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灾害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灾害研究
农业灾害研究

张巴克

月刊

1004-7395

nyzhyjbjb@163.com

0551-5160975;5145927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安徽省农科院科研楼6号楼东)

农业灾害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古浪县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现状调查

    刘北岩石水霞吴雨涵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甘肃省武威市下辖县古浪县林木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线路勘测,在优良林分调查基础上,对古浪县现有的乔木、灌木、竹类以及木质藤本等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行调查.并根据研究结果,归纳和总结古浪县林木种质资源的分布模式,并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以期为国家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林木种质资源优良林分调查线路调查野外调查

    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徐仕芬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水生植物,水稻的生长质量与用水方式密切相关.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在保证水稻用水充足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的使用量,以此兼顾水稻健康生长与节约水资源.不同的水稻栽培技术会对实际用水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对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对甲烷排放量的影响、对Fe、Mn含量的影响、对稻田土壤pH值的影响等.水稻种植过程中,使用延后插秧节水技术、免耕直播节水技术、覆膜插秧节水技术,可以在保证水稻用水充足、稻田土壤肥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水量,实现优质栽培、高效节水.

    水稻种植节水技术栽培技术

    滨海镇生物有机肥与生物菌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李淑青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在滨海镇小麦种植中生物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的应用,及其对作物品质和环境保护的影响.发现,这些生物肥料通过改善小麦的生长条件,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显著减轻化学肥料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实地调查和试验分析,研究评估了生物肥料在提高小麦营养价值、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小麦健康生长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结合使用能显著提高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强度,改善加工品质,增加抗氧化成分,从而增强小麦的营养价值和抗病性.此外,还提升了小麦的抗逆性,尤其是在抗干旱和盐碱性方面.通过对滨海镇小麦种植的具体案例分析,研究团队对生物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在施用生物肥料的区域,小麦的植株高度、穗数、穗重均有显著提升.土壤测试结果显示,使用生物肥料的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也有所增强为农业生产的高效率和可持续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小麦生物有机肥生物菌肥土壤改良品质提升

    油菜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浅析

    徐礼梅张显东李定远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生产源头控制和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发展绿色有机、高质高效农业已成为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油菜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具有广阔的前景,种植农户、科研人员、农技人员应意识到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性和优势,持续推广与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通过阐述油菜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意义,分析了油菜病虫草害防控面临的挑战,论述了油菜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具体应用,提出了油菜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策略.

    油菜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广宁县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邓静华周海龙李蕾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广宁县国家基本气象站1958-2017年共60年的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统计方法和滑动t检验分析方法,分析了1958-2017年广宁县高温频数的基本气候特征.结果显示:(1)广宁县60年间高温日数呈整体的上升趋势,倾向率为4 d/10年;高温日数时间上分布7-8月最多,4月和10月最少;高温天气最早开始于4月下旬,最晚开始于7月下旬;最早结束于7月下旬,最晚结束于10月上旬;出现高温的时间越来越早,结束高温的时间越来越晚.(2)广宁县高温频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广宁的高温天气有多发趋势,其中1970和2000年附近发生突变.(3)广宁县的持续性高温天气与西太平洋副高异常偏西偏强、热带气旋下沉气流控制密切相关.

    广宁县高温日数年际变化气候特征

    干旱对襄阳市农业的影响与防灾减灾对策

    韩路
    136-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襄阳市为例,深入分析了干旱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发现干旱气候给农业带来了诸多问题,包括农作物产量下降、品质受损、农田土壤肥力下降以及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等.为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防灾减灾对策.为了有效抵御干旱灾害,加强气象监测预警、优化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调整种植结构、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及提升农业保险保障等策略.通过实施这些对策,旨在提高襄阳市农业应对干旱灾害的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干旱农业生产防灾减灾襄阳市

    关岭县暴雨灾害日数的分布特征与防灾减灾措施

    王自流吴梅罗淋元杨继程...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关岭县基本气象观测站1991-2023年逐月暴雨日数与逐年暴雨累计降水量资料,选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滑动平均法统计分析全县暴雨灾害特征.结果表明:近33年关岭县共出现暴雨日数为153 d,年平均暴雨日数为4.6 d,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为-0.338 d/10年,下降趋势不明显;关岭县年内暴雨以夏季出现比率最高,占年暴雨日数的74.4%,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均占12.8%,冬季则未出现暴雨天气,全县暴雨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全县暴雨天气主要出现在每年的5-9月,占全年暴雨日数的95.8%,是因每年春末夏初关岭县会频繁出现冷暖空气交汇,冷空气的入侵是该时期降水的动力条件之一,而7-8月则受台风外围倒槽的影响,也是引发关岭县夏季暴雨的主要因素.

    暴雨统计分析防灾减灾关岭县

    2021年12月23-24日石家庄市降雪天气过程分析

    李宁瑞曹越裴瑞颖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自动站常规气象资料及双偏振雷达产品、风廓线雷达产品、ERAGRIB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12月23-24日降雪天气过程的形成和发展机制进行分析,探讨此次强降雪过程成因.结果表明:(1)此次降雪过程是受500 hPa高空槽、700~850 hPa切变线、850 hPa东北风急流及低层回流冷锋共同影响;(2)偏东风的建立比实际降雪时间偏早约7 h,且在垂直方向上发展深厚,发展高度达2.5 km;(3)回流天气过程中,2.5 km以上偏西风向下延伸,2.5 km以下偏东风加强,高层气流与低层气流交汇,可作为降水开始的标志之一;(4)此次回流过程中层为偏西风、风速小、水汽输送差,与典型回流天气相比,此次过程边界层偏东风的动力及水汽条件贡献更突出.

    降雪回流偏东风

    1951-2018年东北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刘俊男郭乃旭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东北地区近几十年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对气候变化监测、归因和预估,以及维护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利用HadEX3数据集,分析了1951-2018年东北地区4个关键极端降水指数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中部地区极端降水指数多呈增加趋势,四周尤其是南部地区呈减小趋势;东南部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概率增大;近30年极端降水指数波动大且不稳定.东北地区降水总量减少,但空间分布差异增大,日降水强度增加,降水事件日趋极端化.

    东北地区极端降水时空变化趋势分析降水特征

    农业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影响的研究

    孙新龙
    148-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较大,为此,分析了农业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其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探讨了农业气候变化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农业气候变化应对的有效策略,强调了我国在农业气候变化应对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农业气候变化农作物产量农产品品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