发,阐述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勘察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探讨水文地质问题给岩土工程建设带来的危害,同时提出一些完善的措施,以供参考.

    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工程勘察

    绿狐尾藻对氮磷营养盐的吸收动力学特征

    袁成路喜龙宋克纯
    91-9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改进常规耗竭法,设置不同的氨态氮、硝态氮和磷酸盐浓度,探究了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植株在抑菌和非抑菌2种条件下对氮磷营养盐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绿狐尾藻在2种条件下对氮磷的吸收均符合饱和吸收动力学特征,可用米氏方程描述,并发现其对氮磷的吸收表现出偏好性,抑菌条件下最大吸收速率(Vmax)呈现磷酸盐>硝态氮>氨态氮的趋势,非抑菌条件下Vmax呈现硝态氮>氨态氮>磷酸盐的趋势,氨态氮、硝态氮和磷酸盐的Vmax在非抑菌的条件下分别是抑菌条件下的2.68、2.50和0.62倍,结果为查明绿狐尾藻对氮磷的吸收利用机制及评估绿狐尾藻对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绿狐尾藻氮磷吸收动力学米氏方程

    前湖上覆水溶解性有机质成分及来源分析

    张凡章绍康朱朝伟吴静琳...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昌市前湖水环境受到多方面影响,为了揭示前湖上覆水溶解性有机质(DOM)组成及来源,对比离心和振荡2种上覆水DOM提取方法,基于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分析前湖上覆水溶解性有机质成分及来源,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对DOM进行成分及来源分析,结果显示:2种提取方法差异性并不大,可同时作为水体DOM的提取方式;通过计算a440与E3/E4与E2/E3值,均表明前湖腐殖化程度较高,且a440与E3/E4、E2/E3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P<0.05),同时SR与a350值反映出前湖上覆水水体DOM主要是低分子量、芳香性弱的内源性DOM输入,且贡献较多的是大型水生植物.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研究保护前湖水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溶解性有机质紫外-可见光谱聚类分析来源分析

    含磷电镀废水对污水厂环保运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探讨

    钟金鸣谢刚
    98-100,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市政污水厂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总磷超标,对污水厂上游工艺中涉磷企业进行了调研,分析了企业排放含磷废水中存在的磷化物种类,并通过对污水厂进出水中各类磷化物的含量分析,以及不同市政污水厂中除磷工艺段的比较,提出了确保总磷达标的合理工艺设置及应急解决措施,从而为同行业的其他生产运营人员处理同类问题提供参考.

    电镀废水有机磷次亚磷环保达标

    电絮凝法处理含镍电镀废水的试验研究

    郑敏华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实验研究了电絮凝法处理含镍(Ni)电镀废水的效果,重点考察了 pH、电流密度、电解时间和磁力搅拌情况对Ni离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在6左右时,电絮凝法对Ni离子的去除效果好;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Ni离子去除率也不断增大,但增速逐渐变缓,当电流密度为6 A/dm2、电解时间为30 min时,处理效果较好;多次处理可更高效去除Ni离子;磁力搅拌器在电解前期可以迅速提高Ni离子去除率,但应控制搅拌强度和速率.

    电絮凝法镍离子电镀废水去除率

    养殖污水多级折流厌氧处理工艺优化研究与应用实践

    陈东威王德全李广超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多级折流厌氧处理工艺对养殖污水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提出了在多级折流厌氧处理系统前端工艺、系统进水方式和装置结构上优化工艺方案.优化后的工艺方案在金岭农牧奶牛养殖场得到应用.研究发现:优化工艺对CODCr、BOD5和NH3-N的去除率由优化前工艺的29.9%、28.9%和17.5%提升至55.3%、53.4%和55.9%,对TN、TP和SS的去除率由16.1%、12.4%和39.9%提升至32.5%、28.3%和52.9%,污染物综合去除率由26.3%提升到46.4%,去除效果良好.对该优化工艺与相关工艺进行集成设计,以期为养殖污水处理工艺提供一定参考.

    AMBR系统工艺优化处理效果工艺集成

    江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种工艺实际处理效果对比分析

    杨力恺李喆张立吴启帆...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研究农村污水处理工艺的实际效果,对江苏苏中地区稳定运行1 a以上AAO工艺与多级AO工艺的农村生活污水站点进行研究,检测进、出水CODCr、TN和TP等3项水质参数,对比分析2种工艺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实际处理效果.经过工艺原理分析与数据论证,在实际运行工况中,AAO工艺的有机物去除率、除磷效率略高,而多级AO工艺的脱氮效率明显占优.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AAO工艺多级AO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