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灾害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灾害研究
农业灾害研究

张巴克

月刊

1004-7395

nyzhyjbjb@163.com

0551-5160975;5145927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安徽省农科院科研楼6号楼东)

农业灾害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气象灾害对大豆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郭丽红丛旭张磊
    185-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豆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重要的经济和生态角色.然而,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大豆的生长、产量和质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极端气候事件、气温波动、洪涝和干旱等气象灾害不仅会对大豆的正常生长造成直接的影响,还会对农业生产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气象灾害对大豆产业的威胁日益严重.为此,分析了气象灾害对大豆的危害,提出气象灾害对大豆危害的预防措施,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气象灾害大豆高温

    风廓线雷达资料在暴雨过程中的应用

    周备虞超
    18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镇江扬中CLC-11-F型风廓线雷达和常规气象资料,对2023年7月6日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资料的完整性特征与天气过程的开始具有很好的超前相关性,提前约为30 min,风场不仅能够反映大气层结上冷下暖的结构,而且能够探测到低空急流、切变线和中小尺度辐合系统的存在,对风的垂直结构具有较强的探测能力,可以很好地揭示灾害性天气的触发机制.垂直速度和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2n)均与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开始和结束有着很好的相关关系,且两者数值的突然增大均比天气过程的开始提前约30 min,垂直速度的阈值为4~5 m/s,1 km以下C2n的阈值为-140 dB.

    风廓线雷达低空急流垂直速度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

    屏边县近30年大雾气候特征分析

    段兴奎兰兰
    191-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屏边县地处云南的东南角,历年来当地居民已经习惯了多雾的气候,但随着蒙自到屏边高速公路的通车,当地旅游业迎来新的增长期.大雾灾害性天气的研究对当地旅游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Mann-Kendall、累积距平、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屏边县1991-2020年的30年地面观测的大雾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其演变周期特征.结果表明:屏边县大雾存在多尺度的变化周期,小波分析能较好地体现其变化趋势.

    大雾Mann-Kendall小波分析

    基于气象大数据的雷电风险分析系统设计和实现

    谭金雨黄珩胡伟刘芳...
    194-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预防雷电灾害的不利影响,减轻雷电灾害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基于大数据相关理论、技术基础,开发了基于气象大数据的雷电风险分析系统.系统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气象雷电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建模,建立了数据储存、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的整体解决方案,为雷电灾害分析提供了方便、高效的数据服务,提高了雷电灾害风险分析的效率.通过雷电风险分析系统处理和分析数据,能够识别出高风险区域和潜在的危险源,为预防雷电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大数据雷电风险分析设计和实现

    探析襄阳市铁路气象服务的需求分析及服务思考

    佟菲尤雪杨伟
    197-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襄阳市为例,针对铁路气象服务的需求分析及服务进行了深入思考.概述了铁路在襄阳市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及襄阳市铁路气象服务的必要性,分析了襄阳市铁路气象服务需求,探讨了襄阳市铁路气象服务现状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铁路气象服务的优化策略与创新思考,包括提升铁路气象预报预警精确度、构建精细化、智能化的铁路气象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铁路—气象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加强铁路气象服务产品设计与信息发布方式创新等,以期为襄阳市铁路部门提供较为科学、精准和高效的气象服务.

    铁路气象服务需求分析服务襄阳市

    鹤壁市2023年8月5日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张靖玮
    200-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监测和FY-4A卫星资料等多源数据,对2023年8月5日鹤壁地区强对流天气的形成进行探讨分析.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冷涡、副热带高压、低层切变线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共同作用造成的,具有累积雨量大、降水时段集中、小时雨强大等特点,并伴有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具有明显的对流性质.结论如下:强对流天气发生时,鹤壁地区水汽充沛,且前期气温稳定维持在33~35℃,4日白天鹤壁地区最高气温达到36℃,高温高湿的条件为对流天气聚集不稳定能量;此外,从郑州站5日08:00探空图可以看出CAPE值和K指数均较大,表明大气层结不稳定;同时低层存在一定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对流单体的组织与增强.

    强对流天气鹤壁地区水汽条件雷达回波FY-4A

    昭通高压输电线一次覆冰事件的气象条件分析

    马勋豪
    203-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输电线路覆冰厚度资料和常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分析了2023年1月14-18日昭通高压输电线覆冰期间的温度、风速、湿度变化特征和大尺度环流形势.乌拉尔山附近阻塞高压建立,引导冷空气南下,造成昭通北部、东部降温增湿,高压输电线路覆冰明显.电线覆冰期间,气温在-10.3~-1.2℃之间,相比于其他气象要素,80%以上的相对湿度高值对覆冰厚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电线覆冰阻塞高压气象因子

    日喀则市雅鲁藏布江流域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格桑卓玛
    207-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日喀则市2018年7月22-24日雅鲁藏布江流域出现的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其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特征.得出500 hPa高原低涡切变线是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新疆上空短波槽后的西北气流南下至高原北部输送冷空气,孟加拉湾低涡和南海低涡为此次降水提供水汽,源源不断的水汽在低层辐合,抬升后形成较强的降水.200 hPa南亚高压呈西部型,且高压中心位于西藏西南部,日喀则西部.通过物理量场诊断得出,此次强降水过程具有充沛水汽和较好的动力条件.高原上空形成与低涡切变线对应的云团,同时合并午后发展的高原对流云团发展加强,云团主要是从傍晚开始发展,夜间较强,到白天消散,降水主要集中在夜间.

    强降水过程分析日喀则

    近地面冷池在飑线过程中对对流大风的预判作用浅析

    王蓓元王艺橙张梦
    21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江苏省气象观测站地面观测所观测的极大风、气温数据对2022年7月10日、7月26日、7月28日江苏先后发生的3次飑线过程进行分析.3次飑线均出现了大范围对流大风,极端大风不仅出现在水体山地附近,还出现在人员密集的城镇.飑线的移动方向主要取决于500 hPa引导气流的方向,7月10日飑线发生在暖区中,7月26日和28日飑线发生在冷暖气流的对峙中,其中7月10日和26日动力条件起主导作用,28日850 hPa水汽为飑线的产生提供了能量,飑线的发生是动力条件和能量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冷池在近地面的活动对陆上极端大风的出现有一定的提前指示意义,在飑线影响下,站点气温的变化与风速的变化呈反相关,利用降温预判对流大风的提前量可以达到40 min以上.

    江苏冷池飑线对流大风

    人工影响天气地面火箭作业点选址技术分析

    李志郑晓泽杨丹
    214-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首要问题是作业点建设位置的选择,这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基础.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从作业季天气过程路径和地面火箭作业点最佳射击仰角方面分析了在人工影响天气地面火箭作业点选址时需要关注的问题.利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4年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数据,计算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季主要天气系统来向,再以人工影响天气设备性能参数、作业点海拔和区域天气系统强中心高度等要素,计算出各海拔作业点火箭最佳射击仰角范围,为开展人工影响天气选址和作业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人工影响天气地面火箭作业点选址最佳射击仰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