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情报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情报科学
情报科学

靖继鹏

月刊

1007-7634

infosci@jlu.edu.cn

0431-85095200

130022

吉林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情报科学/Journal Information Science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情报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的学术刊物。旨在通过学术交流促进我国情报科学研究的发展,开展情报教育,普及情报知识。内容涉及高校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现代信息业发展、多媒体技术、情报人员结构等方面。主要栏目有学术前沿、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综述、研究生园地、书评、简介及专题论文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电信诈骗情境下易感群体采纳欺诈信息的特征识别及诱骗机理研究

    王红敬刘为军刘天畅
    184-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借助电信网络工具实施的非接触式虚假信息诈骗犯罪频发,给人民群众造成极大损失。如何从源头针对性阻断欺诈信息蔓延,从过程中精准了解电诈行为实施路径对于防范治理电信诈骗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研究利用混合研究范式,首先选取国家反诈中心具体案例的60个欺诈信息范本进行信息特征的编码分析。然后对办案民警进行开放式访谈,并结合问卷调查和ANCOVA进行数据分析,以构建欺诈信息的诱骗机理。[结果/结论]经过三轮编码共获取56个初始概念、8个范畴概念、4个主范畴,识别了欺诈信息在信息来源、信息形式、信息内容和信息情绪等方面的特征表现。接着,得到了电信诈骗案件中被害人主要有信任、吸引、担忧三个心理因素。最后发现权威性、相关性、专业性分组在信任因素上具有显著差异,附加信息、收益性、易操作性分组在吸引因素上具有显著差异,严重性、紧迫性分组在担忧因素上具有显著差异,即不同类型欺诈信息对易感群体产生的心理影响不同。并以此结合S-O-R理论对欺诈信息的诱骗机理模型进行深入阐释。[创新/局限]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欺诈信息采纳、特征识别以及易感群体被骗行为心理等研究,同时为相关部门干预治理电诈违法犯罪、精准开展反诈科普宣传等工作实践提供参照。然而,欺诈信息的全部特征以及诱骗模型的适用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电信诈骗易感群体信息采纳特征识别诱骗机理S-O-R