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皮革科学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皮革科学与工程
中国皮革协会 四川大学
皮革科学与工程

中国皮革协会 四川大学

廖隆理

双月刊

1004-7964

chenling00@263.net

028-85460597

610065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生物质与皮革工程系

皮革科学与工程/Journal Leath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皮革工业协会与四川大学联合主办的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十多年来一直坚持自己的特色,注重学术期刊的理论性、学术性和权威性。《皮革科学与工程》以发展皮革科学、振兴皮革产业为宗旨,登载皮革化学与工程领域(制革、毛皮、鞣料、皮革化学品、皮革机械及皮革制品等)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实验研究方法、分析测试技术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对我国皮革科学及工程的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专题论述(包括政策性)和有参考价值的译文;实用制革工艺技术、皮革化工材料生产技术及工程问题等方面;对皮革及相关行业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会议信息、新产品、新技术研制开发信息、有关经济信息及文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氧化亚硫酸化菜籽油加脂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王璐瑶陈向王雨璐张佳星...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亚硫酸氢钠对氧化菜籽油进行亚硫酸化改性,经过三乙醇胺中和获得植物油基加脂剂(OSF-T),最后通过添加过氧乙酸去除残余的亚硫酸盐获得低碘值加脂剂(OSF-PT).将上述加脂剂应用于蓝湿牛皮染色加脂实验,同时与市售加脂剂AMK对比.结果表明,自制加脂剂乳液粒径在10~180 nm之间,并具有优异的乳液稳定性和分散性;加脂性能良好,其中OSF-T加脂革柔软度可达6.5 mm;OSF-T加脂革的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为123.7 g/m2,OSF-PT加脂革的VOC含量为121.3 g/m2,均低于AMK加脂革(164.3 g/m2);OSF-PT加脂革比AMK加脂革的颜色更浅淡,色差(AE)为4.12,更适用于浅色革加脂;经过热老化和紫外老化处理,OSF-T加脂革的抗张强度仍维持在15 MPa以上,六价铬含量低于5 mg/kg.加脂剂OSF-T在皮革柔软度、力学性能、耐老化性能和六价铬含量方面均略优于市售加脂剂AMK.

    氧化菜籽油氧化亚硫酸化植物油基加脂剂耐老化性能

    胶原蛋白肽/硅橡胶复合材料亲水性研究

    王再学康明慧张兆红龙忠珍...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双辊开炼机将胶原蛋白肽加入硅橡胶中,制备胶原蛋白肽/硅橡胶复合材料.结果表明:胶原蛋白肽在复合材料中有结构控制剂和延迟硫化的作用;随着胶原蛋白肽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增加,100%定伸应力从1.92 MPa增至2.66 MPa;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降低.当复合材料中胶原蛋白肽含量为4份时,复合材料的最大热失重速率温度比纯硅橡胶降低1.6%,说明加入胶原蛋白肽,降低了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复合材料红外光谱中出现了硅橡胶和胶原蛋白肽的特征峰;接触角比纯硅橡胶降低了 4.5%,说明复合材料的亲水性有一定改善.

    胶原蛋白肽硅橡胶亲水性

    以皮塑为基础的服装立体空间表达探究

    龚心悦姚云鹤谷婷薇郑双...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服饰消费市场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皮革服装设计愈发多元化.文章基于皮革面料良好的可塑性与天然材质优势,围绕服装立体空间的探索,结合皮塑工艺技法进行一系列设计实践.根据实验结果发现,在底膜塑形中,可塑树脂适用于小面积、小体积、细节较少的形态,水性雕塑泥则适合大面积、大体积塑形;在皮革选材方面,厚植鞣山羊皮适用于大面积的简洁、硬挺造型;而略薄的植鞣山羊皮更易于塑造大弧度的曲线造型;软而薄的铬鞣绵羊皮在完成复杂的造型结构方面有明显优势.经塑形处理后的皮革可以满足服装空间塑造所需条件,其优良的性能与质感对皮塑服装的空间设计表达大有助益.

    皮革皮塑服装空间

    高原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健康青年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对比

    孙鑫娄本敬谢露边巴...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高原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健康青年足底压力分布规律,比较两个民族青年人群足底压力特征差异.为构建高原人群步态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运用意大利MPS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经过筛选的西藏大学在校世居与移居高原健康青年160人进行双足足底压力测试,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1)站立时男性接触面积、女性峰值压强、平均压强、足弓指数在民族间存在差异(P<0.05);行走时女性接触面积和足轴角在民族间存在差异(P<0.05).(2)男性第1趾(T1)、第2~5趾(T2~5)、第5跖骨(M5)区域的接触面积)、T1、T2~5、第2跖骨(M2)区域的压力峰值、足中部(MF)区域的峰值压强以及T1、T2~5、第1跖骨(M1)、M2、第3跖骨(M3)、第4跖骨(M4)、M5区域的冲量在民族间存在差异(P<0.05);女性T1、T2~5、M4、M5、足跟内侧(MH)、足跟外侧(LH)区域的接触面积,T1、T2~5、M2区域的压力峰值,T1、M1、M4区域的峰值压强,T1、T2~5、M4区域的平均压强,以及T1、T2~5、M1、M2、M5、MH区域的冲量在民族间存在差异(P<0.05).(3)足弓指数、压力峰值(T1、T2~5、M2)和冲量(T1、T2~5、M1、M2、M4、M5)与民族呈现显著的相关性.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青年足底压力测试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且足底各区域参数的分布规律不同.两个民族的健康青年足底压力分布具有其独特性.

    高海拔民族大学生足底压力步态

    江南文化视域下蓝印花布技艺在女士皮包中的创新应用

    蔡雨轩周怡杜心怡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蓝印花布的记忆根植于江南流域.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不仅是江南城市的文化符号,也是江南文化的具象载体.文章从江南文化的视域出发,进一步探索江南诗性文化的特征与源流,通过分析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质,将富有江南艺术审美风格的蓝印花布技艺运用于皮革制品的创新设计中.通过工艺实验与设计创新,结合现代化时尚女包设计特点与当代女性的审美特点,创造出具有江南非遗文化语境与情感温度的人文服饰品,为皮革制品设计的文化交融路径提供新的参考.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江南文化女士皮包创新设计应用

    《朝元图》人物服饰图案在现代女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郭艳周小青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朝元图》是六百多年前的壁画作品,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旷世之作.文章从壁画中的人物服饰图案切入,深入挖掘服饰图案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从现代设计学角度分析服饰图案的历史背景、艺术特征和传承价值,并详细阐述服饰图案的提取方法.在服饰图案的创新设计过程中,结合当代审美意识,将带有创新基因的服饰图案成功应用到现代皮革女包的设计中.文章深入剖析了现代女包设计中的实践环节,将产生的设计方案与设计思路进行分析与汇总,以期为现代设计师们提供可借鉴的应用经验.

    朝元图服饰图案传统文化创新设计

    传统髹漆工艺在革制品中的应用探究

    陈崟江诗颖黄少青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髹漆工艺是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手艺,兼具独特的艺术价值及文化价值.文章通过介绍髹漆工艺技法及特点,从髹漆工艺在革制品设计应用中所涉及的技法、形态、局限性等方面综合考量,阐述二者相结合的可能性与操作方法,探索传统髹漆工艺在当代可创新应用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传统髹漆工艺与革制品设计结合提供参考,挖掘新的发展道路,促进传统手工艺市场化、艺术化和生态化转型.

    髹漆工艺革制品传统手工艺漆艺

    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皮革制品品牌形象研究

    丁宁刘健西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皮革制品品牌形象对提升其品牌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通过爬虫软件与深度访谈两种途径获得中国皮革制品的消费者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三级编码分析,整理归纳出277个基本概念、26个初级范畴与7个主范畴,并进一步对概念、范畴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梳理,提炼出 4个最具总括性的核心范畴,即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感知及识别、消费者对企业的声誉感知、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中国皮革制品消费者画像.最后,围绕核心范畴构建中国皮革制品品牌形象模型,生成中国皮革制品品牌形象理论,并从企业视角提出皮革制品品牌形象塑造的建议.

    品牌形象皮革制品扎根理论

    基于互联网的皮革企业跨境电商转型升级实践

    肖霖岳
    125页

    皮革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何月盈蔡忠振
    1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