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亚研究季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亚研究季刊
南亚研究季刊

文富德

季刊

1004-1508

nystougao@163.com

028-85417102

610064

成都市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

南亚研究季刊/Journal South Asian Studies Quarterly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南亚国家政治、经济、对外美学、科技教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变动中的南亚地区安全复合体:多维空间实践与理论探索

    刘思伟
    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提出了一个多议题空间和多尺度地理空间叠加的网络分析框架,以期弥补传统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之不足,并分析了南亚区域案例.南亚国家在多维空间的安全新实践正重塑其地区安全复合体,结构正从传统印巴两级转向多层多节的立体网络化结构.印度的中心性正不断提升,但复合体网络并非向树状等级网络方向演化,而是朝着关涉不同安全群组的多节多层网状网络发展.印度对南亚中小国家的安全控制力不宜过分夸大.南亚地区安全复合体发展演化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其中网络效应因素不可忽视.当前,除以领土安全为核心的南亚次大陆安全网络外,与其紧密嵌合在一起的其他几个子网络值得高度关注,如以海洋安全为核心的北印度洋区域安全网络,以气候、水及能源安全为核心的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区域安全网络以及以数据安全为核心的网络空间安全网络等.这些子网络的参与者更多元,意味着更多外部"渗透"发生,进而引发其以不同方式重塑南亚安全空间,改变安全依赖关系,并形塑地区安全复合体结构.

    地区安全复合体南亚网络分析空间实践

    印度东北边疆地区政治整合的动因及影响

    杨光刘昌威
    2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印度东北边疆地区位于印度的战略前沿地带和印度与周边国家的接壤地区,作为政治整合研究的对象,该地区有着较为显著的范本价值.关于印度东北边疆地区的研究聚焦于民族等议题,政治议题不足,且既有政治议题大多关注该地区的政治运作、地方治理和行政管理,未认识到国际因素对国家边疆地区政治整合的重要性.印度东北边疆地区多年的政治整合实践历经了"放任""政策转变"和"开放"三个整合历程,展现出明显的变迁痕迹,与印度国情、国际环境因素等变化密切相关.本文以政治整合理论为基础,辅之以认同理论和治理理论,对印度独立后在该地区采取的政治整合历程加以审视,认为印度东北地区政治整合对该国具有深远影响;同时,也应注意到印度东北地区政治整合对其周边国家安全所构成的复杂影响.

    印度东北边疆地区政治整合认同治理安全

    美国与尼泊尔军事关系的进展、影响和限度

    高亮
    4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军事关系是美国与尼泊尔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在尼泊尔的主要利益关切之一.美尼军事关系始于冷战时期美国对尼泊尔的军事援助,在尼泊尔内战期间急剧增长,并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实施而进一步加强.美尼军事关系的发展是两国互相利用、各取所需的结果,美国希望借尼泊尔实施对华遏制战略,尼泊尔则试图通过美国来平衡对外关系,增强本国独立自主性.美尼两国的军事互动势必损害中国的利益,对中国西部边疆的安全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同时,印度与尼泊尔的特殊关系,以及尼泊尔国内长期存在的平衡外交思想和反美势力也将制约美尼军事关系的发展.

    美尼关系军事合作"印太战略"

    大变局下印度参与全球治理的角色转型:目标、路径与限度

    潘鑫燊马桂彪
    6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调整的背景下,印度制定了成为全球治理主体中的领导者、规制运行的决策者、问题拟定的获益者的目标.为践行其目标,印度采取积极的策略调整与路径实践,包括加强区域安全治理以巩固区域主导地位,优化国家身份叙事促进全球经济治理深度革新,加强与西方大国在新兴领域治理中的合作,从而扩大治理收益.虽然印度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与威望呈现显著上升态势,但是限于过分追求私利的治理动机、国家实力不足以及现有国际秩序的约束等原因,印度难以撼动全球治理格局,且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全球治理的角色定位目标,而只是充当现阶段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协同治理者角色.印度参与全球治理的政策实践,对于中印关系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亦具有重要影响和参考价值.着眼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远大追求,中国应继续保持战略定力,与印度及其他"全球南方"国家加强团结协作,坚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将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紧密结合,推动全球治理朝着全球善治的方向发展.

    百年变局印度全球治理策略调整角色转型

    中国与南亚推进"小而美"项目合作刍议

    王学人张立
    8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已被列作下一阶段"一带一路"共建行动的重点之一.这既缘于"小而美"项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也与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有关.本文围绕"小而美"合作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等问题,深入探讨中国与南亚国家推动"小而美"项目合作面临的形势与路径.本文认为,"小而美"项目对合作双方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可行性,但也有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与障碍,比如信息不对称、跨境合作的高风险以及第三方势力干扰等;为此,需在统筹谋划上多下功夫,同时采取充分发挥援外资金杠杆作用、加强同南亚国家间各层次交流对接、大力开展宣传培训、调动地方政府的作用等举措,推动双方"小而美"项目合作顺利实施.

    中国南亚"小而美"项目挑战对策

    印度联盟政治的多维动因与结构形态:基于选举政治视角的分析

    随新民
    99-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印度大选大致验证了联盟政治系现代印度政治进程的一种常态,联盟政治架构的雏形外显为印人党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和国大党主导的团结进步联盟或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的"两极政治联盟+非主流弱势第三势力"的非对称三足鼎立结构.现代印度联盟政治的成因与动力是多维的:一是南亚次大陆民族运动——"印度自治"进程中各政治社会力量联合抗争精神文化的传承;二是独立后印度宪法与政治制度设计预留的法理空间;三是现代印度多元性的政治变迁;四是社会文化多元性孕育的调和折中精神与处事原则.实践证明,无论出于竞选权宜之计还是长期执政和稳定权力分配格局考量,印度的联盟政治都不会轻易退场,而是已呈现出相应的政治文化形态.

    联盟政治政党联盟印人党国大党选举政治

    莫迪执政后印度语言政策的特点、实质与挑战

    叶海林刘春颖
    116-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对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意义重大.莫迪政府以《国家教育政策》为载体推行了新语言政策.该语言政策在遵循"三语方案"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母语或地方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尊重语言多样性,这显然与印度盛行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相悖.因此,新语言政策制定的政治逻辑和实质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对莫迪执政前语言政策演变历程及其动因进行简要梳理,进而分析印度当局语言政策的新特点、动因与实质,并探讨了在语言政策实施中面临的挑战.本文认为,将语言政策研究置于政党执政理念之下,将为印度语言政策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分析莫迪政府推行语言政策的手段,可以进一步窥探印度人民党的执政特点.

    莫迪政府语言政策特点实质执政特点

    重新掌权以来阿富汗塔利班的禁毒政策:动因、成效与挑战

    申玉辉张伟
    136-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4月,重新掌权的阿富汗塔利班颁布毒品禁令,继2000年后第二次在全国施行禁毒.自身角色地位由反叛者到执政者的转变、宗教意识形态观念的内在驱使、国内严峻社会形势的现实需要,以及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是阿塔二次禁毒的主要内外动因.两年多以来,阿塔在铲除罂粟与大麻种植、遏制化学合成毒品生产、打击毒品走私交易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然而,禁毒行动也带来毒品市场动荡、农民生计备受冲击、国民经济大幅波动、地方抗议骚乱不断等短期不利影响,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长期挑战.阿富汗迎来彻底解决毒品问题的难得契机,但这需要塔利班推动国家经济民生实现综合好转,以及国际社会的及时积极应对与援助,以防止毒品活动卷土重来.

    阿富汗塔利班毒品禁毒

    Abstracts

    154-160页

    《南亚研究季刊》欢迎赐稿,欢迎订阅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