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灾害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灾害研究
农业灾害研究

张巴克

月刊

1004-7395

nyzhyjbjb@163.com

0551-5160975;5145927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安徽省农科院科研楼6号楼东)

农业灾害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绿化智慧灌溉关键技术的探究

    魏浩华邵建英邱家生刘小莉...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镇化在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规模巨大的城市绿化.基于节约水源、降低人力成本、减少养护总费用等因素,探究了一套充分考虑土壤干湿度条件的城市绿化智慧灌溉技术,重点分析了城市绿化土壤干湿度值选定、4G灌溉控制器工作电源问题的解决、智慧灌溉的工作模式和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的布设等看似简单但均影响着实际效果的关键点,致力于推动城市绿化智慧灌溉技术的运用.

    城市绿化智慧灌溉土壤干湿度值

    浅谈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王霞赵玉艳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小麦质量至关重要.就我国目前的小麦种植情况来看,病虫害仍然是制约小麦产量和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和水平.同时,要不断加强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从根本上提高小麦种植质量和产量,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探讨了小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为小麦种植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小麦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栽培管理

    惠水县林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现状及实践建议

    黄贤举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共同富裕的问题逐渐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和建设是共同富裕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而林业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作用明显.结合惠水县实际,分析了当地林业发展现状,并结合乡村振兴要求和林业产业情况,提出了推动惠水县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林业产业乡村振兴现状建议

    农业经济增长与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关系研究

    马娟娟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下,遵循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理念,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力度与资源投入力度,构建绿色农业发展体系,不仅是推动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性要求.为了助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明确了环境友好型的农业,重点对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发展的耦合性进行分析,指出了两者之间的多维关系,并整体探析我国乡村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技术创新现状,提出构建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关系的思路,助推绿色农业体系形成.

    农业经济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发展关系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研究

    刘海平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作物种植是地区经济发展之根本,农作物产量是决定农村地区经济效益的基础因素.当前,科学技术已经被引入农业当中,种植户应更新栽培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探讨了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分析了栽培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面对的困境,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农业技术推广建议,为农作物的高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技术推广

    "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与发展

    闫学利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代在不断发展,技术在不断进步,"互联网+"已逐步融合于各行各业,给传统领域注入了全新的生机和契机.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农业领域被赋予新的活力和效率,实现了信息的互通共享,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升级.探讨了"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重要作用与发展趋势,分析了将"互联网+"运用到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科学、合理的推广方法,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和动力.

    互联网+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现代化信息共享生产方式升级

    基于雷达回波特征和物理量场特征的彝良县冰雹天气预警方法研究

    王云江姜世荣周信荔张应东...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彝良县2013-2022年冰雹天气的常规资料、探空资料以及雷达资料等,对发生在彝良县冰雹天气的背景、雷达回波特征以及物理量场等进行深入分析.对该地区冰雹发生前的雷达回波特征和物理量场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彝良县冰雹的定量预警指标雷达回波特征参数特征为:最大回波强度>60 dBz,回波顶高>10 km,物理量场特征参数为:θse(850~500)≥6.48℃,沙氏稳定度指数(SI)≤1.2℃,这些指标可作为该地区冰雹天气预警的重要参考.

    雷达回波特征物理量场特征冰雹天气预警

    黄南地区1990-2021年大风的时空特征及成灾分析

    陈晶张笑寒郭安欣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青海省黄南地区4个国家气象站(尖扎、同仁、泽库、河南)1990-2021年大风资料和历年大风灾害相关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黄南地区发生大风及大风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地区近30年的大风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大风天气的频次1996年最多、2020年最少.年内3月出现频次最多、9月出现频次最少,季节变化总体呈春季>冬季>夏季>秋季态势.(2)2004-2021年极大风速也呈下降趋势,整体呈2个波峰1个波谷的分布形态,大风速多出现在15:00~18:00且各时段均为7级大风日数占比最多.(3)大风日数与极大风速空间分布均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形态,泽库为大风日数高值区,尖扎发生日数最少,极大风速河南最大、尖扎最小.(4)2000-2021年共发生了14次大风灾害事件,主要集中在1、2、6、7月,灾害频发区在河南,次多为同仁地区,与大风日数高值区不一致.

    大风灾害时空分布黄南州

    准双周振荡对榆林夏季极端强降水的影响

    薛小宁王彤屈艳梅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榆林12个国家气象站1979-2019年的5-9月的汛期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DOE再分析资料,对榆林汛期极端强降水进行了遴选,分析了准双周振荡对榆林夏季极端强降水的影响,合成了榆林夏季极端强降水的要素场,并提炼了相关概念模型,利用该概念模型对榆林2019年夏季5次极端强降水事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榆林市夏季降水具有显著准双周(10~30 d)振荡特征;(2)整个汛期极端强降水呈现单峰分布,从5月入汛后,极端强降水事件增多,8月达到峰值,高频区位于西部的定边,西北部的榆阳、横山、神木;(3)极端强降水对应的准双周振荡环流特征表现为副高西伸北抬,伴随西风带低值系统的东移,副热带西风急流北抬;物理场上高层辐散、中低层辐合,强辐合伸展至500 hPa;500、700 hPa风为气旋式辐合的西南风,850 hPa先后表现为西南—东南—东北风的转变;整层水汽场上为西南风水汽输送;(4)利用概念模型诊断已出现的极端降水事件,只有一小部分符合其特征,这可能与模型建立时应用了距平处理和滤波处理对中小系统进行了平滑和过滤有关.

    准双周振荡夏季极端强降水环流特征物理量场特征

    近3年本溪地区夏季天气特征分析

    魏海宁李雪洋李冰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每年6-8月本溪地区天气形势变化快,气温高,降水多,受东北冷涡和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影响,强对流、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多发,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通过对2021-2023年间6月1日—8月31日本溪地区天气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更直观地认识近3年本溪地区天气特征变化,为业务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气温降水大风天气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