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灾害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灾害研究
农业灾害研究

张巴克

月刊

1004-7395

nyzhyjbjb@163.com

0551-5160975;5145927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安徽省农科院科研楼6号楼东)

农业灾害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原切变线引发的川藏铁路昌都段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次仁拉姆卓玛杨丽坚参扎西...
    18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无雷达监测资料的情况下,能较全面地分析2019年9月3日与2023年10月8日西藏昌都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利用MICAPS常规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风云4A卫星云图资料等对比分析了两次强降水过程的降水特征和成因,并找出了其中的异同点.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发生在北路槽后冷空气南下与南部暖湿气流北上在昌都北部和中部一带汇合形成切变线而造成的,降水强度与中高纬槽的位置和南部高/低压环流有关;200 hPa高空的强辐散作用与强降水的出现与加强有大的关系;降水发生前,低层水汽由高值区向降水发生的地方聚集,孟加拉湾一带水汽通量散度正值越大,越有利于南部水汽向高原输送;相较于降水发生前的上升运动,降水期间的上升运动更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及维持;降水发生之前均有"上干下湿"的喇叭口结构,CAPE值越大越有利于发生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两次降水过程均由午后的对流云团发生发展,合并加强造成的.

    高原切变线强降水川藏铁路昌都段

    西畴县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现状与科学防雷措施

    陆军
    185-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分析西畴县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现状,提出科学有效的防雷措施.文章全面梳理了当前防雷设施建设、防雷知识普及、应急预案制定与执行等方面情况,指出了防雷设施覆盖率偏低、农民防雷意识薄弱、应急响应能力不足等主要问题与挑战.结合西畴县地域特征与气候特点,提出了科学的防雷减灾措施,包括加强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防雷科普教育、完善防雷应急预案与应急体系、推动科技手段在防雷预警与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等.通过系统性的防雷减灾策略,旨在提升西畴县农村地区防雷减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农村防雷减灾科学防雷西畴县

    小麦茎基腐病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赵立尚朱统泉宋全昊白冬...
    18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一直备受人们青睐,长期为我国居民提供多种营养补给.小麦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E、镁、磷等物质,是人类摄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小麦茎基腐病是近年来常见的小麦病害,该病广泛分布于黄淮海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与品质,也会给种植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小麦茎基腐病主要由假禾谷镰孢菌侵染引起,难以防治.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探索能够避免或减轻病害发生的栽培措施.

    小麦茎基腐病假禾谷镰孢菌防治措施

    讨赖河嘉峪关(闸下)站的流量监测分析

    刘宏刚张文春
    191-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特殊水流运动和河段边界变化条件下,进行嘉峪关(闸下)站的测站控制和断面控制特性理论分析,在基本测验断面冲淤变化和断面产生横比降情形下,研究应用中泓浮标法流量监测的方法,并且得出了水位—中泓浮标系数之间数学关系式,有效解决了浮标系数选用靠经验系数的弊端,为该站解决极端状况下大洪水流量监测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测站控制,跌水断面中泓浮标系数法数据比测误差检验

    2022年6月4-5日内蒙古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李岩艳
    194-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分析资料等数据对2022年6月4-5日内蒙古地区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发生之前,500 hPa形势场西风槽不断增强,亚欧大陆中高纬环流形势表现为"2脊1槽"型,低槽增深且分裂产生了1个很强的冷涡,副高显著朝北延伸,其分裂的冷涡南下对内蒙古中部以及东部一带造成影响.850 hPa切变呈"人"字形,暖湿切变线在此次极端降雨天气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促进了暖湿气流辐合上升.强降雨天气出现时,暖锋锋生促使热力环流形成,同时有上升气流存在于锋区暖空气一侧,且和高低空急流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次级环流上升支保持重叠,这些共同为此次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随着偏南低空急流的建立,源于渤海湾一带的水汽持续向内蒙古东部输送,为此次强降雨天气的发生给予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内蒙古中东部水汽条件较好,近地层比湿值处于12.0~14.0 g/kg之间,低空水汽通量散度都属于负值,辐合中心偏东气流为内蒙古中东部带来诸多水汽.内蒙古中东部区域从6月4日午后到6月5日白天均具备良好的水汽条件.此次强降水落区处在低空急流左侧以及高空急流左前方.内蒙古中东部呈现高温高湿特征,K指数达到35℃以上,0~6 km垂直风切变达到12 m/s,这些均推动了此次强降水天气的发生.

    内蒙古地区强降水天气环流形势物理量

    人工影响天气在营口市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崔福涛耿树江原久淞高智...
    197-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循环"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加快,对农产品的流通起到了良好的影响.然而,目前看来,随着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的加剧,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明显提升,发生规模也明显扩大,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工作人员应当重视借助人工影响天气技术,通过人工降雨、降雪、防雹、防霜等措施的实施,为农作物营造更为良好的生长环境,助推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概述了营口市地理气候环境及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分析了人工影响天气在营口市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人工影响天气气象防灾减灾对策营口市

    高邮市一次强降水过程的环流背景特征分析

    顾宇高翔戴明明
    200-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23年7月6-7日高邮市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急流分流区辐散作用、中纬度500 hPa冷涡系统及西风槽东移、中低层切变线南压以及西南低空急流水汽输送都与本次强降水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冷涡后部冷空气与低空急流暖湿水汽的持续性交汇有利于暴雨天气的产生;(2)高空急流分流、深厚的冷涡系统及西风槽、低层切变线造成整层的持续抽吸作用,为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增强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暴雨东北冷涡急流

    保山秋季连阴雨气候特征及大气环流分析

    祁倩尹雯
    203-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1970-2020年9-11月NCEP/NCAR再分析资料、HadISST全球海表温度资料、保山市5个地面气象站逐日资料和26项海温指数,采用小波分析、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保山市秋季连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异常环流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保山秋季连阴雨发生频率高,全市秋季连阴雨持续日数和频次的空间分布主要为全市一致型.中部型ENSO与保山秋季连阴雨有显著的相关性,欧亚中高纬高度场有利于引导冷空气南下,孟湾北部高度场有利于引导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滇西,配合较大的水汽通量和异常偏强的水汽辐合,是保山出现连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

    秋季连阴雨时空分布大气环流

    四川气象科普研学旅行发展路径研究

    王悦周雯赵清扬多杰措...
    206-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象工作是科技型的基础性工作,而气象科普被纳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融入国家科普发展体系.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社会愈加注重实践和认知的统一,我国多地将研学实践纳入教育教学计划,研学旅行已进入新常态.因此,将气象科普与研学旅行相结合,是因势而谋、应势而动的尝试与突破.旨在通过梳理四川省气象科普研学资源,探索可供推广的实施路径,促进四川气象科普研学旅行的发展.

    气象科普研学旅行发展路径

    相关函数在广元地区气象观测站网优化中的应用

    黄亚林孙美玲孟海龙屠飞...
    209-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8-2022年四川广元地区13个地面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分别计算在春、夏、秋、冬季的降水和气温相关函数,分析了此2种气象要素的内插精度和台站间距的相关性,并基于观测标准误差≥内插标准误差的原则,对广元地区的合理布站间距进行了估算,为气象观测站网优化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广元地区的气象观测站点布局合理间距≤24 km.

    相关函数内插标准误差最大容许误差最大容许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