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攀登(汉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攀登(汉文版)
攀登(汉文版)

张伟

双月刊

1001-5647

pandeng234@sina.com

0971-4396460

810001

西宁市黄河路2号

攀登(汉文版)/Journal Ascent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是全国唯一一家以藏文为媒介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全面探讨藏族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历史和现实问题的重要论坛,是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阵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语言艺术与大众化实践

    王桂敏张夺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蕴含通俗易懂、直击人心、画龙点睛的语言艺术,而且彰显了有魂有势、有简有实、有情有趣的话语力量,体现了其独特的理论价值与语言魅力.语言艺术与话语力量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与世界性等大众化属性,为推进其大众化实践奠定了重要前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坚持入情入理、生活化、差异化以及群众性原则,又要从制度体系、主体体系、传播体系、话语范式等维度积极探索大众化实践的具体策略,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掌握群众"而成为物质的力量.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语言艺术大众化

    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

    柯健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了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推动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构建有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通过技术革命、生产要素的创新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

    秦梓涵武永亮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明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进路,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关系层面,主体力量与外在保障间相互作用,党的自我革命为社会革命提供主体力量,社会革命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外在保障,二者形成互动关系.在理论层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供了原创性贡献,对"革命"内涵、共产党人与社会运动关系、无产阶级政党历史使命进行了拓展和深化.在现实层面,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全党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是党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关键所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在实践中把握基本原理、发扬精神品质并健全制度保障,以实现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稳步、高效、系统地推进.

    党的自我革命社会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

    马克思环境正义思想的核心内涵和实践维度

    荀泉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环保、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马克思环境正义思想在环境污染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全球生态治理三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实践应用.首先,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马克思环境正义思想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环境损害赔偿机制,要求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其次,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马克思环境正义思想强调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共生共荣关系.最后,在全球生态治理方面,马克思环境正义思想提出了环境权利和环境道德的概念.马克思环境正义思想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构建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推进国际环保合作、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启示.

    马克思环境正义思想自然生态生态文明建设

    破解与超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四重范式研究

    王旭顾榕昌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实现了对西方政党制度范式上的超越,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这一制度在制度类型上区别于西方"党争民主",是中国土壤生长出来的民主制度,是"两个结合"的结晶;在发展趋势上是趋向于更高类型的民主政体形式,是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制度载体,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制度设计;在制度设计上破解了现代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普遍遭遇的"现代化与稳定"悖论、"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背离和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政治民主不可持续难题;在制度效能上是以关照发展中国家现实问题为导向的有用民主形式,以政党与政党政治现代化推动国家现代化,把有效回应和保障民意作为扩大政治参与的立足点,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权利.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民主新型民主政体形式民主制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建设美丽中国的互构逻辑

    张耀东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从统一关系来看,二者在历史和现实的实践中具有天然客观的联系,具有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从辩证关系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影响和决定着美丽中国的建设进程,建设美丽中国则塑造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二者相辅相成、互利共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厘清和用好这个逻辑关系,在制度设计、机制建设、路径选择等方面兼顾二者的功能定位,发挥好二者的价值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场域中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和谐统一和美丽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美丽中国建设互构逻辑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路向:自在、自觉、自为

    刘小康杨震郭亚萍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集血缘、地缘与精神于一体的民族命运共同体,千百年来各民族共生共存共荣,共同演绎着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形态,具有鲜明的历史发展走向,经历了自在的民族实体、自觉的民族实体、自为的民族实体三个发展阶段,构成了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历史脉络.通过深入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如何逐步形成并得以巩固的发展路向,有助于在共有历史文化记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意识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实践路径研究

    刘先春林松涛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谋求长期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属性和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连续执政70 余年,始终把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作为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试图通过政党自身努力探索一条跳出历史周期率进而能够长期执政的成功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把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主线,正式提出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着重强调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直面影响党长期执政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应对"四大考验"、坚决克服"四种危险".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践行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推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执政干部队伍,卓有成效地巩固了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地位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三治结合"的时代内涵、生成逻辑与实现路径

    熊琴梁月圆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三治结合"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的重大命题,深刻回答了"由谁引领"和"如何引领"的问题.这一命题的提出具有特定的生成逻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本质要求.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领导乡村治理的历史经验,也是推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从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增强党建引领内核力;加强党建与"三治"有效互动,汇聚党建引领合力;创新"互联网+党建"引领方式,提升党建引领的智能化水平;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切实发挥好服务引领作用等四个方面入手,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三治结合"治理效能,推动乡村实现善治.

    党的建设中国乡村"三治结合"

    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贡献

    韦顺国王博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 周年之际,我们缅怀他为中国的伟大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这些贡献汇聚成了博大精深的邓小平理论体系,为我们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意义重大.其主要贡献体现在:在理论层面,突破了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的传统观念,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崭新境界;在实践层面,通过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懈探索,不断提出新论断解放了人们思想,扫清了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思想障碍;在现实发展层面,从国内国际经济、政治发展的全局高度出发,不断解放社会生产力,探索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对接点,正确指引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建立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邓小平理论市场经济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