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能源研究与利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能源研究与利用
能源研究与利用

双月刊

1001-5523

nyyily@163.com

025-84876760 86701780

210007

南京苜蓿园大街52号

能源研究与利用/Journal Energy Research & Utiliz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宣传国家的能源方针和政策;预测能源市场和国际贸易前景;传递国内外的能源信息;介绍能源与节能科学管理及技术的应用研究成果和现场经验;推广节能、节材产品与“四新”成果,为企事业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服务;为国家的能源开发和节约提供决策依据;为广大能源与节能占线的工作者提供交流的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分离式氨热管低环温空气加热器多目标优化

    王旭陶庆峰陈建宇张后雷...
    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以低温余热热水为热源的分离式氨热管低环温空气加热器设计方案,可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消除低环温时的结冰风险.基于分布参数模型和改进的NSGA-Ⅱ多目标优化算法,以功耗和质量为目标,优化了该空气加热器设计.结果表明,与常规工程经验设计相比,优化设计的功耗降低了28.9%,质量降低了31.9%.此外,该优化算法的收敛速度比热管设计时常用的随机组合算法更快,可显著节省寻优时间.对比三种热管工质(氨、甲醇和乙醇)的性能后发现,氨热管空气加热器性能最佳.

    低环温分离式热管余热回收多目标优化

    基于Kmeans-SVR的住宅建筑供热负荷预测方法

    郭杰赵强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建筑负荷预测的准确性,方便后续进行建筑能耗优化调整,本文将Kmeans聚类算法与SVR模型相结合构建住宅建筑供热负荷预测模型,并采用冬季采暖工况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聚类算法对输入特征中相关性较高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使负荷预测模型更具针对性;Kmeans-SVR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相比SVR模型降低了62%,均方根误差降低了19%,并且Kmeans-SVR模型预测负荷与实际负荷间的决定系数超过0.9;聚类数目为2 时相比聚类数目为3 时Kmeans-SVR模型有更好的聚类效果,但预测误差却更大;在供热初期和末期,Kmeans-SVR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在15%上下波动;在供暖中期,Kmeans-SVR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在10%左右,整体预测误差小于SVR模型.Kmeans-SVR模型是一种准确高效的供热负荷预测方法,可以为供热空调运行策略调控提供支持,有助于实现建筑节能减排的目的.

    建筑负荷预测Kmeans-SVR模型支持向量回归K均值聚类方法供热负荷

    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

    陈仁坦姜文超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产业配套、区域分布、海外布局等领域梳理了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而分析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能过剩、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关键原材料进口依赖高、回收体系不够完善等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动力电池现状对策建议高质量发展

    电力碳排放因子发展现状及本地化计算方法研究

    苏庆章若茵邱巨龙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排放核算是准确掌握碳排放变化趋势、有效开展各项碳减排工作、促进经济绿色转型的基本前提.随着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不断提升,电力碳排放量比重不断上升,选择准确合理的电力排放因子是开展企业温室气体核算的基础.然而,当前的电力排放因子存在数据更新滞后、时空分辨率较低、清洁绿色电力的影响无法体现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以设区市为对象的电力排放因子本地化算法,可以得到更新较及时且符合本地能源结构情况的电力排放因子,并提出加强电力碳排放监测和量化、研究建立分时分区电力排放因子、加快完善绿色电力交易机制等建议,从而推动完善电力碳排放计算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电力行业碳排放排放因子本地化算法

    基于PID搜索算法的光储系统优化调度方法研究

    周昊梁俊宇舒胜和学豪...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以新能源发电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当前电力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其发电功率具有随机性与波动性,其功率预测具有不精确、不确定性,因而目前多辅以储能系统构成光储系统,利用储能系统平抑光伏系统波动.储能系统作为可跨时间尺度调度的设备,其优化运行过程中的约束条件通常涉及较大时间跨度下的时间序列耦合约束.时间序列方向上的耦合约束通常会造成优化结果为局部最优解.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PID搜索算法的光储系统优化调度方法,通过储能间的协调运行,可有效提升系统的运行经济性.

    光储系统储能系统优化调度协调运行经济性

    某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包热失控的热积累段延时研究

    王宇澄徐楠朱曙光王明玉...
    30-3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对储能系统的正常运转构成巨大威胁.热失控过程分为热积累、热平衡与热失控三个阶段,为推迟热失控的发生,对某液冷锂离子电池包进行仿真与优化.企业常用液冷方案为下置冷板内单一流道,要冷却发热异常电芯须增大整体流量以强化散热,这会导致冷媒资源浪费及正常发热电芯被过度冷却,进而影响电池包的使用寿命.优化方案使用下置冷板与上置竖直冷板共同冷却,冷板内液冷流道互相独立,每个流道都配以比例阀调节流量,只增加发热异常电芯对应流道的流量以针对性地冷却而不影响其他正常发热的电芯,不仅有效延长电芯达到热积累临界温度的时间,而且提高了电池包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经仿真验证,优化后的液冷结构使电池包达到热积累临界温度所需时间比优化前延长了42.90 s;消耗流量比优化前结构减少了11.67%,且优化后流道最高压降为788.36 Pa,远小于优化前液冷结构流道压降,满足了提升延时效果与降低能耗的目的.

    数值模拟液冷热失控锂离子电池

    印染污泥焚烧飞灰-污染土免烧陶粒的生产与性能

    杜昌飞许康李治尧沈凯...
    35-3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印染污泥焚烧飞灰与污染土为原料制备免烧陶粒,研究原料配方和工艺对免烧陶粒性能的影响.综合能耗、成本和陶粒性能等因素,优化免烧陶粒制备工艺,飞灰∶污染土为1∶2,水泥、硅酸钠和氧化钙添加量为20%、4%、2%,在 60℃、95%湿度下养护 7d,所得免烧陶粒 1h吸水率为 16.67%,堆积密度为820 kg/m3.免烧陶粒微观形貌呈纤维网状,向四周纵横交错搭接呈扩展状,表征实验表明更多水合硅酸钙(C-A-S-H)凝胶产生,有利于增强免烧陶粒强度.添加3%福美纳制备陶粒以辅助稳定陶粒中重金属,所得陶粒重金属浸出浓度低,重金属稳定态(可氧化态、残渣态)占比最大,陶粒的生态毒性和生物利用度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极低.

    免烧陶粒印染污泥污染土重金属

    某示范小区地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特性监测与分析

    邓欣王猛汪峰杨卫波...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夏热冬冷地区某示范小区地源热泵系统三年运行监测数据,本文通过分析用户侧与地源侧运行参数、系统运行能效、土壤热平衡状况,获得该地源热泵系统的长期运行状况,结果表明:该小区地源热泵系统实际供回水温差在3℃以内,小于5℃的设定值,存在"小温差大流量"的问题,水泵能耗占比偏大.第三年的土壤年平均温度与第一年相比下降了0.41℃,土壤冷堆积逐年加重,冬夏季系统综合能效(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coefficient of system,COPs)逐年下降.文章对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为夏热冬冷地区地源热泵应用中的优化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地源热泵长期运行实际工程能效分析土壤热平衡

    基于人工智能的新能源制氢电网优化调度方法

    耿欣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借助RTDS仿真平台,深入探讨了某新能源制氢项目电网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安全稳定控制策略.研究结果显示,传统的PID控制系统往往容易产生过量调节,从而难以实现快速稳定的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新能源制氢电网优化调度方法.通过仿真验证,该优化调度方法展现出更高的有效性,特别是在新能源制氢电网遭遇极端紧急情况,稳控策略进行功率或负荷快速切除后仍存在较大不平衡功率时,此方法能够迅速稳定电网频率,确保供电的可靠性.

    新能源制氢人工智能算法不平衡功率优化调度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零碳"变电站选址研究

    刘颖熙欧阳章智吴小刚刘永军...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零碳"变电站作为实现低碳排放目标的关键基础设施,对现代电力系统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选择最佳的变电站建设地点,以保证系统顺利建设和高效运行,文中选择了包含资源与环境、社会与经济和基础设施三大类等11 个评价指标建立了"零碳"变电站选址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了量化分析,基于所提出的评价体系,对某地区的三块备选场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指标在选址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选址过程中需要综合权衡和平衡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找到最佳选址方案.研究成果对"零碳"变电站的选址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推动"零碳"变电站的科学布局和高效运行.

    零碳变电站选址层次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