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灾害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灾害研究
农业灾害研究

张巴克

月刊

1004-7395

nyzhyjbjb@163.com

0551-5160975;5145927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安徽省农科院科研楼6号楼东)

农业灾害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辽源地区2019年春末夏初一次罕见暴雨天气诊断分析

    李方军崔悦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自动加密站、MICAPS等气象资料,分析了2019年5月27日发生在吉林省辽源市的暴雨天气.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主要受高空槽、低空切变和低空急流的影响,地面辐合和锋线是触发机制.从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热力和不稳定条件等方面对此次过程进行物理量诊断,5月中低层出现比湿超过10 g/kg的水汽条件时,可作为当地暴雨预报的一项指标.分析红外云图特征,位于白城西边界的斜压叶状云发展东移约22 h后,将在辽源市产生明显降水.

    暴雨低空切变低空急流红外云图

    1956-2022年双峰县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分析

    刘俊李志斌翟子豪肖林利...
    94-9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1956-2022年双峰县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资料,采用Pearson显著性检验、皮尔逊Ⅲ型曲线分析等统计方法了该地区近66年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双峰县光资源充足,但日照时数仍呈现一个减少的趋势,减少速率为48.3 h/10年,一年中日照不足的时段呈增加趋势.(2)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最高、最低气温及深层地温存在明显增温,其中5 cm浅层增温最为明显,从2015年开始无霜期出现了显著的延长;≥0℃积温、≥10℃积温和≥20℃积温均呈现极显著增加趋势.双峰县气候平均值为1 374 mm,年际较差大,多则1 952.6 mm,少则仅947.4 mm;年内最大小时雨强的分布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呈现极为显著的正相关,年降雨日数多则196 d,少则121 d,最大年较差达75 d;2017-2022年年降雨日数也呈现减少的趋势;从各量级的日数分布看,逐年小雨日数变化与年降水量较为接近.根据皮尔逊Ⅲ型曲线分析降水频率,丰水年有16年,中等干旱年以上有16年,且自2007年开始至2022年,双峰县已出现了5年中旱和1年特旱.

    双峰县皮尔逊Ⅲ型曲线农业气候资源分布规律

    气候变化对谷子生长季的影响及其适应策略研究

    孙新龙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探讨气候变化对谷子生长季的影响以及可能的适应策略非常重要.分析了气温、降水、气象灾害等因素对谷子生长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通过案例研究,总结了气候变化给谷子生长季带来的挑战,提出了一系列适应策略,包括优化种植时机、推广抗旱谷子品种、提高农民气象风险管理意识等,以应对气候变化对谷子生产的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谷子生长季适应策略农业生产粮食安全

    2020年1月上旬河南地区一次雨雪天气过程分析

    汪莉
    100-102,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20年1月上旬河南地区一次雨雪天气过程开展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河南地区雨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包括低层冷湿偏东急流、西南暖湿急流、700 hPa切变线.地面形势场的高压不断朝南发展,冷空气蔓延发展对豫北、豫中导致的温度下降是降水转变为降雪天气的重要因素,低空偏北气流促使近地面冷空气持续南下,使得豫中、豫东出现大雪、暴雪天气过程.南支槽前强西南气流影响,强盛的西南急流促使孟加拉湾以及南海的水汽持续向河南地区持续传输,为本地出现的雨雪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水汽供应条件.河南上空比湿值处于4.0 g/kg至6.0 g/kg之间,500 hPa及以下河南大多数区域处于水汽饱和区,这些均说明雨雪落区水汽充沛.切变线以及急流左前方辐合作用和高、低空散度场的配置为此次雨雪天气的发生给予了有利的动力条件;逆温层上部干暖、下部暖湿的垂直结构意味着本次天气期间存在大量的不稳定能量积聚.

    河南地区雨雪天气环流形势物理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索气象服务保障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以彭什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例

    高梦醒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是对环境气象条件最为敏感和依赖性最强的产业之一,天气气候条件是导致作物产量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气象服务可以为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科学管理技术支撑,让农民及时获取各种农业气象信息,具有趋利增收、减灾避害的重要作用.彭州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高标准建设彭什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现有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基础上,建设了川芎特色农业气象观测站,健全了川芎气象保障服务标准,建立了川芎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有利于提升灾害防御能力,改善农作物品质,发挥品牌效应,推动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

    乡村振兴战略气象服务特色农业产业

    2022年7月22日福建一次雷暴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杨忠英温桂芳崔汗青祝玉如...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22年7月22日福建一次雷暴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雷暴天气主要集中在闽中、闽东一带.在雷暴天气发生过程中,福建省上空主要受副高压脊影响,闽中一带受反气旋式环流影响,产生了一个闭合小高压;受垂直北风气流的影响,高压内逐渐产生了一个很显著的温度脊,在脊前东南气流的作用下,西太平洋暖湿空气持续朝着福建省福州东北一带传输,然后其同脊后西南气流共同产生显著切变,促使冷、暖气流积聚,为此次雷暴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此次天气期间,700 hPa水汽在闽中以及闽东北部雷雨落区,相对湿度为95%;850 hPa形势场,水汽条件较稳定,福建整体相对湿度都处于60%~80%之间.偏东气流将西太平洋的水汽持续向闽中南一带输送,之后在垂直南风气流的作用下,来自南海的水汽不断向福建降水落区输送,偏东气流和南风气流的积聚在闽中一带产生辐合作用,为此次雷暴天气的形成以及发展给予了较好的条件.此次天气期间,闽中、闽东一带均属于K指数较大,闽东一带对流有效位能CAPE值较大,具备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大气不稳定能量条件.

    福建雷暴天气环流形势物理量

    阿尔山地区近30年高温和低温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马原野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1991-2020年阿尔山地区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最低气温<-2℃日数、降雪日数观测资料,以及1991-2017年霜日观测资料对阿尔山地区近30年高温和低温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1-2017年来阿尔山地区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变化趋势,线性变化趋势分别为0.31、0.62、0.562℃/10年,三者中增加趋势最显著的为阿尔山地区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次之,平均气温增幅最小;1991-2017年阿尔山地区日最低气温<-2℃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日最低气温<-2℃日数变化倾向率为-5.96 d/10年;阿尔山地区日最低气温<-2℃日数主要出现于1、5、9-12月,最低气温<-2℃日数占年最低气温<-2℃日数的99.54%;1、3、11、12月每天的最低气温均不超过-2℃.阿尔山地区霜日数整体呈下降趋势,阿尔山地区霜日数变化倾向率为-4.438 d/10年,平均每10年阿尔山地区霜日数减少大约4 d;1991-2017年阿尔山地区霜日数通常出现于1-5、9-12月,这九个月霜日数占年平均霜日数的99.01%.阿尔山地区降雪日数整体呈减少趋势,阿尔山地区降雪日数变化倾向率为-12.529 d/10年;1991-2017年阿尔山地区降雪日数通常出现于1-5、10-12月,占年平均降雪日数的98.39%.

    高温低温变化特征阿尔山地区

    连江县近60年暴雨日数变化的统计及暴雨天气形势分析

    何永升林旭彭旻芬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连江县气象局建站以来58年(1959-2016年)降水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近60年来连江的暴雨日数共有290个,每年平均暴雨日数为5.0个,平均年降雨量为1 576.7 mm,通过滑动平均分析,表明近60年来连江出现暴雨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年暴雨日数有8~10年的周期.另外,20世纪80年代之后有准5年的周期.1959-1966、1988-1990、2004-2008年具有暴雨日数明显偏多年份.每个月份都有暴雨日数出现,尤以8月份出现率最高,共出现了68 d,占23.4%,9月份其次,占18.6%;6月份居三,占18.3%,影响连江暴雨发生的主要天气系统为西南低压、切变线、低空急流、高空槽、热带气旋,其中西南低压、低空急流和热带气旋是连江暴雨暴发的主要原因.

    气象学暴雨滑动平均汛期影响系统防御措施及决策

    松原市宁江区近60年气候变化分析

    徐岩孙鹏杨坤琳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位于宁江区境内的松原国家一般气象站1960-2019年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宁江区近60年的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宁江区近60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且年平均气温、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年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呈稳定上升趋势.(2)宁江区近60年平均最高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最高气温、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年平均最高 气温年代际变化呈现上升后下降趋势.(3)宁江区近60年平均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春季、夏季、秋季年平均最低气温年代际变化始终呈现上升趋势.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年代际变化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宁江区近60年降水量变化整体呈略微上升趋势,1961-1963、1978-1980、1995-1997、1999-2001年为连续降水负距平,属于降水偏少年份.近60年平均降水年代际变化整体呈现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春季、秋季和冬季平均年降水量均呈现"增长-下降-增长"的趋势,夏季年平均降水变化 则无其他3季明显,在下降、增长交替出现后最终下降26.4 mm.

    气候变化温度降水

    2021年11月中旬新疆地区一次寒潮降温天气过程分析

    王秀娟朱海棠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21年11月17-20日出现在新疆地区的寒潮降温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寒潮出现过程中,中亚低涡位置偏北,西北气流在槽后出现,且强度较大,加快了地面冷空气向南方地区转移速度,再加上短波槽持续分裂,对新疆地区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为新疆阿勒泰及周边地区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结构产生了抽吸作用,推动了上升运动的发展加强,为这次寒潮降温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强降雪天气与地面冷高压入侵新疆地区的时间保持一致;寒潮降温天气还没有出现前,700 hPa高度以下存在2个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阿勒泰高空处有水汽聚集,且低层处存在极为强盛的水汽辐合作用,为这次寒潮降温雨雪天气的出现给予了充沛的水汽条件.

    新疆地区寒潮降温环流形势物理量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