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灾害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灾害研究
农业灾害研究

张巴克

月刊

1004-7395

nyzhyjbjb@163.com

0551-5160975;5145927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安徽省农科院科研楼6号楼东)

农业灾害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呼伦贝尔市气候分区气温精细化订正预报方法研究

    郝占宇
    212-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呼伦贝尔市不同区域的气温分布特点,开展呼伦贝尔市下属各个旗市区的局地小气候分区气温的精细化预报方法研究,在区域划分上对气象预报的区域进行跨行政领域的调整,不以行政区域为标准,而是以区域站点之间的最近距离为标准进行划分,从而缩小气温精细化预报的订正误差,满足对各个旗县及下属的行政村屯既快且准的气温精细化预报服务需要.

    气温气候分区预报方法

    2020年3月3-4日延边地区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崔琳
    215-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高空探测资料、地面探测资料等气象资料,对2020年3月3-4日延边地区1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是在500 hPa 冷涡、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偏南气、蒙古气旋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从水汽条件来看,积聚于日本海的2条水汽带强度的增强和持续向延边地区移动是此次暴雪天气的重要原因;降雪天气出现时,整层水汽辐合都很强,且整个延边地区比湿值较高,这些共同为此次暴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此次降雪期间,有10℃高能舌进入延边地区南边,θse锋区构建的时间段对应着强降雪发生时间段;低层冷空气与低空偏南急流朝北边输送的暖湿气流共同汇集 为此次强降雪的产生带来了有利的热力条件.辐合上升运动促成了此次强降雪天气.中低层的强锋生区和强降雪落区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锋生和增强的次级环流共同推动了此次强降雪天气的产生.

    延边地区暴雪天气环流背景物理量

    丹徒国家基本气象站迁站气温资料的对比分析

    邢钰媛曹阳张芯瑜王秀琴...
    218-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丹徒国家基本气象站新、旧2个地址2015年1月—2017年6月的对比观测资料,根据气候季节划分,对新旧址各季度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进行均值比较和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新址全季度、晴日和雨日各季度的季平均气温、季最高气温和季最低气温基本均低于旧址,季气温日较差和季总降水量则偏高,均在2015年差异更明显;晴日各气温数据变化情况与全季度基本一致,且差异更为明显,春季气温日变化最大且稳定性较差,季最低气温和季气温日较差差异相对突出;雨日各气温数据差异不明显,降水对2个地址各气温数据差异的影响程度较无降水情况明显偏弱.下垫面性质和周边环境是导致新旧址气温存在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迁站对比分析气候季节气温t检验

    气候变暖背景下兴义市近6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韦仕丽杨春艳韦垒龙叶...
    22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兴义市观测站1961-2020年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运用统计分析、线性倾向估计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兴义市近6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以来,兴义市年平均气温持续升高、年降水量持续偏少、年日照时数持续偏少,气候出现异常.

    兴义气候变化Mann-Kendall检验

    青藏高原湍流通量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影响

    王自流吴梅曾妮何斌...
    225-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在青藏高原适用性较好的ERA-interim地表感热通量、地表潜热通量和全球站点降水资料,通过EOF方法分析了2007-2017年共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以及青藏高原湍流通量的作用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东少西多和南多北少的特征.当青藏高原湍流通量偏强(弱)时,基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区域偏西(东)等影响,则会造成该区域的降雨带偏北(南).

    EOF分解青藏高原地表湍流通量地表潜热通量

    基于.NET的江北区精细化降水预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林陈爽水旭琼陈浩张国超...
    228-230,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宁波区县级气象台站对分街道(镇)和单点精细化降水预报的实际工作需求,利用.NET架构和数据库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智能网格和数值预报的宁波市江北区精细化降水预报平台.对浙江智能网格预报、欧洲中心(EC)数值模式、上海快速更新同化预报系统和CMA-3 km数值模式的降水预报格点数据进行插值处理和分析计算,得到了江北区分街道(镇)、分区域自动气象站(单点)的降水精细化预报数据,并在Web端实现了人机交互和产品输出,为宁波市江北区气象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

    .NET智能网格预报精细化预报

    农业灌溉中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方法

    周玉龙
    231-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农业灌溉形式不仅效率低,灌溉不均匀,且会造成大量水的蒸发和下渗,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分析了张掖市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并深入研究灌溉方式、节水技术及农业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方法,以期为农业灌溉领域的水资源管理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农业灌溉水资源利用方法

    基于生态遥感的植被覆盖变化监测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刘宣
    234-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生态遥感技术,对植被覆盖变化进行监测,并评估了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某市为例,通过遥感影像处理和分析,得出该市2011-2020年植被覆盖变化的趋势和空间分布,并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变化对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生态系统服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生态遥感植被覆盖变化生态系统服务

    山西运城农业水体污染特征分析与污染治理模式探讨

    葛红林
    237-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山西省运城市主要农业灌溉水体中DO、ORP、NH3-N、PO43--P等黑臭指数的影响,以及新沉积物对农业上覆水中NH3-N、PO43--P的释放特性进行研究,明确农业水体污染的特征,并制定污染治理策略,在消除历史污染的同时,降低新污染的积累速度.

    农业灌溉水体黑臭水体底泥污染溶解氧氨氮

    基于遥感技术的湖面监测研究进展

    邹振伟杜崇
    240-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利用卫星遥感手段进行湖面实时监测,对于维护和管理湖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理顺湖面遥感监测领域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法,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对湖面遥感监测主题进行可视化分析,归纳了2000-2023年该领域研究的文献量、研究热点和前沿演进趋势.结果表明:目前国内领域内相关研究文献整体呈现线性增长的趋势,主要研究学者及科研团队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特点;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高原湖泊遥感监测领域;未来可能围绕高原湖泊的时空演变和土地利用等内容进行研究.

    湖面监测遥感技术可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