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崔士民

双月刊

1672-9161

pyxb123@163.com

0393-4676818

457000

濮阳市黄河路西段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创办于1988年1月,时为内刊,1999年获准公开出版。本刊栏目兼顾基础理论研究与成人教育特色,尤欢迎质量上乘的中学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打破与重构: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长安的荔枝》

    李林姝
    91-9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创作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普通官吏李善德转运荔枝的艰难过程。小说打破了英雄历史、宏大历史的历史观,重构了不为人关注的普通个体的"小历史"。故事通过对历史真实状态的揭示,书写了万千平凡百姓在权力大山下所面对的苦难,通过对人物、环境、情节的独特构造,挑战了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建构了更为多元的历史视角。用全新的历史观关注于现实社会,更能感受到历史的解读与重构中所蕴含的现实力量。

    《长安的荔枝》新历史主义多元叙述重构意识形态

    冯至在《蒙古的歌》中对边地蒙古的异域想象与认知纠偏

    周凤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水》作为冯至文学创作的结晶之一,以其丰富的内涵揭示了冯至关于人生、自然和家国的哲思。《蒙古的歌》作为《山水》的构成部分,既展示了冯至对边地——蒙古的异域文化想象及该想象在主体实践过程中的认知纠偏,也通过对蒙古特质的呈现,展示了冯至对原始生命力的追寻和对民族性格、民族精神进行的重塑,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形式为彼时的抗战注入了一股鲜活且持久的力量。

    边地书写异域文化想象认知纠偏文化认同民族国家的建构

    当代新型戏剧的探索与思考:《9号秘事》的沉浸式元素

    朱泌霓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沉浸式戏剧《9号秘事》采用多线叙事和树形结构,允许观众自由选择观看不同故事线,给观众带来个性化体验。在观演关系上,它通过偷窥视角和互动表演,打破了传统的"第四堵墙",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然而,与《冒牌律师》和《Sleep No More》相比,《9号秘事》的沉浸式元素较少,观众参与度有限。沉浸式戏剧作为一种新兴戏剧形式,通过改变空间设置和观演关系,为观众带来新体验,推动戏剧创新。尽管它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其商业化策略实现了艺术与市场价值的双重提升,为戏剧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9号秘事》沉浸式戏剧叙事模式观演关系

    网络流行语与社会心态研究

    崔杨仙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流行语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全新的语言表达方式,网络流行语来源于社会现实,反映了网民的思想态度、情感诉求以及价值取向,是社会现实的缩影。网络流行语具有简略化、通俗化、个性化、低幼化的特点,能够折射出网民的社会心态。网络流行语也是一把双刃剑,针对网络流行语在广大青年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消极影响,政府、主流网络媒体、高校以及个人应加强规范,做出约束性要求,同时媒体工作者应紧扣时效度原则,加强主流话语输出,赢得网络话语权,共同打造网络文明新风尚,正确引导和规范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互联网社会心态

    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研究

    郭子悦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军民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形成的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既是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又是传承红色基因、探索红色文化育人路径的现实需要。依托红色精神、红色基因、红色资源、红色信仰等元素来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是新时代推动高校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有益实践。

    大别山红色文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融入路径研究

    征稿启事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