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排灌机械分会;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排灌机械分会;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袁寿其

月刊

1674-8530

pgjx@ujs.edu.cn

0511-84493098

212003

江苏省镇江市梦溪园巷30号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Drainage and Irrigation Machinery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排灌机械学会和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科技期刊,是中国科技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统计分析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主要报道党和国家有关排灌行业的方针政策、最新标准;报道排灌机械行业的新产品、新工艺及工程设计的新论点、新发明及具有研究意义的前沿课题;报道排灌机械行业的新产品、新工艺,报道机电排灌站新建、改造、管理等的新思路、新办法;并为各类企事业单位承办单位形象及产品宣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稻品质及产量对灌浆期旱涝急转的响应

    龙泓锦王辉欧阳赞黎小东...
    938-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灌浆期旱涝急转对水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湘早籼6号为研究对象,基于桶栽试验,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设置干旱水平(田间持水量的65%±5%,50%±5%,35%±5%)、干旱历时(5,7,9 d)、淹涝水平(淹没株高的50%,75%,100%)、淹涝历时(5,7,9 d),共计9个旱涝急转处理,以及对照处理(CK),探究灌浆期旱涝急转下各水稻品质指标及产量的响应规律,并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通过理想点法技术(TOPSIS)对产量及品质的综合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灌浆期旱涝急转会导致米粒偏短、偏窄,透明度与黄粒米率显著提高,垩白度与垩白粒率分别较CK提高了 13。42%~69。16%和6。14%~48。72%;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在灌浆期旱涝急转下较CK提高12。39%~34。46%,而胶稠度的降低幅度为25。26%~36。84%;除碱消值外,灌浆期旱涝急转下的水稻品质受干旱和淹涝的共同影响,淹涝水平是大部分品质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对照相比,灌浆期旱涝急转导致水稻减产67。32%~98。71%,大部分品质指标与产量呈负相关,长宽比与产量的负相关性最强(r为-0。78***),胶稠度与产量呈正相关(r为0。68***);灌浆期旱涝急转下水稻产量及品质的综合质量最优的处理为轻旱轻涝急转,综合质量最差的处理为重旱重涝急转。研究结果可为应对旱涝急转的水稻品质改良以及减灾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水稻灌浆期旱涝急转品质产量

    三环追压非等灌对枸杞根系湿润体盐分的影响

    董文明何金春穆哈西杨培岭...
    948-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新疆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土壤盐碱化面积不断蔓延,改良盐碱地用水量居高不下等问题,提出一种以作物为圆心滞后滴水的3环灌溉模式,探究其节水排盐效果。将枸杞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土壤湿润体内盐分运移规律,试验确定第1环、第2环、第3环的半径分别为5,10,15 cm。在滴水器流量为3 L/h的条件下,第1环(最内环)先开始滴水,2 h之后,其滴水产生的土壤湿润体脱盐范围超出第2环位置时,打开第2环滴水阀门;以此类推,2h之后打开第3环滴水阀门,各环滞后滴水将根系发育范围内的盐分逐步追压至根系发育范围之外,从而达到节水排盐的效果。对晾干后土体采用剖面法取样测定不同位置的盐分含量,结果表明:环心附近的盐分少,离环心越远盐分含量越多;环心水平方向40 cm处不同深度取土检测盐分质量比:在(0,10],(10,20],(20,30],(30,40]和(40,50]cm 分别为 61。550,57。640,53。470,50。690 和 129。650 g/kg,表明土壤盐分积累在湿润体边缘,排盐效果良好;同时,试验的灌水定额为31。5 mm(315 m3/hm2),年总灌水量为1 890 m3/hm2,较常规滴灌条件下枸杞的年灌水量3 450 m3/hm2节约了1 560 m3/hm2,节水效果显著。

    三环追压非等灌土壤湿润体盐分的反弹足迹环尺寸自动化

    大直径偏心型文丘里施肥器优化设计与试验

    贺向丽唐中王鹏
    957-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现有大直径文丘里施肥器的吸肥性能,对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基于大直径对称型文丘里施肥器(M型),对其改造设计为偏心型文丘里施肥器(P型)。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应用数值模拟技术,以吸肥效率为评价指标确定P型文丘里施肥器最优结构参数组合,并对2种施肥器进行试验测试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最优结构参数组合为喉管进口直径17 mm、扩散角3°、喉管出口直径20 mm、喉管凹槽宽度4 mm、喉管直线段长度16。6 mm、喉管凹槽直径27 mm、收缩角23。5°。通过试验测试对比分析,经结构优化后的P型施肥器较M型施肥器的最大吸肥流量提高了 21。4%;在进口压力为0。25 MPa时,最大吸肥浓度提升了约30。7%,最大吸肥效率提升了约13。9%。流场分析表明,相较于M型施肥器,在相同的压差条件下,P型施肥器更不容易产生空化,并且P型文丘里施肥器流态更加稳定,能量损失更小。可见优化后的偏心型文丘里施肥器能提高吸肥性能。

    偏心型文丘里施肥器结构优化正交设计吸肥性能

    中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专利技术发展态势

    潘颖孔宝红袁寿其朱兴业...
    965-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incoPat专利数据库,从专利视角对中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技术的成果产出、研发主题、创新主体、成果应用等现状开展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专利技术在经过近30年的缓慢发展,于2015年进入快速增长期,近5年的年均申请量超700件;相比于国外注重农机智能化和精细化研究,中国更侧重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研究,近年来逐渐重视智能农机和微地形改造探索;高校是该领域的创新主体,其专利申请量占比32。43%;在研发模式方面,合作研发模式占比7。17%,其中企业参与的研发仅占1。10%;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程度较低,专利转让率为4。78%,许可率为0。58%,质押率为0。54%。针对目前技术发展现状,从深化"政企校"创新模式、聚焦智能农机领域研发、"前+终"两端共同推动专利技术转化等3个方面提出建议。

    农业机械丘陵山区专利分析发展态势技术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